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初探
龚榆桐 李超建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一般定位和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脱节与差距的原因,提出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的必要性。最后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与基本素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活动与教学理论、电子商务专业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五个因素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bout Applied E- commerce Professionals
Gong Yutong, Li Chaojian(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fi rstly expounds the general orientation of e-commerce major and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dustry. Then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re is still a big disconnect and gap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or e-commerce talent training is proposed.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five factors: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faculty and team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specialty, enrollment and basic quality of e-commerce specialty students,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theory of e-commerce major, national policy of e-commerce major and market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and other fi ve factor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E-commerce major Infl uencing factors Indicator system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商品和服务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对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电子商务知识、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
1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机会,行业不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电商市场进一步得到细分。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28.67万亿元人民币,相对于2016年增长了24.78%。其中,B2B交易额度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0.5万亿元,占比为71.52%;其次是网络零售,在电商整体中占25%的比例,交易额度达到了7.2万亿元;第三是生活服务类,交易额度接近1万亿元,在电商整体中占3.5%。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由此衍生出来的就业市场也大幅增加,按照这样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新增超过200万个电子商务就业岗位。
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当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就业脱节。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达到了347所,每年有大量的电子商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在电子商务行业一片大好形势下,学生就业应该是令人欣慰的。但实际情况是,全国电子商务出现行业发展热、就业冷的尴尬局面,总体就业情况普遍不理想。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低引起了高校和企业的反思,这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数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无法与市场充分融合,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第二,当前我国高校存在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型定位不够明晰的情况。很多高校都開设了该专业,但在人才培养的重心和方向上的偏差较大,加之各所高校在经济条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了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能力和特点差别较大,导致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难以用统一的尺度去考量。
第三,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普遍缺乏应用型特色。一是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相互十分接近;二是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经济学相关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普遍存在显著的轻案例、重概念的问题。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背诵知识点,而在电子商务实战演练中投入得过少,应用性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1][2]。
第四,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偏少,既具有博士学历又具有实战应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方式上,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还是和其他多数专业的教学一样,沿用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期末考试时以笔试为主,因此学生不得不将学习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应用型方向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第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没有到位。参加实习实践,初衷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但当前很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将实习当作完成任务,不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锻炼;二是实习单位缺乏培养学生的耐心,通常只是为学生安排一些简单工作。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脱节。对此,有必要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3.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影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首要精神养料。電子商务人才需要经过电子商务理论课程体系的培养与教育,才能逐步接触市场发展的大全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基本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是否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课程理论体系,是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教育课程三大教学模块,是否突出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否能够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特色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3][4]。
3.2 学生入学与基本素质
学生入学与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本的分析方法、高考入学成绩、专业课入学分数、平日课程考试成绩以及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主动学习的创新能力、规划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等基本素质。
3.3 专业教师与队伍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是指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成才的重要力量,也是打造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领域的灵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与师资队伍的评价指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学历等级、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储备能力、教学课程创新能力、职业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成果、论文写作书写能力、普通话等级等。
3.4 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
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生命主线,是影响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重要环节,提高理论教学质量是加快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于一所高校是否能够培养先进人才有以下几方面基本指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科学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基本的技能知识、基本的创新实践能力等教学知识,教学体系是否健全,是否能够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能否明确制定出教学目标与教学理论。教学效益能否具有实用性与创新性,新时代下商务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市场交易日渐频繁,科技创新推动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体系与教学理论能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时代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论体系政策[5]。
3.5 电子商务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
电子商务政策是推动国家向前进发展的生命政策,也是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进步的动能。电子商务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包括;能否为电子商务专业提供可靠的就业环境与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否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能否一定程度上提供资金的帮助、技术的培训、社会福利的保障、能否提供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条件、能否提供基本的设备基础条件。
4 结束语
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的因素与方法有很多,这里侧重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与基本素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活动与教学理论、电子商务专业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五个因素的分析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考虑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因素,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且要给每个指标因素赋予相对应的权重,可以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出量值,力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学、公正、客观。
参考文献:
[1] 郁阳刚,田红敏.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09):16- 17.
[2]姜庆伟,黎炜.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分析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49- 52.
[3] 孟婷婷,吕津.南疆地区高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06):92- 95.
[4] 陈晓平,周军,胡如夫.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合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92- 95,114.
