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典诗词滋养现代人格
周海玲 唐有兴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滋养着生生不息的现代人。古代诗词是这条河流中一朵最精美的浪花,它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培养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增强了我们的人文修养;提高了我们的素质;培养着我们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古典诗词 人格 社会责任感 审美情操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综合,包括一个人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知,是一个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行,是指一个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我们培养出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度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这一切构成一个人的健全人格。
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古典文学的一支奇葩,古典文学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结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它可以大大拓宽现代人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从而构建起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古典诗词蕴含着崇高的生命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有一腔报国之志却被拒之门外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经历种种不公待遇,被流放到偏远的黄州时,苏轼犹能感叹“人生如梦”,把自己所遭受的厄运看作梦一般清淡;屈原在“举世皆浊”的情况下始终没放弃自己内心坚守的信条;“虽九死而不悔”,杜甫在生活极度困苦中仍牵挂着风雨飘摇的李唐王朝,关心着百姓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心怀国民与国君。
从典籍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之美如璀璨明珠。让我们认识到,在身处困苦与绝望之时,更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更要有良好的性格、超常的抗挫折能力;更要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志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健康生活。面对困境,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相信自己,尽能尽力;面对污泥浊水,以扫清这污泥浊水为己任。我们不发无谓的感叹声,不做冷漠的旁观者。面对时代新挑战,我们从古典文学中吸取精华,不断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古典诗词培养纯正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它的艺术魅力震慑中外。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鉴赏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培养现代人纯正的文学审美情趣。
古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它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美学内涵。诗人以多情之眼观照万物,观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自然山川、人情世态、历史风云、现实人生,莫不涉笔成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让我们享受人间的友情之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让我们享受大自然的本色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崇高而悲壮的美;“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哲思之美。
古典诗歌诗歌里饱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反映了作家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走进这些诗文,与作家进行精神对话、心灵交流、思想撞击,领悟到社会的本质、人生的真谛,激荡起人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鸣,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
其次是语言美。古典诗歌之所有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正是由于它语言凝炼、准确、鲜明、生动,不仅传意,而且传神。马致远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以凝练的语言,通过一幅秋郊夕照图的描绘,准确而委婉的旅人漂泊的心境。渲染出一派凄凉而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哀愁。语言音节和谐,画面色彩清晰。而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壮年壮心不已”以清俊通脱的语言表现力老当益壮的壮士情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确是“一语突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以淳朴自然的语言揭示诗歌的内涵……
再次是风格美。风格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所呈现出来的风貌,是作家的精神风貌和创作个性在作品中完整的体现。文学作品的风格体现着作家的人格。李白的诗美妙奇异、自然圆成,他的诗作章法跌宕起伏、变化莫测,以大胆的想象、惊人的夸张构成瑰丽奇特的意境。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中燃烧着自由的欲望,显露出蔑视礼法、鄙弃俗态的狂傲和追求理想的境界。并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气势是他才气、自信、豪迈、飘逸人格的体现。杜甫直面现实,抒写忧民、感时、伤怀的诗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把国家的盛衰和自身的感受相融合,产生一种激荡人心的感染力,形成一种抑郁顿挫的风格;柳永婉约清丽的词,多是他浪迹天涯的生活写照,他用铺叙的手法、通俗的语言创设出真实感人的艺术氛围,羁旅生涯历历在目、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具有一种纤柔、细腻的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如出水芙蓉……
三、古典诗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广泛性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其具有凝练的审美意象、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呈现了人生的哲理。屈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中的执着进取精神;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宁静心态;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痛;陆游“水穷山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然喜悦;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游春所得;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观……这些都是诗人们从人生百态中抽象出来的人生感悟,给我们以理性的启示。
诗词中的哲理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来表达的,如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而深厚的友情。深刻的哲理寓于離情别意的意象中,气象壮阔,诗味隽永。
富有理趣的诗句,有的是其本身固有的,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似乎人人都见过的寻常景物中提炼出新的哲理思想。此诗句表面上是论说观庐山的情景,实际上我们还会引申出:观察、审视事物时,要从多角度出发,否则,会造成“当局者迷”的现象。怎样理解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呢?社会改革家王安石的意思是:只要当时最高统治者信任他,就不必害怕反对者阻挠他实行新法了。而我们应该引申出为我们所用的常理:在处理问题时,只有站在问题的最高点,视线才不会模糊,才会看清事物的全盘,才能客观地处理问题。
司马迁说过:“古人为师,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鉴赏哲理诗,要用思辨的方法来解读,透过事物的表面去发现蕴涵于其中的深刻道理,并以之指引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所以说鉴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泛性,以形成健康的人格。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