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内心的精神家园

    毕国忠

    张杨是“第六代”新锐导演的代表,其处女作《爱情麻辣烫》甫一上映,便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从此以高蹈的姿态进入电影市场和大众视野。其之后拍摄的《洗澡》《昨天》《向日葵》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世纪初城市中的家庭生态,在《无人驾驶》中,张杨作了电影商业性的尝试。近年来,张杨实现了向内转的变化,拍摄了《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等题材的电影,诉诸人虔诚的心灵,寻找最终的精神皈依。在20年的时间里,张杨用他敏锐多变的艺术眼光,精湛獨特的电影语言,对精神理想的不懈追求,营造了一幕幕感人至深、引人深省的画面,呈现出城市中的精神漂泊、旅途中的精神追寻和高原乡野上的精神皈依的创作轨迹。

    一、 精神漂泊:城市中的平凡人事

    1997年,张杨执导首部电影《爱情麻辣烫》,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爱情麻辣烫》由五个爱情故事串联而成,以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为中心,衍生出初恋学生的青涩,热恋男女的激情,新婚夫妻的甜蜜,中年夫妻的危机和老年伴侣的相惜五个不同的爱情篇章。从五个故事中,观众既可以看到少年朦胧初恋的风情,又能感受到青年人轰轰烈烈的热恋,年轻夫妇婚后生活的平凡、平淡与幻想世界的差距,人到中年再次面对爱情考验时走上离婚之路,以及步入人生黄昏的老年人沐浴夕阳之恋的美好。五个情感的片断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多彩的人生,更引发了观影者对于爱情的思考。在创作之初,张杨用爱情作为表现真实生活的切入口,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城市中人的精神漂泊的状态。

    张杨导演紧随其后的第二部作品《洗澡》,是一部具有浓郁北京特色、充满温情的当代都市生活伦理片。老刘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明南下深圳打工,二儿子二明因精神障碍和父亲老刘守着北京家中的澡堂。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大明回到了北京家中,可面对家中迟暮的父亲、傻子弟弟以及破败的澡堂,毫无久留之心的他只想速速返程。父亲突发疾病,大明只能留下照顾父亲、弟弟和澡堂子。在这个过程中,他试着去了解父亲,并渐渐生出感动。当父子间的隔阂慢慢消除后,父亲却突然离去,当他决定继承父亲的澡堂时,所在的头条胡同却面临拆迁。整部作品弥漫着一种北京老胡同的怀旧情绪,特别是胡同面临拆迁,邻居一一搬离,电影涌现出感伤的情绪。影片围绕老刘一家两代人对澡堂子和洗澡的态度,反映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新旧思想、新旧文化的冲突、矛盾与融合。电影以洗澡为轴心,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特色,具有平凡却真实的市井风格。老胡同的拆迁和搬离,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精神家园的毁灭。

    2010年上映的《无人驾驶》以北京为背景,讲述了数对都市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电影分为三个叙事单位,分别是主人公志雄一家和他的初恋情人肖云、生活失意的王琨和欺骗他钱财的女骗子王丹、玩世不恭的里加和单纯的哑女李欣。一场撞车,让几对男女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了一起,倒叙和交叉叙事使电影的线索有条不紊,繁而不乱。人物性格的由来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在结尾豁然开朗,电影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最好的结局,迷途的丈夫找到了回家的路,女骗子良心发现决定救治自己曾欺骗过的人,单纯的哑女也找到了幸福的爱情,一场撞车让一切复归原位。电影结尾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和全城瘫痪的交通,喧嚣的城市终于停下它的步伐,一场洁白的大雪仿佛洗净了这城市中所有的爱恨痴嗔,霓虹灯下男男女女的爱情此刻显得如此清明。

    张杨早期作品中描写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情关系的电影,正反映出他对人的心灵的关注,城市中形形色色的平凡人事,亲情的淡薄与浮现,爱情的出走与回归,家园的丧失与重建,其实都是人内心精神漂泊的体现。

    二、 精神追寻:旅途中的苦辣酸甜

    张杨执着于追求人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意义,即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该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这样的人生价值。

    张杨的思考从未止步,正如同他影片中的人物从未脚步。《落叶归根》是一部聚焦于底层人物生存状态的公路电影。民工老赵为使好友老刘死后“落叶归根”,一路上历尽艰难将老刘尸体运回老家。老赵从深圳出发,原本准备带着“老刘”坐大巴回到重庆,不料却在刚上车不久后就遇到劫匪,被赶下车,由此开始了他艰辛却暖心的旅途。这一路上,他鼓励寻找爱情的青年小伙,安慰办丧事的孤寡老人,与骑行去西藏的年轻人共饮咖啡,虽然他也曾因发现身上所有的钱是假币而灰心失意,但在养蜂人的鼓励下他又重拾信心踏上旅程,不仅撮合了一对情侣,还在救助中心遇到和自己境遇一样悲惨的女人大容,两人惺惺相惜,定下终身承诺。当他终于回到老刘的老家时,却发现故乡已变成水库,老刘的家人早已搬迁。影片的最后,老赵再次踏上旅途,去往老刘家人的新址。这部电影无疑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但这种人道主义的关怀背后,体现着人物对于自身价值的思考。老赵回乡安葬老刘之旅的出发点十分简单,他为人仗义,仅仅因为誓守承诺,却从未计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得失。

