字词 | 反映论 |
释义 | 反映论反映论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一种创作理论。列宁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 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者,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客观现实生活是第一性的,文学是第二性的。作家只有依据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才能创造出文学作品。 【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人类的感觉、概念和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则认为,人的认识是基于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不仅反映世界,而且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反映论 反映论关于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理论。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德漠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人的“流射说”,是反映论的萌芽。它认为外界事物经常流射出一种和它原形相似的“景象”,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产生感觉和思想。经过18世纪唯物论的认识论,反映论才具有真正科学的形态。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知识(包括才能)是后天社会实践的产物。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独立存在,否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人的感觉,心灵的产物,是头脑固有的,或者是神的启示及“绝对观念”的自我认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具有不彻底性。在自然领域它承认物质决定精神,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则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陷入了唯心论。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