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区加州鲈鱼反季节养殖试验
赵洪昌
摘 要:为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路径,于2019-2020年开展了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反季养殖试验。通过池塘清理与消毒、选择优良苗种、合理确定密度、科学投喂、水质调控和越冬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试验取得成功,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为在衡水地区推广鲈鱼养殖探索出较为成功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路径。
关键词: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秋苗;反季节养殖
加州鲈鱼学名大口黑鲈,加州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原名大口黑鲈,俗称鲈,隶属于鲈形目( Perciformes) 太阳鱼科( Ceutrarchidae) 黑鲈属(Micropterus) ,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典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1]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温范围广、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20 世纪 80 年代初引入我国,近年来已经发展成我国淡水渔业的一个重要养殖对象。加州鲈商品鱼的价格受季节性影响比较明显,北方地区每年12月至翌年4月鱼价处于低谷期;8-10月鱼价处于高峰期,而此时由于温度高,南方省份成鱼很难长距离运输至北方。因此,为了使北方当地养殖的加州鲈能赶在鱼价高峰期出塘,于2019年年8月1日至2020年10月17日在衡水市枣强县开展了加州鲈鱼反季养殖试验,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路径。
1 基础条件和苗种情况
1.1 池塘和水源條件
选择2个面积大致相等的养殖池塘进行试验。2个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总面积为0.306 hm2,平均水深2 m左右,池埂坡比1∶2池底平坦,淤泥低于0.15 m。池塘常年配备2台1.5 kW增氧机。
1.2 池塘准备
池塘放苗前晒塘15 d以上,2019年7月26日池水加至0.1 m左右,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浆后在池塘内均匀泼洒,杀灭病原体,改善池塘底质。7月29日加水到0.15 m深,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放苗前再泼洒绿水解毒灵做解毒处理。
1.3 苗种投放
试验投放的加州鲈苗种为经过饲料驯食的当年苗种,规格为约5~6 cm/尾,约50尾/kg,经权威机构检测结果为合格,体质良好,活力较强。进苗时间选在8月1日,投放密度为45 000尾/hm2,每个池塘投放6 900尾。为了调节水质,同时每个池塘投放平均规格约0.26 kg/尾的鲢150尾、0.31 kg/尾的鳙100尾。
2 饲养管理
2.1 饲料投喂
饲料选用优质加州鲈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遵循“四定三看”的原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由于鲈鱼吃食凶猛,为了减少饲料浪费,采用人工抛投的方式喂养,抛食后注意观察,待一批抢食完再投喂下一批,每次投喂时间一般在40~60 min,待看到仅有零星鱼苗在水面摄食时即结束本次投喂。
2.2 水质调控
水质对鲈鱼的摄食情况影响极大。鲈鱼在生长旺盛时期,吃食量和排泄量都很大,投喂量也逐渐加大,加之鲈鱼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达40%,投喂控制不好,极易造成池塘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底质恶化,并滋生大量病菌。此时,需要每间隔15~20 d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底,通过加注新水进行水质调控,尤其是放苗前期高温天气,需要定期加注深井水进行降温,水位从1.5 m逐渐加至2 m,最高温期间采用排老水注新水的方式进行水温控制,养殖过程中透明度一般保持在0.4~0.5 m为宜。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下,选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勤开常开增氧机,保证水中溶氧量不低于5 mg/L。
2.3 越冬管理
加州鲈耐低温能力较强,水温低于10 ℃时停止喂食,越冬前进行消毒和改底工作,水质偏肥较好,并加至最高水位,冬季结冰后为防止底层缺氧,最好做破冰处理。
3 养殖结果
由于商品鱼规格差异较大,自2020年8月2日至10月17日,分5批次累计出池加州鲈成鱼4 480.5 kg,平均规格为0.43 kg/尾,成活率为75.6%,出塘价26~41元/kg,销售收入134 412元。共收获鲢645 kg,平均规格为2.15 kg/尾,销售收入3 289元。收获鳙411.5 kg,平均规格为2.25 kg/尾,销售收入4 940元。两个池塘养殖实现销售收入总计142 641元,扣除成本约81 000元,实现净收入61 641元。按净收入折算,平均210 384元/hm2(13 425元/亩)。从鲈鱼出塘规格和价格看,规格在0.5 kg/尾以下的,单价在26~35元/kg;规格在0.5 kg/尾以上的,单价在23~41元/kg,且规格越大价格越高,而养殖成本是相同的,约为9元/kg以下,因此规格越大,收益越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入见表1。
4 试验结论
本次试验是衡水地区加州鲈反季节养殖的首次试验。根据试验和结果,2个池塘底质、水质、苗种和投放时间、投喂方式、出塘时间和鲈鱼的大小规格均一致,平均产加州鲈14 610 kg/hm2。本次试验证明,在衡水地区开展加州鲈鱼反季节养殖,技术上是可行的,效益是可观的。同时,通过本次试验,得到三点启示:
一是严把鱼苗质量关。在保证苗种合格、活力良好的基础上,需要特别关注鱼苗的驯食情况,以选择大规格驯食良好的苗种进行饲养为宜。同时,在前期可设置小范围的围网进行投喂,待摄食规律后再撤去围网进行投喂。
二是适时进行分苗处理。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鱼苗生长情况至少分苗1~2次,保证商品鱼上市的整齐度。本试验的商品鱼规格在0.3~0.7 kg/尾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价格差异也比较大。如果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分苗处理,保证规格的一致性,效益将会有较大提升。
三是合理控制时间节点。秋苗养殖的优势就是保证次年在8—10月份高价上市,同时,冬季鱼种刚长至半成鱼,相对来说半成鱼越冬安全系数较高。但该模式养殖周期长,鱼体自然越冬后,性腺开始发育,使翌年鱼体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在1.3以上,养殖成本相对偏高。
参考文献:
[1] 江振强.加州鲈鱼网箱生态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2(12):78-79.
(收稿日期:2021-03-01;修回日期: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