    《飞越老人院》上映于2012年,讲述的是关山老人院中一群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追寻生命中纯粹的快乐和意义的故事。关山老人院中生活着一群安宁慈祥的老年人,但其实他们在被子女送进养老院后仍然不甘于生命就此流逝。老周是大家的开心果,他热衷于排练节目,为大家带来快乐。当其他老人知道老周癌症已是晚期时,他们决定瞒着院长和家属去往路途遥远的天津参加节目的比赛。他们开着一辆报废的公交车,跨越山川河流,开始了一场名为“追梦”的旅程。旅途中,大家欢声笑语,或在草原上野餐,或在海边看日出,逐渐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为爱飞一次,为梦博一回。电影的叙事基调温馨而感人,故事内容更是引人深思,电影一方面凸显出关爱老人的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张杨也告诉我们,即使是作为在外界看来对社会毫无用处的老年人,也应该追求自己坚持的梦想,完成自己内心的价值诉求。

    张杨用他的作品向人们传递出他坚信不疑的观念,人在精神追寻下的状态是简单而纯粹的,一个简单的承诺、一丝不懈的信念就会让人投入到步履不停的价值追寻中。

    三、 精神皈依:高原上的神圣信仰

    2017年是张杨的丰收年,他的两部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接连上映。其中,《冈仁波齐》还创下过亿的高票房,对于惨淡的文艺电影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这两部电影题材相似,虽表现形式和审美风貌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都指向信仰,这也是人們精神最终的皈依之所。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讲述一个背负原罪与世仇,死而复生的猎人经活佛点拨,一路降服心魔,克服重重磨难,最终将圣物天珠护送进入莲花生大师掌纹地的故事。影片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藏地文化,并融合了西部片、公路片、奇幻片等类型片元素。电影用陌生化的语言,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苍茫的戈壁高原,诡谲的天气变化,灿烂的夕阳晚霞,神秘的牧羊少女,禁言的通灵孩童,勇猛的复仇兄弟,虔诚的活佛大师,都是独属于神秘藏地的文化因子。“目的在北方,距离在脚下,道路在身上”是活佛大师点化猎人塔贝的箴言,为了赎罪,塔贝踏上远征之路。这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它呼吁着大众回归本源,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相比惊险重重的《皮绳上的魂》,《冈仁波齐》则显得质朴平实,但这部同样讲述朝圣之旅的影片,获得了第2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票房过亿,为张杨带来了事业上的高峰。《冈仁波齐》无疑是张杨创作生涯中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影片讲述11个藏民,艰苦跋涉2500多公里,用一年的时间从芒康到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朝圣路上,孕妇万般艰险下产下一个小生命,那是希望的延续;少年在拉萨的理发店遇到他的爱情,那是纯净的依恋;老人冻死在冰雪皑皑的神山脚下,那是不悔的信仰。他们拥有坚韧的本性,坚持磕长头到目的地,风雪无阻;他们具备淳朴的品质,怀抱众生平等的慈悲,心疼拉车的毛驴,甚至不忍心伤害一只蚂蚁;他们珍视诚挚的友谊,为过路的朋友排忧解难。春夏秋冬,雪山松林,圣湖神庙,朝圣之旅亦是心灵净化之旅。磕长头这一具有象征性的行为,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摒弃各种世俗杂念,回到人最根本的要思考的东西,回归精神家园。

    《冈仁波齐》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没剧本、没明星、没配乐。张杨别出心裁地采取了一种体验式的拍摄,仅30人的团队跟随朝圣者一年,体验他们的朝圣生活,从真实的经历中捕捉真实的细节。这些演员都是本色加实名演出,张杨还戏称道,演员们拍完电影直接回家放牛了。电影返璞归真,没有过多的音乐上的感情渲染,更加原生态,呈现出纪实片的真实质感。

    而和《冈仁波齐》相反,张杨拍摄于2014年的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则是一部充满着各种声音的作品,志愿者小不点是一位短期援藏的音乐老师,他来到康定的大山中,面对一群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孩子们,选择了用最直观、简单的方式去启发他们的音乐天赋。虽然只有短短30分钟,但本片不仅被誉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而且其原生态藏区儿童天籁般的歌声,更是深深震撼了无数人心。音乐并不是高居庙堂之上的鸿篇巨制,也不是复杂难懂的学理知识,美妙的声音就是音乐,导演让我们在纯净的音乐背后感受到了生命和创造的力量,更加让观者体验到了一次心灵的陶冶与唤醒。

    张杨的藏区情结源自于他1991年的那次旅行。他只身行走高原之上,一条条公路,一片片圣湖,一个个玛尼堆,都是他坚毅的足迹的见证。他将所见所感拍成纪录片,甘南、青海、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云南怒江、缅甸佤邦等等都是他曾踏足的异乡,也都成为了他镜头之下最坚定的信仰力量。

    似乎在电影界一直存在这样的创作选择,即面对市场化的洪流,是迎合市场的需要和大众的审美,还是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拍摄真实的心之所向。张杨曾被评价为一位难得的能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取得平衡的年轻导演。20年的创作之路,张杨一直试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一种艺术片和商业片中间地带——通俗文艺片。张杨曾自言自己的电影尽管没有那么极端,但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更多地回到自己内心的状态。《无人驾驶》中纸醉金迷的都市时尚氛围,无疑是对大众感官的刺激和市场化的妥协,而《冈仁波齐》的成功,似乎预示着文艺片也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与喜爱。

相关文章!
  •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

    张阳【摘 要】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类别,具有悠久的历史。舞蹈的中心目标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现出艺术中的情景、感情、思想等,它源于生活

  • 赫哲族传统图样纹饰对美术教育

    王思琦徐薇娜摘要:赫哲族的传统图样作为一种装饰性工具,被广泛运用在生活场景中的各个角落,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成为了

  • 从纤维材料谈现代纤维艺术的多

    摘 要:纤维艺术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不断发展壮大并完善成熟起来。如今,纤维艺术不再单纯是编织壁毯的代名词,随着工艺手法、新型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