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年段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的策略研究

    李俞娟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针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语言素养的养成是语文学科面临的重要职责,而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能力和思维,技能训练促进能力的养成,能力养成又激发思维的发展。立足于言语技能训练,从低年段学生的言语训练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低年段; 言语技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062-001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教师“教”的对象从来不是一篇篇课文,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生的“学”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活动,学习应该是一种依据教师的“教”,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笔者针对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展开一系列策略的探索。新课程中又提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基本诉求即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语文思维的水平。能力和思维是素养的两个方面,技能训练促进能力养成,能力养成激发思维发展。而中低年段小学生的言语技能处在一个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期,对这一阶段学生的言语技能的训练策略不可忽视。

    一、指导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是占了比较大的比重的。阅读分为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这四部分可以看成阅读的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朗读作为基本要领,朗读能力的获得对学生积累语言,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起着关键性作用。

    针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常见的方式有节奏的划分、语音语调的轻重等。根据低年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朗读方式上不能生搬硬套,直接告知方法,这样会使语文课缺少很多趣味性。笔者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关于“的”的朗读。她并没有直观地告诉学生读到“的”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而是用学生的童言稚语式的语气说“像蜻蜓点水那样”,接下来学生的朗读,每次碰到这个“的”,都会让声音学着“蜻蜓”轻点一下水似的轻轻带过。教师的指导语言多么直观、有趣、有效。

    教师的指导语言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固然有高低之分,从全篇的角度看,朗读应该立足于文本,低年段的课文一般以句式整齐的儿歌、诗文出现,这些读物便于上口,非常适合初读者。读通不再是朗读的唯一目标,而是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语言。这时候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形式的丰富性也直接影响了此阶段的朗读教学效果。比如笔者曾听一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上儿童诗《什么圆圆圆上天》,针对一问一答的形式,师生之间你问我,我问你,猜谜式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充满了兴趣,后来,又加上了拍手、拍桌子的节奏朗读,“以歌和诗”,朗读的形式不可谓不多样。反观学生,一堂课神采奕奕,始终在读着、积累着。

    二、迁移训练的过渡和完整性

    迁移能力是技能养成的关键环节。不迁移,前面教得再多、再精彩,课堂始终是断断续续的。迁移环节不仅能让课堂保持完整性,更是让学生内化的关键环节。迁移,是课堂间“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笔者曾参加试讲比赛,执教课题为部编版三年级下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因试讲时间有限,笔者将教学点放在“如何将景物写活”进行板块设计,板块一:纵览全文,明确总分总的结构,体会小兴安岭的景物特征;板块二:教学春天的景色,感受“活力之美”,体会“活”法;板块三:运用所学方法,将公园的景色写“活”!事后反思,感觉前两个板块是断裂的,后两个板块间的衔接很生硬,其实,就是差了一个“迁移”的板块,事后,我调整为:板块一:初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体会总分总的结构;板块二:朗读感悟春天小兴安岭的“活力之美”,体会夏天小兴安岭的“葱茏之美”;板块三:运用春夏之“活”法练笔,尝试将景色写活。

    原本的教案只设计了第二自然段(春天小兴安岭的景色),只是在“教”如何将景物写“活”的方法,教学片段是不完整的,而加上了第三自然段(夏天小兴安岭的景色)方法的“学”,跟之后板块三“尝试将景色写活”的“用”,形成了一整套教学的过程,显得完整而有序。迁移,正是学生的“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三、讀写能力的循序渐进性

    任何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更彻底的语文能力通过写表现出来,针对语言运用的指导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1.一堂课中的一个板块

    每篇课文几乎都有一个语言训练点,既然是“点”,那么就必须是集中的,统一的,而不是分散的点,一堂课中出现两三个训练点,多而杂,学习目标就容易分散。

    针对这个训练点,课堂上就应该花大力气逐层引导,教透教会。如四年级的课文《黄河的主人》,最鲜明的语言训练点是“侧面描写”,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侧面描写来写一个人物,教师可以通过修改、点评、练写三步让学生再次明确什么是“侧面描写”,怎么“侧面描写”。这样一明确,学生以后写作时运用“侧面描写”时就不是自发,而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2.针对整个学习过程而言,

    对于一个语言训练点,不同的年级教师应该教什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薛法根老师曾举过一个关于“比喻”的例子。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比喻”这个修辞手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并能知道什么是“比喻”。第二次碰到就不能简单这么处理,要让学生明白比喻的好处,说得出来“把什么比作什么”。那到了高年级教比喻就不能局限在“把什么比作什么”了,而要联想把事物的状态写具体。所以,言语技能的训练从来不是孤立的,几节课就能完成的,更需要有一个系统的上升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课程的任务是“教”言语技能,其实践性决定了课程的形式是“学”言语技能,将文本的言语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发展了思维,提升了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 二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建平,龙德华摘 要:“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对我国家庭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方式以及家庭教育的环境、教养观念和教育方法等诸多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语文姓什么

    赵艳幸福姓勇敢,因为争取幸福,要越过重重阻碍,需要勇敢;快乐姓乐观,因为要被快乐萦绕,就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梦想姓追求,因为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