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景观空间设计初探
岳士俊 邓闰芳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逐步得到提升完善,作为重要保护手段的遗址公园模式也不断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但我国早期对遗址保护的不重视造成了遗址景观空间的营造缺失。针对遗址公园景观空间设计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从景观空间的结构层次和设计原则展开研究,结合理论加以归纳,探究遗址公园景观空间设计。
关键词:遗址;遗址保护;遗址公园;景观空间
遗址作为延续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对世界各个国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文化深厚且遗址众多的背景下,存在着遗址保护法律不健全、模式不成熟等很多问题,缺乏对其的重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条件下,从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对遗址的保护、遗址景观空间的营造已刻不容缓。
1 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含义
1.1 遗址公园的概念
遗址是特定历史时代下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下历史文化的发展,承载着国家、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公园通常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放松游乐为主要功能、生态绿化条件良好、城市公共设施完善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对遗址保护逐渐重视的情况下,如何保护与利用遗址、如何协调好历史文化景观和现代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遗址公园是众多遗址保护探究模式中,对历史文化遗址来说较为适宜和实用的保护模式,对文化的承载保护、对景观空间的展示、对城市整体空间的衔接过渡,集几点功能完美融合为一体,兼具保护和创新的优点使其备受青睐和关注。
1.2 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概念
空间的概念,在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被定义为是有实体的限定构成,空间的形态随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围合限定而改变。景观空间是根据景观要素的类型变化组合而构成的不同景观空间。遗址公园的景观空间是建立在景观空间的基础上,同时又拥有自己特殊性质的空间形式,以遗址本体及其所在环境作为载体,由于遗址的特殊历史价值,其原有的空间格局维持不變,通常包括遗址本体及其载体,以及周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
1.3 设计建设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打造,有利于对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遗址景观空间意境方面,可以实现对历史文化遗址整体空间文化与意境的营造,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尊重。其次,通过对遗址文化的挖掘研究,有利于建设遗址特有的文化特色与文化氛围,宣扬遗址文化的同时,体现出遗址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最后,通过对遗址空间的组织、打造,将遗址本体与周边城市空间进行更好的过渡融合,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的观赏游憩空间,在宣扬遗址文化的同时又满足了公众、游客的活动需求,使遗址的价值得到更深层的体现。
本文的研究就是为了通过对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营造研究,进一步体现出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和先进性,探究遗址空间的深层结构,将遗址空间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背景条件结合,从而对遗址空间进行真实完整的保护和文化展示,探索出对遗址空间的合理的保护方式,在实际中体现景观空间的作用,体现遗址保护的实际价值。
2 遗址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的结构及要素分析
由于遗址公园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特征,将遗址景观空间分为遗址的实体空间和文化景观空间,有助于对遗址空间的完整的分析和意境营造。
2.1 遗址的实体景观空间
遗址的实体空间主要指遗址的本体、遗址的内部空间环境、遗址的外部空间环境。遗址的本体即随着历史变迁留下的遗址物质实体,遗址内部环境通常是一种意象空间,起到与外部连接的作用,遗址本体本身不能孤立存在,因此遗址的外部空间就是遗址本体存在的实际载体。对遗址实体景观空间的打造,首先要严格尊重历史和遗址保护规范,在遵循遗址原有的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展示出遗址实体空间的布局特点,也要尊重遗址的文化主题、风格倾向。[1]
2.2 文化景观空间
遗址的文化景观空间通常是指使游客能够感受遗址文化、游览观赏的意境营造性空间,也是构成遗址公园文化独特性的最重要标志,通常包括物质性文化和精神性文化。物质性文化主要通过实质性的景观元素,例如景观小品、城市家具、雕花镂空等细节元素来贴合凸显遗址文化;精神性文化主要是通过对遗址环境的空间意境营造,从空间的尺度、过渡性、连接性等方面进行营造。在打造遗址文化景观空间时,要兼顾遗址原有的空间尺度及文化感受,还有游客游览活动的功能需求,与周边城市空间连接过渡,注重物质性文化的营造细节。[2]
3 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3.1 尊重遗址历史发展变化过程
遗址是在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是最需要尊重的特性,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空间设计的前提就是要尊重遗址本体及其载体,以及由此形成的遗址周边等具有文化特色的空间。
3.2 尊重保护遗址原有空间格局与意境营造
遗址空间有其原有的空间格局,遗址空间也有其传达的空间意境,往往通过遗址内部的道路、空间规划体现出来,这些是构成遗址特色的重要元素,都有自己的功能特性,是遗址保留其原真性的最基本要素,这些格局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原则,不可随意改动。
3.3 展现遗址本体文化特色
遗址的文化特色是我们现在保护遗址、与历史交流、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遗址的文化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景观空间最大的特色,[3]只有通过对遗址原有文化的挖掘,合理保护与展示文化特色,才能尊重历史,尊重遗址,展现遗址景观空间最大的特色。
3.4 合理组织景观空间序列
人们对景观空间具有很强的感知,因此对空间景观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遗址空间的感受体验,对景观空间序列的合理组织是遗址公园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是遗址与景观完美融合的重要条件,也是游览者深层次理解遗址的必要前提。
4 遗址公园的案例及实践研究
4.1 遗址公园案例学习参考
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可以为遗址公园的空间营造提供有力的借鉴,国外对遗址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流派与模式,通过以遗址文化作为依托,与城市功能需求相结合,很多历史遗址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如林肯遗址公园、戴安娜王妃遗址、亚特兰大战役遗址,都有典型性和优秀的代表性。国内的案例中,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区通过对景观空间序列和布局的营造,使整个遗址空间展示出景观的叙事过程,使游客通过对景观空间的感受加强对原有遗址空间的感受,不断烘托场地基调,整体突出纪念馆和纪念碑,其中纪念碑作为整个场地的最高点和核心,体现着对烈士的缅怀。北京圆明园原是借鉴江南园林经典造园手法而创建的皇家园林,原有繁盛绝美的景貌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凋零的衰败景致展现着英法联军掠夺和烧毁时的屈辱历史,并非再现封建帝国的奢靡与辉煌,使游览的人们无一不动容感叹,这是在空间意境上的营造取得的成功结果与感受。明孝陵、中山陵等优秀的遗址景观设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4.2 遗址公园实践研究
遗址公园的模式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也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有一定的思路经验可循,在对遗址公园的景观空间设计研究中,探索学习遗址公园的开发保护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位于西安市东北方向的秦庄襄王墓(韩森冢)进行设计建设,作为实际运用的目标项目,通过对该区域背景和条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遗址公园景观空间的模式探寻,致力于把这块处于城市生活区的历史名址打造成一个融历史文化和景观于一体的遗址公园,作为西安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名片之一,在补短板的同时,带动周边遗址文化的建设发展,为同类型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参考,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賀慧,李梦,郭亮,程梦.景观空间设计视角下的都市型遗址公园研究——以武汉马投潭遗址公园为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7-12.
[2] 贺慧,李梦,郭亮,程梦.景观空间设计视角下的都市型遗址公园研究——以武汉马投潭遗址公园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C]. 2013:59-64.
[3] 魏晓玉.基于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8(20):87.
作者简介:岳士俊(1972—),男,陕西兴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邓闰芳(1996—),女,河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