[5] 张佩.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一般定位和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脱节与差距的原因,提出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的必要性。最后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与基本素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活动与教学理论、电子商务专业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五个因素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ultiv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bout Applied E- commerce Professionals
Gong Yutong, Li Chaojian(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fi rstly expounds the general orientation of e-commerce major and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dustry. Then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re is still a big disconnect and gap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e-commerc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or e-commerce talent training is proposed.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five factors: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faculty and team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specialty, enrollment and basic quality of e-commerce specialty students,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theory of e-commerce major, national policy of e-commerce major and market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and other fi ve factors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E-commerce major Infl uencing factors Indicator system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商品和服务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对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电子商务知识、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
1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机会,行业不断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电商市场进一步得到细分。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28.67万亿元人民币,相对于2016年增长了24.78%。其中,B2B交易额度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0.5万亿元,占比为71.52%;其次是网络零售,在电商整体中占25%的比例,交易额度达到了7.2万亿元;第三是生活服务类,交易额度接近1万亿元,在电商整体中占3.5%。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由此衍生出来的就业市场也大幅增加,按照这样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新增超过200万个电子商务就业岗位。
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当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就业脱节。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达到了347所,每年有大量的电子商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在电子商务行业一片大好形势下,学生就业应该是令人欣慰的。但实际情况是,全国电子商务出现行业发展热、就业冷的尴尬局面,总体就业情况普遍不理想。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低引起了高校和企业的反思,这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数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无法与市场充分融合,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第二,当前我国高校存在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型定位不够明晰的情况。很多高校都開设了该专业,但在人才培养的重心和方向上的偏差较大,加之各所高校在经济条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了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能力和特点差别较大,导致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难以用统一的尺度去考量。
第三,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普遍缺乏应用型特色。一是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相互十分接近;二是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经济学相关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普遍存在显著的轻案例、重概念的问题。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背诵知识点,而在电子商务实战演练中投入得过少,应用性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1][2]。
第四,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偏少,既具有博士学历又具有实战应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在教学方式上,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还是和其他多数专业的教学一样,沿用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期末考试时以笔试为主,因此学生不得不将学习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应用型方向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第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没有到位。参加实习实践,初衷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但当前很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将实习当作完成任务,不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锻炼;二是实习单位缺乏培养学生的耐心,通常只是为学生安排一些简单工作。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脱节。对此,有必要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
3.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影响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首要精神养料。電子商务人才需要经过电子商务理论课程体系的培养与教育,才能逐步接触市场发展的大全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基本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是否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课程理论体系,是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教育课程三大教学模块,是否突出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否能够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特色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3][4]。
3.2 学生入学与基本素质
学生入学与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本的分析方法、高考入学成绩、专业课入学分数、平日课程考试成绩以及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主动学习的创新能力、规划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等基本素质。
3.3 专业教师与队伍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是指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成才的重要力量,也是打造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领域的灵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与师资队伍的评价指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学历等级、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储备能力、教学课程创新能力、职业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成果、论文写作书写能力、普通话等级等。
3.4 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
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生命主线,是影响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重要环节,提高理论教学质量是加快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于一所高校是否能够培养先进人才有以下几方面基本指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科学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基本的技能知识、基本的创新实践能力等教学知识,教学体系是否健全,是否能够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能否明确制定出教学目标与教学理论。教学效益能否具有实用性与创新性,新时代下商务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市场交易日渐频繁,科技创新推动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体系与教学理论能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时代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论体系政策[5]。
3.5 电子商务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
电子商务政策是推动国家向前进发展的生命政策,也是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进步的动能。电子商务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包括;能否为电子商务专业提供可靠的就业环境与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否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能否一定程度上提供资金的帮助、技术的培训、社会福利的保障、能否提供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条件、能否提供基本的设备基础条件。
4 结束语
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的因素与方法有很多,这里侧重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与队伍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与基本素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活动与教学理论、电子商务专业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适应性五个因素的分析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考虑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因素,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且要给每个指标因素赋予相对应的权重,可以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计算出量值,力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学、公正、客观。
参考文献:
[1] 郁阳刚,田红敏.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09):16- 17.
[2]姜庆伟,黎炜.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分析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49- 52.
[3] 孟婷婷,吕津.南疆地区高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06):92- 95.
[4] 陈晓平,周军,胡如夫.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合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92- 95,114.
[5] 张佩.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