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诱发学生求知欲之我见
孙伟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学生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采用故事引入、竞赛引入、游戏引入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德国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做“1+2+3+4+5+6+7+……+95+96+97+98+99+100=?”这道题的情景,当时高斯的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是马上拿起笔开始计算,只有高斯没有动笔,而是认真观察,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并马上计算出准确结果。他的同学都很好奇他是怎么做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生:大胆猜测。)在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讲解:其实高斯在观察算式的过程中,发现了蕴含的规律“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再用50×101。”很快计算出准确得数。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向高斯学习,由此引出新课《找规律》,相机出示本节课的例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进而发现规律。学生都想做“小高斯”,像他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聪明孩子。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充分调动。
二、设置疑难,引导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之后,老师请学生猜一猜如果用12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再摆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 “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有的学生猜测相等,有猜正方形的周长长、长方形的周长长、还有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这时,教师请他们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最后得出一样长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调动,在大胆猜测、验证的基础上学会新知,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为更好的落实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请学生自己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并请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现并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在课堂练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对一件事情感兴趣,而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闯关游戏、数学竞赛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或小动物解决问题……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堂练习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之后,教师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来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我请学生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当教师出示一个“直角”时,学生马上猜出是“直角三角形”。当教师出示一个“钝角”时,学生马上猜出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而当教师出示一个锐角时,出现了矛盾冲突,有的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还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推断根据,最后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总结出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三种情况。进而加深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有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有1个钝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内化。可以说这个教学案例,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即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差异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与表扬鼓励,同时对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肯定和承认,使学生的情绪受到鼓舞、思维更活跃。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由内而外产生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才是真正得以激发,课堂学习效果才能真正的体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