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防控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周志忠
摘要:猪蓝耳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易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目前该病的发生相对稳定,但病毒易发生变异和重组,给防治带来了难度。在防控猪蓝耳病时,应采取免疫、加强饲养管理、药物保健等综合措施。
关键词:猪蓝耳病;防控现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5-0028-02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由国外传入我國,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易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由于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出现了致病性更强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对养猪生产危害更大。蓝耳病病毒严重破坏肺泡中巨噬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使其他细菌性疾病易感性增强,常会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也可造成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猪蓝耳病接触传染性很高,具有地方流行性特性。猪蓝耳病病毒只会感染猪,其他动物不会感染,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其中1月龄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最易感。猪场有猪感染该病后,3~5 d内即全群感染。猪蓝耳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时易多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猪蓝耳病的防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1 防控现状
1.1 相对稳定,病毒变异
该病的流行特点是近代中国养猪业从未有过,其传播之快、面之广、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十年来,由于猪蓝耳病疫苗的大量使用,当前该病主要以地方性流行为主,但病毒也出现了大量变异和重组。
1.2 疫苗暂停强制免疫
目前国家暂停对该病的强制免疫,是对阶段性防制猪蓝耳病效果的一种肯定。意味着养殖场可以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疫苗,地方财政部门发放补助资金,即施行“先打后补”的补助政策,这表明国家鼓励使用更高品质的疫苗,也以此为契机进行制度调整。
1.3 积极开展净化工作
在国家疫病净化中长期规划中,蓝耳病是优先在种猪场实行净化的病种之一。国家鼓励养殖企业开展净化创建场和净化示范场的工作,并对验收达标的企业给予认证和授牌,这些措施将对蓝耳病的防控净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临床症状
2.1 母猪
精神沉郁,嗜睡,少食或不食,发热,出现呼吸困难,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弱胎或死胎,产后无乳,胎衣不下,阴道分泌物增多。
2.2 仔猪
1月龄内最易感,体温升高至40 ℃以上,呼吸困难,食欲废绝,被毛粗乱,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死亡率高达80%以上。
2.3 育肥猪
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双耳、腹部皮肤出现深紫色,眼部肿胀有眼屎,易继发感染猪瘟、附红细胞体病等。
3 防控措施
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采取免疫、加强饲养管理、药物保健等综合措施。若发生疫情,应做到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做好防控各类疫病的继发和混合感染的应对准备工作。
3.1 做好免疫预防
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喘气病、伪狂犬病等病的预防工作。免疫接种时应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必须选用正规的疫苗,以减少免疫接种产生的应激与免疫失败的干扰。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加强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锁疫区,隔离病猪,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防止疫情扩散。
3.2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把好检疫关
抓好种猪检疫工作,禁止引进病猪,从根源上减少传染源。做好消毒工作,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如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器具和空气消毒,同时防止人员串栏。饮水消毒按1∶3 000倍稀释。疫病暴发时,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2次严格消毒,以防止该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3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猪场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保温,并保持猪舍干燥及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氨气浓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饲料质量及营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成活率、产仔率及生长速度。因此要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3.4 做好药物保健
进行合理的药物保健预防,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增强猪群免疫力,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经济损失。各生产阶段猪群的药物保健方案如下。
怀孕和哺乳母猪: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切断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可选用氟苯尼考500 mg/kg加支原净150 mg/kg或金霉素300 mg/kg。
保育仔猪和小猪:仔猪断乳前后1~2周,保育出栏前后的各1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有利于切断小猪群中个体之间疾病的水平传播。也可选用氟苯尼考500 mg/kg加利高霉素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
育肥猪群:在呼吸道疾病多发的12~13周龄和17~18周龄,可选用氟苯尼考400 mg/kg和泰乐菌素1 000 mg/kg交替使用。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目前仍普遍存在,仍属于致死率高、传染性广的疫病,但该病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防控措施来避免疫情暴发。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不仅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