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舞蹈鉴赏课进度把握

    周艳霞

    摘 要:舞蹈鉴赏课是艺术通识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从课程内容难易度的选择、课程教学进度的把控、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测评3个方面,探讨如何适应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把这门课上好。

    关键词:舞蹈鉴赏课;课程目标;教学进度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本质应该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立足点、以促进人的完善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1]作为一门艺术通识教育类课程,舞蹈鉴赏课在高职院校多有开设,对推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升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舞蹈的专业性较强,所以舞蹈鉴赏课对授课教师的综合技能和学生的舞蹈基础素养都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度,在高职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的情况下上好这门艺术通识教育课程,考验教师的施教水平。在当前高职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作为选修课的舞蹈鉴赏课没有充分发挥出其通识教育功用,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选择、课程教学进度的把握,还是在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测评等方面都尚有欠缺。从哲学意义来说,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和量的界限、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特定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稳定,突破这个范围,事物就要发生质变。[2]这个质变可能向好,也可能向坏,多数情况下是向坏。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难度、精准把控课程教学的进度、科学测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是上好舞蹈鉴赏课的重要途径。

    1 评估摸底学生素养,选取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教得越难越好,也不是学生学得越多越好,首先要弄清楚哪些知识是学生已有的,哪些知识是老师要教的。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2006)中提到,公共艺术课程对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3]普通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设艺术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艺术类的课程包含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诸多类别。在教育部宏观目标的指引下,作为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之一的舞蹈鉴赏课,其内容的选择应落在如何通过舞蹈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目前学生的基本素质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对此,在开课之前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评估摸底就显得尤为必要。

    问卷调查是开展摸底的最有效形式。通过设定合理的选项来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知识、基本音乐素养和整体艺术水平,最后再将单个学生的单项分值汇总在一起进行大数据分析,综合得出所有上课学生的整体情况,这样就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有的放矢地选择内容。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从多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普遍欠缺舞蹈基础知识,对舞蹈鉴赏方法缺乏了解。因此,舞蹈鉴赏课内容的选择,主要以普及舞蹈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出发点。基础知识包括舞蹈的起源、发展、特点、题材、分类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掌握上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品鉴舞蹈作品,读懂舞蹈语言背后蕴含的生活環境、历史文化、精神风貌,促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我审美能力。在内容的权重方面,笔者的选择是在兼顾审美性、文化性和多元性的同时,使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内容占据重要篇幅,辅以体育舞蹈、芭蕾舞、国外舞蹈及个别知名舞蹈作品的鉴赏等。在难易程度方面,知识面力求点到为止,不深入拓展。

    2 精准把控教学过程,设计快慢适中的教学进度

    教学是个系统工程,知识的获取要由浅入深,普遍遵循先易后难、由点及面、先基础后提高的规律。作为一门艺术教育通识课程,舞蹈鉴赏课所教授的知识点既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力求快慢适中、通俗易懂,又要考虑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容衔接,确保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教学进度的安排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其二是每堂课的教学进度。

    一般来说,教学进度是以一个学期为周期来安排的,进度中对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前后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决定教学的成败。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所占教学时长的比重。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对舞蹈基础知识已有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顺序上,应该先教基础知识,再训练品鉴能力,而且要确保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长安排占据主导地位。在控制教学进度时要做到疏密结合、松紧有致。进度较快,学生跟不上,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打击学生自信心;进度较慢,又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导致其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教学计划一旦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更改和打乱。同时,可以依据教学效果进行微调。

    在课堂教学进度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每堂课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明确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课堂传授的知识不能太多、太难,也不能太松、太杂。上课的节奏要缓急适中、张弛有度。如果一堂课以教授枯燥的基础知识为主,教师在讲课时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可以通过语速、表情的变化使课堂带有“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节奏感,调节课程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是知识讲授加上作品鉴赏的课,则要求教师充分把控知识部分和鉴赏部分各占的时长比重,是先讲授知识再品鉴,还是在品鉴的同时讲授知识,都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安排。节奏还包括对教学情境的把控,教师要做到对整堂课节奏和进度的全局把控,既不能被所教的知识牵着鼻子走,一堂课讲得学生昏昏欲睡、毫无收获,也不能被学生无序的互动左右,一堂课讲得学生哈哈大笑、什么都没学到。只有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做到了知识与知识的环环相扣、讲授与互动的有机结合、内容与时间的完美契合,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听得认真,教有所成,学有所获,才算真正做到了对教学进度的完美把控。

    3 科学测评课程目标达成度,确保人才培养不走偏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测评舞蹈鉴赏课课程目标达成度,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的目标。通常来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3种目标是递进的关系。知识目标是客观的,包括了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种类及特点,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等。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目标是主观的,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思考、运用,最终转化为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升华,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等。达到了这个终极目标,舞蹈鉴赏课的艺术通识教育目的也就实现了。

    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反映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开展教学评价,就是要对照课程目标测评各个教学环节,测评的指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性、求知欲、思维活跃度、课堂参与度、知识牢固度、艺术实践能力、竞争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测评结果与培养目标的重叠面大,说明目标达成度高,重叠面小或没有重叠,说明脱离了培养目标,需要调整。在不断的测评、调整中,力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最大化。

    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在长期执教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思考、改进教学活动,综合考查学生艺术素养,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定并不断调整度。可以说,每位教师心中都应该有自己的度,只有把握好了这些度,教学就不会走偏,人才培养才能达成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锦棠.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基于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探索,2018(1):33.

    [2] 刘融.质量互变规律与统计实践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1):47.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0603/t20060308_80347.html,2006-03-08.

相关文章!
  • 靓丽的光影

    骆玫视觉艺术是人类自20世纪初叶电影问世之后,不断获得升华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美学表现形式。视觉艺术的表达直接作用于人类最为原始的

  • 论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心理调控能

    胡松【摘 要】心理因素对声乐教学和演唱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教与学双方心理状态的协调、学习目的和动机的明确、声乐教学的因材施

  • 水彩技法在艺术基础课程中的应

    王静摘要:艺术基础课程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艺术基础课程的一些知识之后,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艺术课程的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