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与名人轶事

    鹿璐

    

    在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古寺——报国寺。现在的报国寺是一座寻常寺院,虽然近旁就是地铁7号线的广安门站,但是南来北往的行人匆匆路过,却鲜有人停留。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明初坍塌毁坏。明成化二年(1466)得皇帝降旨重修,重修后赐名为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寺院又重修,乾隆皇帝赐额为“大报国慈仁寺”,但附近居民还是愿意称其为报国寺。报国寺不仅是南城巨刹,在历史上还与多位名人和历史事件有关,更增添了它的历史沧桑。皇帝为何降旨重修报国寺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会同元年(938)辽在北京地区建立陪都,名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1012)改称析津府。北京当时还不是辽的首都,而是辽五京(上京、中京、东京、南京、西京)之一的南京。报国寺所在的位置,是辽南京较为重要的地方。到了金代,此地更是与金的皇家苑囿近在咫尺。随着元代大都城的核心往东北方向迁移,报国寺所处的地方逐渐衰落,又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后,寺院在明朝初年已经坍塌毁坏,破旧不堪。但是在明成化二年,却忽然得到明宪宗重视,明宪宗还亲自降旨重修,这其中有何缘由?

    明宪宗之父为英宗朱祁镇,其母为周氏。一日周氏夜晚忽然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小离家多年的弟弟周吉祥在南城报国寺内当了和尚,形容十分憔悴。第二天,周氏就与英宗讲了昨夜的奇梦,可巧的是英宗恰好也做了相同的梦,夫妻二人连连称奇。周氏认为这一定是上天的安排,让她能够见见失散的弟弟。周氏一想到梦中弟弟形容憔悴就十分挂念,想接弟弟入宫共享荣华富贵,就派人到报国寺内去寻找。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氏的弟弟就在报国寺里寻到了。但是,无论如何劝说,周吉祥就是不肯还俗。周氏想既然弟弟不愿入宫,不如将其所在寺院修饬一新,让弟弟能够在自己的寺院享受荣华。可是没承想,周氏还没来得及向自己的丈夫英宗皇帝请求给弟弟修建寺庙,英宗就驾崩了。宪宗继承了皇位,周氏因是皇帝生母被尊为皇太后。周太后便将自己的愿望告诉了儿子。据史料记载,宪宗对母亲极孝,母亲所有要求他都一一满足。成化二年(1466),宪宗以为母后祝寿的名义,从国库中拨出银两,在报国寺旧基上敕建新庙,并赐名“慈仁寺”。史料记载,周太后的徽号为“圣慈仁寿皇太后”,而新修建的报国寺赐名“慈仁寺”亦可见报国寺与周太后和她弟弟的关系。新修的慈仁寺由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任住持。慈仁寺本为太后之弟修建,所有规制无不显示出皇家寺庙的气派,整座寺院金碧辉煌,内有七层大殿,纵轴式布局,主殿采用黄琉璃瓦。顾亭林先生祠就在报国寺西院

    如此宏大的寺院,随着明朝的覆灭也逐渐衰落下去。而顾炎武的到来却赋予了报国寺新的内涵。报国寺的西院被辟为“顾亭林先生祠”,因明末清初顾炎武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为了纪念他而保留至今。顾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我们耳熟能详的,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话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就出自顾炎武。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昆山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明清两代更替之时,战乱不断。顾氏家族为江东望族,中国历史上著名学者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青年时目睹了故国被清军强占蹂躏,愤恨不已的他参加了江浙一带的抗清斗争。清军的铁骑到达顾炎武的老家昆山,数日后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顾炎武的朋友在抗清戰斗中战死,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则因城破之前外出而侥幸逃过一劫。9天后,常熟陷落,顾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嗣母临终时嘱咐顾炎武:“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嗣母之语,顾炎武牢记在心,一直致力于抗清的事业中。他以填海的精卫自比,在他的《诗集一(精卫)》中写道:“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此语道破顾炎武为国孜孜不倦的奋斗之心。然而历史的车轮终归是无情地碾压,明王朝覆灭了。

    明朝灭亡后,清廷多次邀请顾炎武为官,都被他严词拒绝。清顺治十五年(1658),顾炎武来到北京。康熙七年(1668),顾炎武移居报国寺。顾炎武在北京期间,带着对故国的满腔热爱,曾六次探访明朝皇帝陵墓所在地——昌平。顾炎武的足迹遍及昌平各处,并写下了《昌平山水记》一书,对昌平的建置沿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地理、民间习俗等诸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后人留下了考据准确、梳理清楚的珍贵史料。这本书在史学界至今还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顾炎武是当世大家,一生著述颇丰,而他的大部分著作皆是在报国寺中完成的。其著作内容甚广,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无不涉及,并颇有所得。顾炎武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所著读书札记《日知录》,更是被称为“负经世之志,著资治之书”,问世三百多年来,始终被学术界尊为精品,受到有清一代文史大家如阎若璩、钱大昕、唐甄、朱彝尊、方苞、全祖望、戴震、赵翼、姚鼐、洪亮吉、刘逢禄、魏源等推崇。此外,他还提倡“率性而行”“经世致用”,主张富国利民,强调理论为现实服务,这些思想奠定了他在清初学术界的重要地位。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最早也是在《日知录》中提出。《日知录·正始》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此后梁启超将其定为八字语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去世后,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受到后人尊崇。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京学人何绍基、张穆等提出修建顾亭林先生祠的倡议,立即得到了儒臣学士们的响应,大家纷纷捐款。在顾炎武寓居时间最长、著述取得重要成就的报国寺内,修建了顾亭林先生祠。顾亭林先生祠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春落成,有南中北三个院落。当年五月二十八日即顾炎武生辰之日,儒臣学士们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此后,从道光二十三年到同治十二年间(1843—1873),每年的春秋佳日祭和生辰祭,还有许多不定期的特祭,几乎没有间断过。顾亭林先生祠成为当时儒臣学子们聚会、社交及讨论学术的地方。

