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风口下的电视民生栏目内容生产策略
牛建勋
摘 要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媒体生产和投资的重要风口,吸引了大批电视专业人才的加入和资本巨擘的加持。面对短视频制作日益专业化的境况,电视民生新闻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融媒体新闻的发展方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向短视频的发展学习取经,积极探求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新闻内容的生产策略。
关键词 短视频;民生新闻;内容生产;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128-02
当下是短视频发展的美好年代,也是电视视频生产思维转型的最佳契机。受众的视线从过去的“客厅中心”轉移到移动的“小屏”,电视从传播媒介的头号马车,逐渐没落为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都受到新媒体的挤压。在过去,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短视频最大的提供商,自2016年短视频出现后,电视民生新闻不得不面对观众流失和平台影响力下降的局面。短视频的内容不仅囊括了电视民生新闻中的所有类型,还有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等影像内容,在大平台、大数据和大资本的支持下愈加强盛。短视频作为互联网的投资风口内容生产的重要方式,带给融媒介全新的传播样态,也带给用户特殊的体验。面对短视频的阻击,走在发展疲乏期的民生新闻可以抓住短视频风口,摆正发展姿态,调整发展策略,实现弯道超车。
1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打造专业视频生产团队
电视民生新闻是国内新闻改革的果实,从诞生之初就适应了国内受众的特殊需求,从《南京零距离》《民生直通车》《第一时间》《今日关注》到《新闻夜航》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本土民生节目的播出体量几乎占据新闻节目的七八成。电视民生新闻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成熟的节目形态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成为省级电视台和地面电视频道新闻节目的中流砥柱。但在民生节目恶性竞争、新媒体冲击的发展环境下略显疲态,传统收视资源和地域影响力被网络媒体稀释,陷入收视率下降、市场份额缩小的困境。
然而,电视民生新闻占据的市场份额在逐渐缩小,短视频内容中涉及到民生新闻的依然依赖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输送。相较于短视频平台内容的良莠不齐、版权不明晰,电视新闻具有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剔除互联网传播负面影响的重要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中,来自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普遍适合头部内容和深度内容。而这些优质内容离不开电视台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优秀的短视频生产团队具备与电视台新闻采编团队相吻合的结构组成,如澎湃新闻的短视频都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电视民生新闻可以把采编团队打造成专业的视频生产团队,把握好新媒体多渠道传播的方法和技巧,把节目内容拆分为短视频分发在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流量平台。
2 坚守电视新闻的深度优势,学习分众、开放的互联网思维
相较于电视的大众化、线性播出思维和传播理念,互联网是分众化、非线性播出思维和传播理念,电视内容是一对多、单向互动的内容传播和反馈形式,而互联网是多对多、双向互动的内容传播和反馈形式,这也市场环境下新媒体快速发展、大有碾压电视媒体之势的原因之一。在多屏互动已成常态的媒介环境下,多屏观看是受众的收视习惯。电视媒体要把握契机,将传统电视的大众化、线性播出与互联网的分众化、开放垂直式内容生产和投放理念相结合,在线上(电视直播)精耕深度新闻,在线下注重用户的个性需求,增加趣味性内容、分众化的内容以及网民喜闻乐见的话题营销的互动形式。
在各大主流电视媒体收益下滑、地面民生新闻收视率下滑的事实环境下,曾经辉煌一时的民生新闻面临着一次从内容制作到传播思维转型的大改革。上海SMG新闻综合频道老牌民生栏目节目《新闻坊》已开播17年,在各都市类电视媒体纷纷压缩减少民生栏目让位于地面小综艺、地推活动视频化呈现的时候,《新闻坊》今年节目改革却延长了节目时长,这对一档已进入收视疲态的老牌民生节目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但改版后节目收视却有20%的提升,节目网络影响力和公众号粉丝量大幅提升。他们自己总结改版的成功取决于理念升级:新版节目摒弃了传统视频集合节目从“硬”到“软”的编排方式,提出了“生命体”编排,即有“呼吸跌宕”和“起承转合”,形成资讯“包裹”话题、服务“搭载”帮忙的整体理念。节目让“市民记者”成为社会新闻的线索提供者和事件报道者,相当于观众拍摄制作短视频进入电视平台,让观众的发现产生了价值,契合了短视频的发表形态。每天一个全城最热话题由市民根据栏目每天发布的候选清单投票选出,改变了原有电视单向播出模式为互动播出模式;独立团队营销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栏目编排随舆情而动提供了可能,在1个月时间内真实信息注册的粉丝量一举突破10万。
3 依靠电视媒体公信力和受众资源,创建新媒体单元
电视新闻深耕受众市场几十年,在媒体公信力、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是新媒体不能比拟的。电视民生新闻为何不能依靠原有的品牌价值、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再造新媒体单元?将原有的电视观众转移到新媒体上来,把电视观众转化为忠实用户?
