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教育的理论与体系构建分析

陈玲玲
[摘 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谐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和谐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了高校和谐教育理论,探讨了和谐教育体系对高校教育发展的价值功能以及高校和谐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和谐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019-03
就“和谐教育”而言,并不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有着一定的教育思想渊源。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便注重哲学中的自然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优化利用和谐教育理论,通过不同途径构建全新的和谐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使其在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高校和谐教育理论
(一)和谐教育理论
1.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和谐教育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其基本理念之一。和谐教育理念最早出现在西周,即“六艺教育”,可见在当时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随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各派丰富与发展了和谐教育思想,直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全新的和谐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育者更加注重和谐教育,以全民族素质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思想乃至素质教育目标应运而生,出现了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比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和谐教育思想基础上的。
2.西方传统教育中的和谐教育
在西方,和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希腊雅典的“和谐教育”为西方发展史上最早和谐教育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教育必须尊重个体发展,注重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但在中世纪,人全面发展思想受到宗教禁欲主义的影响。文艺复兴之后,“和谐教育思想”再次被西方广大思想家、教育家等推崇,在近现代西方文明发展中,和谐教育思想已成为一种崇高思想,马克思也认同“和谐教育思想”,提出了人全面发展学说,是对历史上“和谐教育思想”的总结,为之后的哲学与科学发展做好了铺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高校“和谐教育”理论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而高校“和谐教育”的构建便建立在此基础上,属于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和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乎社会全面发展。就和谐教育而言,是指在教育作用下,促使个体全面和谐发展,认知、情感以及人格自由发展。和传统教育相比,和谐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教育内外部关系的和谐统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发展对个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个体各方面必须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必须注重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具体来说,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促使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动态发展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社会,认同各类社会规范以及文化模式,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生存,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学生和他人间的和谐,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体谅”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和他人和谐相处。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大都属于独生子女,无法很好地处理和他人的关系,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要借助和谐教育理论,不断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多关心、多帮助他人,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在运营管理中,高校必须顺利实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比如,和谐的育人环境、人际关系、服务机制,要注重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将学生作为核心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各方面已有水平,注重其最近发展区,以他们的客观需求为基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和谐教育体系对高校教育发展的价值功能
(一)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础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和谐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注重受教育者的“健康、全面”发展,利于高校教育系统各子系统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协调发展,稳定运行,进而产生教育合力,充分展现“1+1>2”的整体化效应,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力量,这就对他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是和谐发展之人。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全新的挑战,培育大批身心和谐之人已成为其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是其重要的价值基础。
(二)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尺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对高校和谐教育体系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高校需要多层次优化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人才考评标准、管理制度等,确保日常一系列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在构建高校和谐教育體系过程中,高校必须全面、客观分析自身教学情况,通过不同途径优化教育方法,构建具有鲜明开放性特征的交流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此外,在构建高校和谐教育体系中,高校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优化调整教育过程中多样化的教育要素,确保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客观要求,能够在教师、学生间产生“谐振”效应,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益。可见,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便是衡量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性价值尺度,是对其各方面发展的真实写照。
(三)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内核
从不同角度看,和谐教育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站在理论与实践角度,科学性、证伪性是其显著特点;站在文化构建关系角度,先进性、开放性是其基本特点;如果以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为基点,继承性、创造性便是新时期和谐教育体系的特点;如果以教育形式为媒介,多样性、持续性是其关键性特点。也就是说,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客观展现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内核,利于高校准确把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促使自身不断向前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三、高校和谐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
从客观的角度看,高校和谐教育体系是以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促使各教育子系统、各要素处于统一网络体系中,产生教育合力的同时,获取整体效应。在运营管理中,高校可以借助和谐教育体系,全面、客观地衡量自身教育发展水平,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各方面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一)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在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中,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因为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命脉,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判断乃至取向。具体来说,高校要通过不同途径加大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比如,宣传栏、广播站、校刊校报,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氛围,构建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走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挖掘他们的各方面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校要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队伍、制度”方面建设,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科技学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与创新精神,逐渐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自身已有的观念,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转变师生角色,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师生观”,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等角色,积极引导,适当点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和班级学生沟通、交流,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等,优化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平等对待班级中每位学生,要多鼓励班级学生,不要一味地批评、责骂,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允许他们思想情感与行为方面的独立,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借助校园媒体,加强学生和谐教育
从某种角度来说,思想和行动二者紧密相连,思想可以有效指导行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将和谐教育巧妙引入其中,优化利用校园媒体,客观呈现和谐教育理念,借助校园网络,转变学生已有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谐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在和谐教育过程中,高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以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小事入手,比如,开展以和谐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讨会,开展多样化的和谐知识辩论赛,促使他们更好地在实际中感受和谐。
(四)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全新的和谐教育育人体系
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要意识到和谐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具备较强的以“学生为本”服务意识,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科学管理班级学生,实施人本关怀,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才能,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高校要注重和谐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促使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多关心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将育人落到实处,在传授知识时,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高校要将学生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优化完善已有的组织结构体系、服务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育人与政治导向功能,感染、激励在校学生。
(五)加强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加强网络建设,这是因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网络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加大网络“文明、道德、文化”建设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科学使用各类网络资源,避免其受到其中不良思潮的影响。同时,高校要借助网络平台,多和学生的父母沟通、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期间各方面情况,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二者的有机统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效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客观需求,健康成长。
(六)注重和谐教师队伍建设
在构建和谐教育体系过程中,高校必须加大和谐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和谐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化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使其将生命与职业价值高度统一,正确看待教育工作,将教育工作作为自身终生奋斗的事业。在此基础上,高校必须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加强柔性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改善教师的“思维、行动”,促使他们注重自身各方面技能的提高,正确认识和谐教育理论以及和谐文化的重要含义,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将和谐教育思想巧妙融入其中,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学生共同成长,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优化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为开展和谐教育做好铺垫。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运营管理中,高校必须意识到和谐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要根据各方面情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新的和谐教育育人体系,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等,确保一系列和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文化育人环境。加强自身硬软件环境建设,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中,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健全的人格,具有多方面品质,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促使其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同时,以期高校改变教育教学现状,充分展现和谐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办学质量,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 参 考 文 献 ]
[1] 閆蕾.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氛围[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1).
[2] 黄成忠.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J].前沿,2012(4).
[3] 张硕,刘建平,陈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
[4] 徐超.“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8).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

    朱凡刚 魏春刚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扭转了传统以成绩为主的教育风向,促使教育意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融入“情感”,深化主题作文教学

    王莹没有情感的作文是干涩的,无趣的,无法打动读者。在主题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经历难忘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