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后指导课:请不要吝啬你的“欣赏”

    赵加春

    不久前,笔者开设了一节作后指导课《我的“小尴尬”》,即让学生写一件令自己尴尬的事。课按照“欣赏—挑刺—训练”三步走进行,内容完整地上下来。课后,去品,细品,这一节作后指导课有些地方的处理就值得商榷,尤其在第一步的“欣赏”环节,走流程式地进行,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也就不那么明显,课的整体感觉就不美了。

    现在,再去回顾这节课,针对“欣赏”这一环节,笔者做了如下两点思考:

    一、“欣赏”真的可以“毫无底线”

    “后作文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而这个“教”,在作后指导课上所呈现的具体表象就是“欣赏—挑刺—训练”三环节。“挑刺”是发现问题,“训练”则是解决问题,传授写作的“技”,但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忽视,甚至可以说直接“轻视”了第一步的“欣赏”,“欣赏”就是“表扬”。很多的老师包括笔者自己在上作后指导课时,循规蹈矩,脑海固化的这三步走,即使有所侧重也更多用力在“训练”。

    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大家都很“贪心”,贪多,希望多教一点“技”,让学生作文能提高多一些,快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教了等于没教。一节作后指导课也还是40分钟,三步走都想抓牢,三步走都想教好,难度很大,也脱离了实际。笔者这节课就明显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的“欣赏”,走了流程,蜻蜓点水就过去了。一节作后指导课上下来,学生对于老师课上的“欣赏”,对他们的表扬,毫无感觉,没啥感受,这节作后指导课是不成功,有问题的。

    管建刚老师常说起:“教作文,两块表,即‘表扬和‘发表。”在作后指导课上的“欣赏”就是“表扬”,就是“夸”。这种“表扬”,这种“夸”就是疯狂的,毫无保留甚至真的可以“毫无底线”,夸到那个写作者心花怒放,夸到他难为情,夸到他脸红,夸到他深深感受到写作文原来这么刺激,这么有成就感,把他虚荣心喂得饱饱的。“作后指导课的欣赏表扬,一定是欣赏表扬写出这些文字背后的那个作者,而不是这个句子,这些内容。”这是管建刚老师反复强调的。而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忽视。就像笔者这一节课的欣赏环节:

    师:赵老师在看大家的作文时,看到了这样的好句子——

    1.出示: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哗啦”一声,丝瓜和蛋一起倒入水中。“唉!”原来是忘记把丝瓜炸一下了。我心中好像一堵墙倒了下来。

    齐读,作者是——辛雨萱(生齐),辛雨萱是哪位?一堵墙倒下,好尴尬,我太难了。

    2.再看这句,作者是罗樱倪:

    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在水下的人都在议论着什么,似乎在说:“她比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都不如!”这时我觉得有人在嘲笑我,有人在骂我,有人在……这时,我真想地上有一个大洞,让我钻进去。

    圈住“真想有一个大洞,让我钻进去”,那时尴尬写得很清楚。

    以上是“欣赏”的课堂实录,出示好句子,然后读一下作者名,接下来是自言自语式地点评,脱离了课堂上的学生。不说其他学生,就是写这句话的小作者或许也没有感受到自己有什么可以表扬的。现在去回忆,她们有的是害羞,有的很错愕,有的甚至不愿老师去欣赏她的句子。这是我当时的直观感受。但我却没有及时做出改变,依旧“我行我素”地继续着。

    3.女生们累得气喘吁吁,热气蓬发,哈,不用比了,肯定我赢!“扑通”一声,我不小心脚滑了,软绵绵地坐在了地上,抬头一看,居然输了!

    师:这位作者是,全体读出他的名字。(生读:沈雨宸)会四字词语的连用,作家的水准,完美展现了从得意到失意,写作水平OK!

    师:这一句谁来读?