每一档民生节目都有本土特色的深深烙印,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哈尔滨的《新闻夜航》、沈阳的《新北方》等,都是在耕耘本土新闻多年后树立起的强势品牌。依靠民生节目的品牌力量和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打造一个与电视节目平行发展、交叉互动的新媒体单元,是传统电视融入互联网风口的有效途径。例如,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民生栏目《新北方》开设了同名微信公众号,用于节目内容的短视频分发和用户互动,影响力已名列全国前列。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闻夜航》开设同名微信公众号,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公众号之一,其粉丝数量和影响力仅次于央视新闻和央视财经。截至2017年7月,公号粉丝已突破138万,活跃粉丝100万以上,上半年广告创收1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曾创造24小时内单条视频132万的点击总量、单月118篇文章10万+阅读量的纪录。其他民生新闻的公号,在对接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平台、梨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后,通过流量分成也获得不错的收益和品牌影响力。
4 利用短视频的优质内容,实现新媒体内容向传统媒体平台的反向输出
短视频平台依靠UGC模式,每日海量更新短视频内容。电视民生新闻可以率先出击,果断采购和买断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素材,制作为电视节目内容后,再以短视频的形式分發给各大新闻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获取流量分成和版权声明。
新媒体启示电视民生节目进行创新改版,提升观众体验。比如央视的《生活圈》是少有的卫视民生节目,创作理念新潮,将微信朋友圈理念融入到栏目升级中,融合多种创新互动方式和呈现手段。比如线上多个“群”的视频互动、同类短视频集合、动画视频的频繁使用、舞蹈健身系列视频的播出、头部网络视频的实地、权威性采访、演播室里的“人机对话”等,整个栏目兼具高度开放性、互动性、新闻性、服务性,搭建真实的“生活圈圈友群”网络平台,实现了手机屏“朋友圈”向电视屏“朋友圈”的平移。
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传统电视媒体的视频播出需要特定的采集、编辑、发布机制和制作费用,传播速度较慢,而网络媒体视频传播时间快、内容新、制作成本低。电视媒体起步早,但一直未能与普通大众实现即时有效的互动,网络平台却能对内容进行即时互动、即时反馈,电视媒体工作者要不断改革传统的传播机制,节省资源,有效整合资讯的利用率,提高传播的时效性。因此,在新媒介的生态环境中,电视民生栏目要使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拓宽受众群体,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对不同的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在传播方式上进行相应的改善,由传统的公众信息传播方式向分众信息传播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闫伟.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 新媒体研究,2016(3):17-18.
[2]张妍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品牌化策略研究——以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为研究对象[J].新媒体研究,2017(8):175-176.
[3]徐滔.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5):99-103.
[4]周勇.浅析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应对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J].新闻研究导刊,2018(4):200.
[5]王晓红,任垚媞.我国短视频生产的新特征与新问题[J].新闻战线,2016(17):72-75.
[6]仙托·艾英戈,唐纳德·金德.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M].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50.
