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印象主义
释义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流行欧洲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印象主义原指法国绘画中的一个流派,后引申到音乐和文学中,指与该画派美学观点相近的作品和流派。1874年在巴黎举行的无名画家展览会上展出了法国画家莫奈 (1840—1926) 的《印象——日出》一画,被批评家讥讽为“印象主义”。马奈 (1832—1883)、西斯莱 (1839—1899)、德加(1834—1917)、雷诺阿 (1814—1919) 等追求类似的绘画表现方式,被称为印象画派。他们认为画家的任务只是记录在观察客体时所经验到的直接感性印象 (特别是光感),而不是客观描绘事物固有的形态。受印象画派的影响,法国音乐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打破传统音乐以旋律的进展表现主题的基本方法,以音色和旋律片断的叠合“描绘”人对事物的感觉印象,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19世纪末,印象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风格进入文学领域,为许多不同倾向的作家所效法。他们致力于捕捉转瞬即逝的印象和感受,反对对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的加工,使作家本人成为传达外界刺激与感官反应之间的中介。关于印象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国际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法国的龚古尔兄弟是印象主义小说的代表,其特征是富于片断印象的描述; 法国诗人、小说家皮埃尔·洛蒂的某些诗属于印象主义风格。有人认为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以及20世纪英美诗人组成的“意象派”也属于印象主义范围。印象主义文学在德国的代表一般认为是诗人德尔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理查·戴默尔、古斯塔夫·法尔克等。在奥地利,巴尔、施尼茨勒、霍夫曼斯塔尔等剧作家自觉遵循印象主义创作纲领,其作品含蓄、朦胧,暗喻某种盲目的宿命力量在捉弄人的命运。俄国的一些现实主义小说家,如契诃夫、蒲宁等也不同程度地吸收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


【印象主义】

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强调瞬间印象,并把光与色作为追求的目的。代表画家有法国的莫奈、德加和雷诺阿等。在文学上亦有体现,如意识流小说传达作家对事物的主观印象等。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