    

    同治二年(1863)十月,重修顾亭林先生祠工程竣工后,大家公推御史朱琦撰写《顾亭林先生祠记》,并将此文刻碑,嵌于顾亭林先生祠游廊东墙。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义和团在报国寺和顾亭林先生祠内设立神坛,祠寺又遭八国联军炮轰,毁损严重。民国时,顾亭林先生祠已破败不堪,王式通等人倡议筹资重修顾亭林先生祠。民国十年(1921),顾亭林先生祠修葺完成,曾为民国总统的徐世昌亲自撰文《重修亭林先生祠记》,此文亦刻碑,嵌于顾亭林先生祠游廊东墙。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报国寺和顾亭林先生祠被日军占为军需库。日本投降后,又被国民党的河北省田赋粮食管理处用作粮库。顾亭林先生祠虽被严重破坏,所幸还留有碑刻,现在祠堂被修缮一新,成为报国寺文物的一部分。清代大诗人王士祯最爱去的地方——报国寺

    明末清初,作为寺院的报国寺逐渐衰落,但是寺里的庙会却热闹了起来。明朝最热闹的庙会当推西单牌楼迤西的都城隍庙庙会,而到了清初,报国寺的庙会就成为了京城最热闹的庙会之一,每月逢五,商贩就会在这里出售图书、古玩等物。

    清朝初年,朝廷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开科举揽人才,每到会考之年,全国各地的考生赶往京城参加会考。南来的考生大都从广安门进京,因此为满足各省考生住宿而建的会馆云集南城。报国寺位于广安门内,离南城各个会馆不远,寺内既有绝佳景致,又有庙会奇书古玩可寻,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其中,当时的文人如朱彝尊、翁方钢等人常到此间搜购古籍善本。而光顾报国寺次数最多的当数大诗人王士祯。

    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王士祯的诗文成就堪称清代文人之冠,他继钱谦益之后成为诗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不仅如此,王士祯还官居高位,曾任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文受到康熙皇帝的推崇,康熙皇帝称他“诗文兼优”,并允其入仕南书房。

    王士禎名扬天下,又是公认的诗坛盟主,一时间,很多诗坛新人到京城求名师,都要首先拜会王士祯。可是王士祯官居高位,一般人不得见,但是他有个嗜好即喜好古籍,因而常到报国寺书摊淘购古籍善本。据说当时许多想求见的人,每次到其府上拜访总不得见,急得这些人一筹莫展。有人告诉他们个窍门,找王士祯别到家中去,上报国寺准能找到他。后来这些人果然在报国寺见到了王士祯。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与王士祯是好友,他曾写诗记录此事:“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寻。”孔尚任还特意注明:“渔洋龙门高峻,人不易见,每于慈仁庙市购书,乃得一瞻颜色。”而报国寺因为有了王士祯这样的“文坛领袖”,更是名声远播了。清末报国寺一度成为祭祀忠烈的昭忠祠

    清朝定鼎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于雍正二年(1724)在北京建立昭忠祠。朝廷每年春秋仲月派遣官员到昭忠祠致祭,祭祀清朝王公、大臣之全忠尽节者。昭忠祠最初建在台基厂头条东口路北的安郡王府。安郡王府是安郡王岳乐的府第,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亲王阿巴泰第四子。雍正初年(1723),安郡王子孙因祸获罪,全家被赶出王府。雍正二年(1724)安郡王府就改作表彰忠烈的昭忠祠。

    昭忠祠一直安守在台基厂二百多年,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又因当时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由于义和团打出的旗号是“扶清灭洋”,清政府就想假借义和团之手赶走洋人。可是没承想,英、法、德、意、日、奥、俄、美等国组成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吓得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光绪二十七年(1901)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今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外),南抵城墙,北至东长安街路南的大片土地,无论民居、衙署、祠宇均被划为外国使馆界。东交民巷一带成为使馆区,界内所有商民等统统搬出。台基厂头条的昭忠祠虽是祭祀清朝功臣的祠堂也不能幸免于难,昭忠祠被拆除,原址建起了奥国兵营。

    慈禧太后回北京后,荣禄、鹿传霖等人上奏请求重建昭忠祠,建议以被洋人炮火轰毁的广安门内的报国寺旧址作为昭忠祠址,他们的请求得到朝廷批准,由军机大臣鹿传霖负责督建。

    光绪三十二年(1906),昭忠祠开始重修,但是当时国库空虚,财力匮乏,于是良揆、鹿传霖、张之洞等人募集十六万余两白银,又向户部贷款二万两作为工程款。昭忠祠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完工,鹿传霖亲自撰写重修昭忠祠碑文。新落成的昭忠祠,规模较原来大为缩小,只有正室九楹,东西配室各五楹。

    一座寺院,几度春秋。史海钩沉中,报国寺记录着一段段历史,在弘扬爱国精神与文化中默默守候。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相关文章!
  • 提高国有煤化工企业法律顾问工

    刘爱云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63-01摘 要 国有企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大

  • 当父母老成“孩子”

    阿尔茨海默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与老龄化有关的以大脑神经细胞广泛死亡为特点的疾病,最终造成记忆障碍、失语、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 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

    张倩 蔡文祺摘要: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上研究了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