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孙以琼

    写作除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审美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当下,作文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小学高年级作文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让学生将作文当作表达的载体,而不是学习任务,作文教学才能发挥其本质作用。

    一、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入手,确定文章主题

    作文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求學生从生活出发,表达自我。然而,现实的作文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作文时往往迟迟不动笔,有的学生思路很多,但是不知道怎样描述;还有的学生说每天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值得大费笔墨。其实,问题不在于生活中有没有值得记录的事情,而在于想写的是什么。写作最好的状态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流畅,让人产生阅读的愿望。反观那些限定主题和范围的作文,学生写起来总是断断续续,连贯性较差,原因是限定主题的文章,通常无法契合每个人的经历,而学生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脱离实际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作文,势必要做出一些改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自己确立作文主题,摆脱给定主题的限制,让学生有机会从真实生活入手,写出具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例如,教学《多彩的活动中》时,我以活动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校内或校外曾经举办过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题目五花八门,有运动会、朗诵比赛、合唱比赛、演讲……应有尽有,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经历,感受也各不相同,课堂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最终,这次作文相比于给定题目的作文,更加生动和真实了,加上小学生特有的描述方式,读来甚是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要贴近生活,首先得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是实施作文生活化的重要方法。观察有一定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有侧重点,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历史、科学等一系列知识,给学生讲解课外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此外,大自然丰富多彩,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另外,开展实践活动对于提升观察力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做手工,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记下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获得观察和表达的乐趣,为写作积累素材。

    例如,以“? ? ? ?让生活更美好”为题作文时,我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美食、旅行、梦想、种花……大家喜欢的各不相同。学生选择好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的事物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它让你有这样的体会呢?”听到这个问题,学生不再像之前那样吵闹,安静下来开始思考。班会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完整过程记录下来,尽可能地加入自己的心理活动。先给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再让其写作,效果非常明显,学生一改平时记流水账的弊端,行文流畅有条理,内容丰富而又有趣。

    三、培养阅读习惯,注重积累素材

    一直以来,阅读与写作都是相辅相成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良好的阅读习惯必不可少。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常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契合,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积累;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例如,我在教材中挑选出几篇精彩的小说,让学生以其中的某个片段为基础,展开想象,试图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发展其他的可能性。学生就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续写打好了基础。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了更加主动的思考,避免了为阅读而阅读,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帮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作文水平需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有了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变化。要彻底实现小学作文生活化的目标,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小事带来的乐趣。学生只有真正爱上生活,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由心而生的作文才有灵魂。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

    柴如福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某些问题,急需解决。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逐渐摒弃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数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数学之美:可寻,可思,可得

    许书生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与数学美有着密切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美,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