    4.一瞬间,我的心跳到了喉咙口,满脸通红,时间好像停止了,原来我的裤子穿反了,一个女孩子怎么能把裤子穿反呢!(许念)

    心跳到喉咙口,时间静止,那个画面在老师脑海里,许念同学当时的情景,老师感同身受。真实!

    请同学读出作者名到全体同学读出名,有变化,注意到一个整体的参与面。笔者欣赏从第一句说的话“一堵墙倒下,好尴尬,我太难了”,再到欣赏第四句说的话“心跳到喉咙口,时间静止,那个画面在老师脑海里,许念同学到时的情景,老师感同身受”,这些话,似夸非夸,给人感觉就是在说这个句子,而不是写出句子背后的那个作者,结果导致小作者们很尴尬,笔者自己也尴尬。因为没互动起来,没到达那种热烈、成就、欢喜的场面。笔者太过于吝啬自己的“欣赏”。这是上作后指导课致命的错误。走流程的“欣赏”是停留在表面的隔空“表扬”,没有一点作用。或许也是拘谨没放开,但带给笔者的启示是“欣赏”“表扬”下一次请“毫无底线”地去“夸”。“欣赏”这一环节热烈起来了,这一节作后指导课就有“生命力”去向上“生长”了。

    二、“欣赏”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你就出示一下句子,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喊一喊作者的名字,努力尝试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在作者名字上下功夫去表扬他。那么,小作者写的这个句子,是不是也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讲讲它好在哪里?而不是就這么草草过去。在设计时,你的作后指导训练点就是可以从欣赏的句子中出发,先做一个铺垫,下面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不至于‘一片散沙。欣赏好句子,怎么写得好,是作后指导课需要深入一下的。”这是一位老师听完笔者这节作后指导课后给出的真切的点评。说的很正确,很到位。“欣赏”环节,笔者没有去“毫无底线”地“夸”这些好句子背后的那个小作者,更没有去有针对性地对“夸”做一番研究,即“心中没有数”。

    “夸”可以“毫无底线”,但“夸”一定是有很多种方式,“夸”的多种方式需要教者在具体教育教学环境中去习得,然后娴熟地运用在作后指导课的“欣赏”环节上。还是那个表扬,表扬写出好句子背后的小作者,不仅是对他写出的句子,更要能够自如地从句子延展到对他这个人的大加赞赏。这样的“夸”,有针对性,有指向性,也更有目的性,他会印象深刻,一定会记住这一节难以忘却的作后指导课,记住给他们上这一节课的老师。可惜笔者没有。笔者的“夸”就是“隔靴搔痒”。

    有些同学的开头很精彩,很特别,请看:

    1.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刘紫菡)

    师:简洁明了

    2.说到尴尬这个词嘛,那我就会想起三年前那件尴尬的事……(高家顺)

    师:三年前的还记得,一定很尴尬,这个开头有吸引力。

    3.我是粗心大意的小男生,有时候做事情真令人很尴尬。

    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个粗心大意的小男生是谁呢?

    生(齐):何倾漾。

    “挑刺”环节笔者也穿插了“欣赏”,但表达“欣赏”的话生硬无味,“简洁明了”“三年前的还记得,一定很尴尬,这个开头有吸引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个粗心大意的小男生是谁呢?”然后就过去了,空洞,究竟好在哪呢?没去说,没再往前走一小步。

    4.某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苏州湾,乘地铁时却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

    师:交代了地点,地铁上的尴尬故事,令人好奇。作者是毛诗媛。

    5.生活中,总有许多尴尬的事令人抓狂。

    师: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开头,尴尬是在我们的生活里,令人“抓狂”的尴尬有点可怕,尴尬让谁抓狂呢?

    (生齐读)

    师:沈卫瑒,开头用上妙词,让开头不简单了。赞!

