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斩首wǔmén-zhǎnshǒu午门: 紫禁城正南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其在京城正阳门南门中轴线上,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称“午门”或“午阙”。 “推出午门斩首”之说源于明。明、清时,午门是警卫森严的皇家重地,庶民百姓严禁靠近,文武官员不准随意行走。当时规定,工匠杂役出入要佩戴腰牌,王公大臣出入必须通报姓名,护军可以用红杖笞打违犯者。正中大门专供皇帝出入,其他文武百官和宗室王公只能走两侧偏门、掖门。 在午门前有一宫廷广场,明代时对于那些触犯了“龙颜”的官员,要拉到午门前御道东侧的宫廷广场上,皇帝令当众杖责,称作“廷杖”。被廷杖者,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当场丧命。这是明代特有的一种惩处官员的酷刑。据《明史·刑法志》记载:“正德十四年,以谏正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廷杖丰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有人根据《明会要·刑·廷杖》统计,整个明代,在午门外廷杖大臣达500多人次,死者众多。这或许是民间产生“推出午门斩首”传说的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