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弹性社交中的失范行为分析

孙幸晨
【摘要】微信自2011年发展至今,成为继QQ之后又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微信以QQ社交圈为基础,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微信用户隐私权的保护。本文主要关注在微信弹性社交网络中出现的行为失范现象,并将“漂流瓶”中的失范行为作为重点,分析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关键词】漂流瓶;失范行为;匿名性;后台释放
微信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在2011年1月12日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由两种社交网络组成,即“通过QQ好友、手机通讯录的方式添加微信好友而形成的以亲朋好友为主的强关系社交网”和“通过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及漂流瓶等方式与陌生人交友,并建立临时对话而形成的弹性社交网络”。微信中的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及漂流瓶等插件是形成用户个人弹性社交网络的主要途径。在不加好友的情况下,微信平台弹性社交的插件中,漂流瓶格外注意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其所显示的个人信息要少于其他几款插件,如不披露彼此的昵称、个人相册等信息,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滋生失范行为。
一、漂流瓶中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一,以低俗的内容作为头像。用户在微信漂流瓶中,可以通过漂流瓶的设置为个人挑选专有头像,即用户在漂流瓶中的头像与微信中其他功能的头像可以相互分离。这种头像“分离”设置,为别有用心的用户留下可乘之机。他们大胆地使用内容低俗的照片作为头像,其中不乏淫秽、色情内容,严重污染了漂流瓶的网络交友空间。其次,聊天内容缺乏道德底限。在被捞起的漂流瓶中,可以发现瓶内涉及的聊天内容五花八门,如吐露心声、广告宣传、祝福接力等。除此之外,极具“性”暗示的内容在漂流瓶中越发地显现。有些用户开门见山提出交流“性”话题,有些用户喜用迂回的方式,以“中规中矩”的文字做掩护,在成功取得对方信任之后,通过极具挑逗性的文字、淫秽图片等方式向对方发出色情邀请,毫无道德底线。第三,“约炮”行为泛滥。李爱晖《关于微信社交功能的调查》显示,69.09%的人都听说过微信“摇一摇”功能被当成寻求一夜情的工具,“摇一摇”被网友称为“约炮神器”。与“摇一摇”相似,漂流瓶也被用作发展一夜情的工具,各种微信漂流瓶约炮技巧、攻略、宝典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二、漂流瓶中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生理需求
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中,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逐次上升的过程,其中生理需求处于人类需求的最底层,是最基础的需要。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需求,它包括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求,如生存、饥饿、口渴、性欲等。微信漂流瓶用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向对方传递“性”方面的暗示,在此过程中使自身得到生理刺激,从而满足自我的生理需要。
2、情感归属需求
情感需求主要是指在人与人相互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愉悦,在心理上获得情感的满足。有些人由于现实生活中性格较内向、腼腆,与人沟通、特别是与异性交友上存在障碍,因而产生郁闷、焦躁的心理。于是,一部分人将注意力转向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他们通常具有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侃侃而谈、热情奔放、言行大胆。通过漂流瓶在“大海”上散播交友信息,寻找趣味相投的“网伴”,寻求情感上的归属,弥补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
3、社会压力“后台释放”的需求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以“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为基本观点,提出了“前台/后台理论”,指出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拥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期望他人接受自己的形象。在前台,个人只将人与社会所能接受的形象显露出来。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各不相同,都有特定的前台规范予以遵守。抚养子女是父母的义务与责任,赡养父母同样也是儿女们应尽的义务;各行各业拥有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等。如果个人要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就必须严格遵守前台规范。相对于前台,后台被用来隐藏他人和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形象,在后台可以存在与前台完全相反的行为。微信漂流瓶类似于个人的“后台区域”,成为释放前台压力的场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论行业还是个人之间的竞争都日渐增强,个人面临的就业、住房、养老等问题日趋尖锐,社会压力与日俱增。选择适当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如运动、娱乐、旅行等。然而,一部分人将漂流瓶视为释放压力的方式,在其营造的后台区域内,将社会前台规则束之高阁,尽情释放自我的本能冲动及欲望。
