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校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思考
门薇+孙超+李芳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政治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更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高校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时代课题。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十九大报告中还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从战略高度进行新谋划、新布局,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强调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当前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和把握当前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本课题组面向多所高校党支部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共覆盖112个党支部,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1份。从总体上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基本规范,效果较好,但在调研中也发现有的支部抓学习教育失之于虚,不扎实;对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松,不严管;制度建设失之于宽,不规范;组织生活会走过场,不严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组织生活的质量。系统梳理调研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织生活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生活边缘化
调研发现,对组织生活存在认识不足甚至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组织生活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对支部组织生活是正面积极评价,但也有0.9%的受调查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属于“形式主义”;0.2%的受调查党员甚至认为参与支部组织生活没有必要。在实际调研中,有党员反映,所在支部单纯用“松散”的支委会代替组织生活;有些组织生活则成为纯粹的“发展大会”“转正大会”,组织生活质量无从考核。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有33.9%的受调查党员认为自我批评可以,但批评别人难;4.9%的受调查党员认为“背靠背”可以,当面批评难。另外,有的支部由于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的情况。
2.组织生活缺乏规范化,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从调研结果看,对组织生活缺乏系统性安排,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党支部都有组织生活年度计划,但在实际中只有64.6%的受调查党支部能达到基本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组织生活,14.3%的受调查党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每学期组织一次占7.5%,每学年组织一次占1.3%,甚至还有12.3%的受调查党员回答“不定期召开”。另外,从党员对改进组织生活制度建设的建议来看,希望“增加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占30.8%、“引入组织生活参与激励机制”的占29.7%、“完善组织生活评价考核机制”的占19.1%,由此可见,当前组织生活随意性较大,需要加强系统规范的设计和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的建设。
3.组织生活形式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
综合调研结果看,虽然大多数党支部能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但一些支部對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和预期效果缺乏精心策划和考量,形式内容单调乏味,组织生活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调查结果显示:在组织生活内容方面,有16.4%的受调查党员表示主要为“读文件或报纸”;在影响组织生活质量因素方面,有45.8%的受调查党员表示“活动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建议方面,79.2%表示关键因素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内容”。部分党员表示,“组织生活缺乏必要的思想交锋交融,讨论停留于形式和表面”。
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导致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力不足、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党员从依靠组织、依靠单位,转向依靠社会获得相应保障。组织供给与社会供给相比,吸引力下降;组织活动与社会活动相比,愈加单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给组织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引发了各种问题,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组织生活吸引力差就是其中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2.对党支部政治属性的认识出现偏差,重业务、轻党务,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持续发展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自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易产生“角色冲突”焦虑,甚至产生了“本领恐慌”。另外,支部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很难进行量化标准考核,也难像教学科研一样出成绩,即使有量化考核,也未纳入学校绩效核算体系。因此,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出现重业务、轻党务倾向,久而久之,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弱化,必将影响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3.内容和形式缺乏有效的创新,影响了组织生活的生命力
调研显示:有的支部坚持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缺乏探索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有的支部单位为完成任务而过组织生活,将组织生活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割裂开,从而导致组织生活内容教条、形式单一、缺乏活力,许多党员对组织生活丧失兴趣,影响了组织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4.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缺乏,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外在动力
一些支部书记是兼职,同时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时间精力上,还是在工作意愿上,从事党务工作都难以激发兴趣。党务工作没有计入工作量,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应有的待遇激励。另外,有的支部书记也反映,相对于优越的教学科研经费,支部活动经费有限,或者由于财务管理严格,致使一些创意活动无法开展,很多支部组织生活只能局限在阅读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集体学习等层次上,无法拓展深化,更无法有效吸引党员积极参加。
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措施
1.强化思想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教育是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要举措,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是强化党章学习教育。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章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切实把这项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不断强化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二是坚持理论武装头脑。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三是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上级部署,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新时期合格党员标准。
2.强化领导带头,突出示范引领
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关键。建立高校党员领导干部“1+2”组织生活机制。高校领导在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也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参加(联系)主管单位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在参加本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也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联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坚持以上促下、以下助上、以上带下,营造健康民主的组织生活氛围。同时,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而且也有力推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3.强化严格管理,健全运行机制
严格组织生活管理,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内在要求。
一是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针对高校现有院系设置、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创新设置形式,有效地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习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夯实党内组织生活的组织基础,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实效性。
二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发扬党内组织生活优良传统,健全“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落实党员干部上党课、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不断提升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在严肃党内活动的同时,关键是制定符合党支部实际和党员情况的年度组织生活计划,切实把计划落实抓紧。
三是扩大党内民主基础。发扬党内民主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积极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创新党员意见表达机制,拓宽民主意愿表达渠道,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提供平台。
4.强化改革创新,增强生机活力
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内容形式创新,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不竭动力。
一是创新组织生活内容。认真研究设计组织生活内容,找准开展组织生活的着力点。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要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知行合一;要改革对标、创新对标,在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中,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积极适应新情况、善于运用新手段、努力探索新途径,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和载体。以“校内校外”共建相结合,创新组织生活方式。通过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引导教师党员争当“育人标兵”,关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主动投身学校创新人才培养。通过与企业、地方、农村、街道社区等党支部共建方式开展组织生活,使党员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组织生活途径。探索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网上党支部、微信群等,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不断拓宽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途径,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共产党员网[EB/OL].(2017-10-18)[2017-10-24].http://www.12371.cn/2017/10/18/ARTI1508315414608762.shtml.
[2]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党的组织工作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207.
[3]伍锦昌.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2006(1):6-8.