摘 要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媒体生产和投资的重要风口,吸引了大批电视专业人才的加入和资本巨擘的加持。面对短视频制作日益专业化的境况,电视民生新闻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融媒体新闻的发展方向,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向短视频的发展学习取经,积极探求短视频风口下电视新闻内容的生产策略。
关键词 短视频;民生新闻;内容生产;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128-02
当下是短视频发展的美好年代,也是电视视频生产思维转型的最佳契机。受众的视线从过去的“客厅中心”轉移到移动的“小屏”,电视从传播媒介的头号马车,逐渐没落为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都受到新媒体的挤压。在过去,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短视频最大的提供商,自2016年短视频出现后,电视民生新闻不得不面对观众流失和平台影响力下降的局面。短视频的内容不仅囊括了电视民生新闻中的所有类型,还有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等影像内容,在大平台、大数据和大资本的支持下愈加强盛。短视频作为互联网的投资风口内容生产的重要方式,带给融媒介全新的传播样态,也带给用户特殊的体验。面对短视频的阻击,走在发展疲乏期的民生新闻可以抓住短视频风口,摆正发展姿态,调整发展策略,实现弯道超车。
1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打造专业视频生产团队
电视民生新闻是国内新闻改革的果实,从诞生之初就适应了国内受众的特殊需求,从《南京零距离》《民生直通车》《第一时间》《今日关注》到《新闻夜航》等,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本土民生节目的播出体量几乎占据新闻节目的七八成。电视民生新闻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成熟的节目形态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成为省级电视台和地面电视频道新闻节目的中流砥柱。但在民生节目恶性竞争、新媒体冲击的发展环境下略显疲态,传统收视资源和地域影响力被网络媒体稀释,陷入收视率下降、市场份额缩小的困境。
然而,电视民生新闻占据的市场份额在逐渐缩小,短视频内容中涉及到民生新闻的依然依赖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输送。相较于短视频平台内容的良莠不齐、版权不明晰,电视新闻具有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剔除互联网传播负面影响的重要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中,来自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普遍适合头部内容和深度内容。而这些优质内容离不开电视台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优秀的短视频生产团队具备与电视台新闻采编团队相吻合的结构组成,如澎湃新闻的短视频都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电视民生新闻可以把采编团队打造成专业的视频生产团队,把握好新媒体多渠道传播的方法和技巧,把节目内容拆分为短视频分发在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流量平台。
2 坚守电视新闻的深度优势,学习分众、开放的互联网思维
相较于电视的大众化、线性播出思维和传播理念,互联网是分众化、非线性播出思维和传播理念,电视内容是一对多、单向互动的内容传播和反馈形式,而互联网是多对多、双向互动的内容传播和反馈形式,这也市场环境下新媒体快速发展、大有碾压电视媒体之势的原因之一。在多屏互动已成常态的媒介环境下,多屏观看是受众的收视习惯。电视媒体要把握契机,将传统电视的大众化、线性播出与互联网的分众化、开放垂直式内容生产和投放理念相结合,在线上(电视直播)精耕深度新闻,在线下注重用户的个性需求,增加趣味性内容、分众化的内容以及网民喜闻乐见的话题营销的互动形式。
在各大主流电视媒体收益下滑、地面民生新闻收视率下滑的事实环境下,曾经辉煌一时的民生新闻面临着一次从内容制作到传播思维转型的大改革。上海SMG新闻综合频道老牌民生栏目节目《新闻坊》已开播17年,在各都市类电视媒体纷纷压缩减少民生栏目让位于地面小综艺、地推活动视频化呈现的时候,《新闻坊》今年节目改革却延长了节目时长,这对一档已进入收视疲态的老牌民生节目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但改版后节目收视却有20%的提升,节目网络影响力和公众号粉丝量大幅提升。他们自己总结改版的成功取决于理念升级:新版节目摒弃了传统视频集合节目从“硬”到“软”的编排方式,提出了“生命体”编排,即有“呼吸跌宕”和“起承转合”,形成资讯“包裹”话题、服务“搭载”帮忙的整体理念。节目让“市民记者”成为社会新闻的线索提供者和事件报道者,相当于观众拍摄制作短视频进入电视平台,让观众的发现产生了价值,契合了短视频的发表形态。每天一个全城最热话题由市民根据栏目每天发布的候选清单投票选出,改变了原有电视单向播出模式为互动播出模式;独立团队营销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栏目编排随舆情而动提供了可能,在1个月时间内真实信息注册的粉丝量一举突破10万。
3 依靠电视媒体公信力和受众资源,创建新媒体单元
电视新闻深耕受众市场几十年,在媒体公信力、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是新媒体不能比拟的。电视民生新闻为何不能依靠原有的品牌价值、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再造新媒体单元?将原有的电视观众转移到新媒体上来,把电视观众转化为忠实用户?