(二)客观原因
1、手机私人化的媒介特性
手机作为个人的通讯工具,由最初的一机一号,演变为一机多号,或一人多机多号,但其私人化的媒介特性依然没变。如今,用户通过手机密码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其他人的偷窥行为,使得手机私人化愈加明显。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在漂流瓶中传播有害信息的用户并不担心自己的行为被其他人偷窥,从而遭受谴责。因此,他们在漂流瓶中的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不可自控。
2、微信客户端的强大技术支撑
对比微信中用于增强用户弹性社交网络的几种插件,漂流瓶插件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得最好。由于微信客户端强大的匿名功能,使网络失范行为在漂流瓶的社交中屡见不鲜,愈演愈烈。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使用“匿名性”原理来解释集合行为,同样的“匿名性”原理也可以用来解释漂流瓶社交中的网络失范行为。由于在使用漂流瓶交友的过程中,彼此双方并不会获得对方重要的个人信息,没有人认识他们,处于一种网络的“匿名”状态之下,这种状态使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漂流瓶中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
3、漂流瓶游戏的“自我支持”功能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其主要目的在于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娱乐体验。《辞海》中游戏是指“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由该定义可以看出,漂流瓶带有游戏性质。弗里茨·雷德尔成功游戏的“自我支持”功能指出,当个体在游戏中面临的风险或危险超过了他可能获得的任何满足时,游戏就会无人问津。网民将漂流瓶看作一种游戏,并且在体验漂流瓶游戏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风险,他们意识到在网络匿名性的保护之下,传播有害信息并不会对他们的社会形象有所损害;由于私人交友空间不受法律管控,他们不担心遭受法律的制裁。在权衡利弊之间,通过漂流瓶所获得的自我身心的愉悦远超于其所可能接近的危险系数,所以漂流瓶中有害信息在微信平台泛滥。
4、信息过滤技术的不完善
漂流瓶交友是从公开化到私人化的一个过程,网民将漂流瓶投入虚拟的“大海”,此时的漂流瓶并不特别针对某一个人,漂流瓶中的信息处于公开化的状态,在漂流瓶被其他人捞起并回应之后,就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瓶友之间的对话,具有私人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微信软件中信息过滤技术的不完善,漂流瓶中的色情信息才得以在微信网络空间传播,引发网络失范行为。腾讯公司应完善信息过滤技术,将带有不健康信息的漂流瓶在流向其他用户之前就进行拦截,以净化弹性交友空间。
5、网络秩序法律管控有待完善
互联网自二十世纪末进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在互联网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而且中国的网民人数也呈节节攀升之势。由于互联网的“零门槛”,网民整体呈现出异质性、混杂性的特点,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不足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一直落后于网络的发展,依然停留在“意见”“管理办法”等层面,法律效力较低。2014年“扫黄打非净网行动”、2015年做“四有”中国好网民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网络空间,但是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互联网管控法律才是当务之急。
结语
网络行为失范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在此过程中,网民个人理应加强网络行为自律、企业也应进一步完善社交信息过滤技术,同时,国家也需加强专项法律的制定,只有整合网民个人、企业及国家三者的力量,弹性社交网络失范行为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管控,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拥有健康网络空间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孙鼎国.西方文化百科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665.
[2]戈夫曼.日常接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58-59.
相关文章!
  • 借助阅读疗法拉动绘本消费的可

    赵朝峰陈苗苗【摘 要】 如何进一步释放绘本消费潜力?文章分析了绘本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将图书馆界、教育界、医学界熟知的阅读疗法引入绘

  • 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贾薇<br />
    摘 要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不仅有助于群众文化素质提升,在社会和谐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 选择与重组:“司法个案”在热媒

    顾觐皓<br />
    摘 要 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麦克卢汉提出的冷热媒介理论出现了新理论发展。文章以文本分析法分析针对法治新闻报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