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智慧

    王晓珍

    【摘要】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新课改倡导的有效教学,寻求语文课堂的民主性与开放性;利用新课改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模块,打造语文课堂的广博性与深厚性;利用新课改发展、动态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与和谐性;利用新课改多元生动的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途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智慧;多元化课程;有效教学

    国家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既是革故鼎新的过程,又是各种因素重新组合、协调、适应从而达成新的平衡与共生关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寻求新的文化平衡、重塑新的教学观念模式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新课改多元化的课程、有效的课堂形式、人文性的角色转化、开放性的评价体制全方位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利用新课改倡导的有效教学,寻求语文课堂的民主性与开放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走下权威的讲台,和学生一起求知探索,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些传统的语文课堂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新的课程改革主张语文课堂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氛围,追求课堂的有效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检视和自我反省,唤醒学生成长的渴望,最大限度地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使教学真正有效实施。比如在研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个专题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网络上大量搜集有关职业、经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新词语,在课堂上,可以分组举行学生辩论赛,让学生畅所欲言“流行文化的利与弊”。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开放的教学态势。民主和开放,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充满生气和乐趣。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并尝试创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红楼梦》中的对联,让学生评价小说中对联的优劣,最后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各种对联,与同学交流;教师还可以开放性地出具上联,在班级征求下联。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开展真正适合高中教学的、深挖教材的、倾向于理性思考的语文教学,应当避免游离课本、泛滥问题、空洞讨论、过分表扬、虚化课堂等形式主义。在新课改倡导的有效教学中真正寻求语文课堂的民主性与开放性。

    二、利用新课改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模块,打造语文课堂的广博性与深厚性

    普通新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2个科目、100多个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此次课程改革国家设置了三级课程系统: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学校教师为开发主体而在学校开发的课程。这就意味着新课程改革赋予每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所在的社区,语文教师可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这个过程会出现语文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这更是多元文化的积淀和交融,也是促使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研究使教师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同时语文课堂也由单调简陋变为多元深厚,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高一新课改年级就可以以“建设书香校园,开启智慧人生”为主题,启动“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解读《论语》,吟诗诵词,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语文活动实际编写校本教材《中学生传统文化读本》。

    由于课程教学模块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必然要求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要求学生自主创立学习计划,自主选择选修课程,高度关注学分制。自主性是前进的不竭动力,有自主就会有创造,有创造才会有广博与深厚。

    三、利用新课改发展、动态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与和谐性

    新课程改革一个最大亮点就是评价体系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的任务。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过去那种单单靠高考一张试卷决定学生一生命运的做法,建议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袋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更真实地反映和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而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必然要求以诚信为依托,要求社会、学校、老师共同的参与,凭借平时一点一滴认真、详细的记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的行为和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体现师生的平等、互动、诚信,语文教师在这种发展动态的教育评价机制引导下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档案夹”,将学生参加的课内、课外语文活动,如课堂演讲、课堂小品剧表演、课堂讨论、发言、课下完成作业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报告、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收集的图片、剪报等,与学生课堂教学相结合,每次活动教师及负责的学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进学生学习档案袋中,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较全面、客观,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可以从多个方位、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更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和谐性。

    发展、动态的教育评价机制也便于学生情感的培养,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在拥有扎实渊博的知识、灵活生动的授课方法后,还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模式和评价心态,以获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并与之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关系,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产生共鸣,为课堂的人文性提供感情基础,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新课改多元生动的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途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打破教师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式、参与式的教学形式,它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所学校,不局限于一门课和几本书,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目前学生的习作往往是闭门造车、矫揉造作,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真切的体验和对社会敏锐的观察。新课改环境下催生的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无疑为学生的绿色作文打开了通道,提供了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性情得以陶冶,价值观和一些模糊的认识得以澄清,真实的生活和体验为学生的创作实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契机运用大语文学习的理念促进学生多种途径的语文学习。

    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创意直接涉及组织者文化素养和知识层面,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学生活动的系列化、常规化培养学生寻求语文学习机遇的能力。如升旗仪式、班团队教育系列,如读书节、英语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如各年级各学科的话剧比赛、诗词吟诵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手抄报比赛、电脑设计创意比赛、小制作比赛等系列,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创作素养和文化底蕴,语文教师要力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造天地,语文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想活跃、举措新颖、策略多样。让我们为新课程的崛起鸣锣开道,重塑语文教师新形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智慧,谱写语文教学的崭新篇章。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