每一档民生节目都有本土特色的深深烙印,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哈尔滨的《新闻夜航》、沈阳的《新北方》等,都是在耕耘本土新闻多年后树立起的强势品牌。依靠民生节目的品牌力量和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打造一个与电视节目平行发展、交叉互动的新媒体单元,是传统电视融入互联网风口的有效途径。例如,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民生栏目《新北方》开设了同名微信公众号,用于节目内容的短视频分发和用户互动,影响力已名列全国前列。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闻夜航》开设同名微信公众号,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公众号之一,其粉丝数量和影响力仅次于央视新闻和央视财经。截至2017年7月,公号粉丝已突破138万,活跃粉丝100万以上,上半年广告创收1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曾创造24小时内单条视频132万的点击总量、单月118篇文章10万+阅读量的纪录。其他民生新闻的公号,在对接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平台、梨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后,通过流量分成也获得不错的收益和品牌影响力。
4 利用短视频的优质内容,实现新媒体内容向传统媒体平台的反向输出
短视频平台依靠UGC模式,每日海量更新短视频内容。电视民生新闻可以率先出击,果断采购和买断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素材,制作为电视节目内容后,再以短视频的形式分發给各大新闻新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获取流量分成和版权声明。
新媒体启示电视民生节目进行创新改版,提升观众体验。比如央视的《生活圈》是少有的卫视民生节目,创作理念新潮,将微信朋友圈理念融入到栏目升级中,融合多种创新互动方式和呈现手段。比如线上多个“群”的视频互动、同类短视频集合、动画视频的频繁使用、舞蹈健身系列视频的播出、头部网络视频的实地、权威性采访、演播室里的“人机对话”等,整个栏目兼具高度开放性、互动性、新闻性、服务性,搭建真实的“生活圈圈友群”网络平台,实现了手机屏“朋友圈”向电视屏“朋友圈”的平移。
新媒体和传统电视媒体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传统电视媒体的视频播出需要特定的采集、编辑、发布机制和制作费用,传播速度较慢,而网络媒体视频传播时间快、内容新、制作成本低。电视媒体起步早,但一直未能与普通大众实现即时有效的互动,网络平台却能对内容进行即时互动、即时反馈,电视媒体工作者要不断改革传统的传播机制,节省资源,有效整合资讯的利用率,提高传播的时效性。因此,在新媒介的生态环境中,电视民生栏目要使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拓宽受众群体,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对不同的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在传播方式上进行相应的改善,由传统的公众信息传播方式向分众信息传播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闫伟.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 新媒体研究,2016(3):17-18.
[2]张妍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品牌化策略研究——以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为研究对象[J].新媒体研究,2017(8):175-176.
[3]徐滔.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5):99-103.
[4]周勇.浅析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应对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J].新闻研究导刊,2018(4):200.
[5]王晓红,任垚媞.我国短视频生产的新特征与新问题[J].新闻战线,2016(17):72-75.
[6]仙托·艾英戈,唐纳德·金德.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M].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