[4]蒋秀碧.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7):41-42.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李芳系本文责任作者)
[责任编辑:卜 珺]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政治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更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高校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时代课题。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十九大报告中还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从战略高度进行新谋划、新布局,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强调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当前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和把握当前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本课题组面向多所高校党支部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共覆盖112个党支部,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1份。从总体上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基本规范,效果较好,但在调研中也发现有的支部抓学习教育失之于虚,不扎实;对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松,不严管;制度建设失之于宽,不规范;组织生活会走过场,不严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组织生活的质量。系统梳理调研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织生活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生活边缘化
调研发现,对组织生活存在认识不足甚至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组织生活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对支部组织生活是正面积极评价,但也有0.9%的受调查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属于“形式主义”;0.2%的受调查党员甚至认为参与支部组织生活没有必要。在实际调研中,有党员反映,所在支部单纯用“松散”的支委会代替组织生活;有些组织生活则成为纯粹的“发展大会”“转正大会”,组织生活质量无从考核。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有33.9%的受调查党员认为自我批评可以,但批评别人难;4.9%的受调查党员认为“背靠背”可以,当面批评难。另外,有的支部由于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的情况。
2.组织生活缺乏规范化,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从调研结果看,对组织生活缺乏系统性安排,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党支部都有组织生活年度计划,但在实际中只有64.6%的受调查党支部能达到基本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组织生活,14.3%的受调查党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每学期组织一次占7.5%,每学年组织一次占1.3%,甚至还有12.3%的受调查党员回答“不定期召开”。另外,从党员对改进组织生活制度建设的建议来看,希望“增加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占30.8%、“引入组织生活参与激励机制”的占29.7%、“完善组织生活评价考核机制”的占19.1%,由此可见,当前组织生活随意性较大,需要加强系统规范的设计和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的建设。
3.组织生活形式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
综合调研结果看,虽然大多数党支部能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但一些支部對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和预期效果缺乏精心策划和考量,形式内容单调乏味,组织生活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调查结果显示:在组织生活内容方面,有16.4%的受调查党员表示主要为“读文件或报纸”;在影响组织生活质量因素方面,有45.8%的受调查党员表示“活动内容空泛、形式单一”;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建议方面,79.2%表示关键因素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内容”。部分党员表示,“组织生活缺乏必要的思想交锋交融,讨论停留于形式和表面”。
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导致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力不足、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党员从依靠组织、依靠单位,转向依靠社会获得相应保障。组织供给与社会供给相比,吸引力下降;组织活动与社会活动相比,愈加单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给组织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引发了各种问题,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组织生活吸引力差就是其中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2.对党支部政治属性的认识出现偏差,重业务、轻党务,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持续发展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自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易产生“角色冲突”焦虑,甚至产生了“本领恐慌”。另外,支部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很难进行量化标准考核,也难像教学科研一样出成绩,即使有量化考核,也未纳入学校绩效核算体系。因此,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出现重业务、轻党务倾向,久而久之,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弱化,必将影响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3.内容和形式缺乏有效的创新,影响了组织生活的生命力
调研显示:有的支部坚持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缺乏探索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有的支部单位为完成任务而过组织生活,将组织生活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割裂开,从而导致组织生活内容教条、形式单一、缺乏活力,许多党员对组织生活丧失兴趣,影响了组织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4.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缺乏,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外在动力
一些支部书记是兼职,同时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时间精力上,还是在工作意愿上,从事党务工作都难以激发兴趣。党务工作没有计入工作量,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应有的待遇激励。另外,有的支部书记也反映,相对于优越的教学科研经费,支部活动经费有限,或者由于财务管理严格,致使一些创意活动无法开展,很多支部组织生活只能局限在阅读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集体学习等层次上,无法拓展深化,更无法有效吸引党员积极参加。
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措施
1.强化思想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教育是党员在思想上入党的必要举措,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是强化党章学习教育。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章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切实把这项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不断强化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二是坚持理论武装头脑。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三是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上级部署,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践行“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新时期合格党员标准。
2.强化领导带头,突出示范引领
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关键。建立高校党员领导干部“1+2”组织生活机制。高校领导在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也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参加(联系)主管单位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在参加本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同时,也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联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坚持以上促下、以下助上、以上带下,营造健康民主的组织生活氛围。同时,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而且也有力推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3.强化严格管理,健全运行机制
严格组织生活管理,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内在要求。
一是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针对高校现有院系设置、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创新设置形式,有效地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习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夯实党内组织生活的组织基础,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实效性。
二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发扬党内组织生活优良传统,健全“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落实党员干部上党课、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不断提升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在严肃党内活动的同时,关键是制定符合党支部实际和党员情况的年度组织生活计划,切实把计划落实抓紧。
三是扩大党内民主基础。发扬党内民主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公示等制度,积极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创新党员意见表达机制,拓宽民主意愿表达渠道,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提供平台。
4.强化改革创新,增强生机活力
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内容形式创新,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常态化的不竭动力。
一是创新组织生活内容。认真研究设计组织生活内容,找准开展组织生活的着力点。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要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知行合一;要改革对标、创新对标,在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中,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积极适应新情况、善于运用新手段、努力探索新途径,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和载体。以“校内校外”共建相结合,创新组织生活方式。通过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引导教师党员争当“育人标兵”,关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主动投身学校创新人才培养。通过与企业、地方、农村、街道社区等党支部共建方式开展组织生活,使党员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组织生活途径。探索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网上党支部、微信群等,开展网上组织生活,不断拓宽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途径,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共产党员网[EB/OL].(2017-10-18)[2017-10-24].http://www.12371.cn/2017/10/18/ARTI1508315414608762.shtml.
[2]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党的组织工作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9-207.
[3]伍锦昌.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2006(1):6-8.
[4]蒋秀碧.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7):41-42.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李芳系本文责任作者)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