    (出示:沈雨宸)

    师:沈雨宸,尴尬有时候就是让我们想不通的。

    6.体育课上,老师指挥我们进行跑步。这场比赛本以为稳拿第一而却尴尬收场,使我万分想不通。

    师:你的开头,让老师毫不犹豫地想读下去,你成功吸引读者了。

    笔者还是在自说自话地“夸”,再多走一步,第4句,如笔者补充一句“毛诗媛真会抓重点,厉害,地铁上的故事,给人巨大想象空间,会写作,了不起!”这样再加上一句,“夸”就印象深刻,“夸”在小作者身上了。第5句“沈卫瑒,开头用上妙词,让开头不简单了。赞!”再延展一下,“看来沈卫瑒词语的积累,已经走在了大家的前面,厉害!厉害!”千方百计地去想着夸写出好句子的那个人,一定不可以吝啬自己的夸。笔者这一节作后指导课“欣赏”贯穿始终,在“训练”环节,同样有“欣赏”。

    师:对!第二篇小作者把她自己的尴尬写得很清楚,那她是谁呢?

    生(大声读出来):杨馫蕊。

    师:她的这篇文章尴尬时写了263个字,她又是怎样把尴尬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笔者认识到了“欣赏”的重要性,也点了出来,却没有很好地去“设计”它,心中没有数,纯粹就是“天马行空”。笔者把杨馫蕊同学的作文作为例文,指引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但对她的“夸”,此处仅是让大家喊一喊她的名字。这么重要的“欣赏”一刻,笔者随意地过去了,实属不应该。即使在后面具体句子的欣赏与修改,似乎也是在赶行程地指导。

    忽然,“妈妈”一转过身来,一看,啊!竟然是一张陌生的脸。我的心一怔,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唉!该怎么办呢,我竟然认错人了!怎么解释才好呢……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当时的尴尬的状态?

    (生交流)

    师:这是通过心理活动写出了当时的尴尬。

    “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当时的尴尬的状态?”笔者提问,随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交流时,笔者完全没有“欣赏”,学生讲出了大概的点,笔者随即给出一个结论——“这是通过心理活动写出了当时的尴尬”。“心理活动”?然后呢?该怎么写出来,怎么进行具体的指导,笔者都没有讲。既然没有说具体的指导,那再好好夸一番,是不是也能加深作者与读者的印象。笔者也没有夸。“心一怔”“不由自主”“唉!该怎么办呢”“这些常见词句的运用,就能很好地写出尴尬时的心理活动,杨同学抓得非常准确,用得非常贴切!掌声!”如在当时,笔者有这样一句话,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些。

    再看着这句:

    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蛋儿,不用说,当然是已经滚烫滚烫的。“妈妈”紧紧地盯着我看:“你刚才在叫我吗?”“天哪!这该怎么办呢?如果我承认了,这让我尴尬无比!如果我不承认,她盯着我,我又不得不说。我到底说不说呢?算了吧,不说了,免得又引起一场风波。”

    师:我的尴尬还从哪里表现出来了?

    (生交流)

    师:动作,神态。

    上面这句讲解是同样的问题,没有“心中有数”的“夸”,吝啬了自己的“夸”。有时就是再多走一步,再多设计一下,就出來了。作后指导课,一定不要“贪多”,什么都想给学生,结果什么都没给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后指导课,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这种课,如何做——欣赏,即表扬。“欣赏—挑刺—训练”,“欣赏”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一节作后指导课,如果其他两个环节上不好,不会上,那就上“欣赏”也够了。一节课,大大的表扬,大大的夸赞,留给学生的印象一定会比什么都上了却什么也没留下来得更有价值。

    对“欣赏”环节的再认知,笔者认真回顾自己执教的这一节作后指导课,客观去还原当时课堂的实境。“欣赏”真的可以“毫无底线”。“欣赏”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上好每一节作后指导课的核心要义。没有很好的“欣赏”,后面的“挑刺”“训练”似乎就缺少了方向,没有了目标。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教育教学,从“欣赏”开始!

相关文章!
  • 自制简易原电池实验教学设计

    王露路摘 要:电化学内容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原电池是电化学的基础,在必修二和选修四中都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建

    陆宝初 曹叶娟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保证,其他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依据 “思维发展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