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教材中“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比较

    陆学新

    

    

    

    [摘要]“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选取“铁路的弯道”“拱形桥”等作为例子,沪科版教科书选取“分析游乐场中的圆周运动”(重点是过山车)“研究物体转弯时的向心力”(重点是自行车转弯)等为例文章用生活中的数据比较这些实例,分析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自行车转弯;铁路的弯道;拱形桥;过山车;实例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40-02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生活中的网周运动”一节选取“铁路的弯道”“拱形桥”等为实例,而沪科版则选取“游乐场中的网周运动”(重点是过山车)和“物体转弯时的向心力”(重点是自行车转弯)等为实例。

    一、自行车转弯与铁路的弯道比较

    1.自行车转弯

    在沪科版教科书“网周运动的案例分析”一节案例2“研究运动物体转弯时的向心力”是以自行车转弯为例来进行分析研究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骑自行车转弯时,车和人会倾向弯道的内侧,这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设自行车转弯时轨迹(作为网周的一部分)的半径为R,人和自行车的总质量为m,自行车转弯时速率为v。

    自行车在转弯处的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图1中的F是地面对车的作用力(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效果),mg是重力,这两个力的合力F合就是自行车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指向弯道处的同心。

    请思考并分析:自行车转弯时倾斜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自行车与竖直方向的倾角为θ,则F合=mg tanθ,又F合= mv2/R,联立得tanθ=v2/gR。可以看出,自行车转弯时倾斜的角度θ与速度v和弯道半径R有关,速度越大,半径越小,倾斜的角度越大。

    实际教学中,对人和自行车的整体进行研究时,还可以这样分析,人和车受到重力mg,地面对车的支持力FN地面对车的静摩擦力Ff作用,地面对车的静摩擦力Ff指向弯道网心,是人和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此思考并讨论,下雨天转弯时如何防止滑倒?

    由Ff= mv2/R知道,为防止滑倒,转弯时速度要小,弯道半径要大。

    現在公路建设标准都很高,弯道处都建成外高内低的路面,按设计标准速度行驶转弯,车受侧向摩擦力影响很小,更安全。由于公路弯道是按汽车设计标准速度设计的,自行车经过时(速度小于没计速度)需向上倾斜一些,不会垂直路面。

    2.铁路的弯道

    人教版教科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铁路的弯道”为例进行分析。

    火车转弯时做网周运动,它具有向心加速度。火车的向心加速度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火车的车轮上有突出的轮缘(图2),如果铁路弯道的内外轨一样高,外侧车轮的轮缘就要挤压外轨内侧,使外轨发生弹性形变,外轨对轮缘的弹力就是火车转弯的向心力,如图3。但是,火车质量太大,使得火车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很大,轮缘与外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太大,导致铁轨和车轮受损。如果在弯道处使外轨略高于内轨(图4),则火车转弯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FN的方向不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弯道内侧,它与重力G的合力指向圆心,为火车转弯提供部分向心力。这就减轻了轮缘与外轨之间的挤压。在修筑铁路时,要根据弯道实际半径和规定的行驶速度来确定内外轨的高度差,使火车转弯时所需向心力几乎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来提供。 一般高铁,设计时速越高,为满足列车高速运行的需要,曲线半径就应当越大。设计速度v=200 km/h= 55.6m/s时,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是R=3500 m,由mg tanθ=mv2/R求得铁道的倾角θ的正切值tanθ=v2/gR= 0.09,θ约为5.15°,标准轨道间距为1435mm,轨道内外高度差约0.1292m,倾斜并不显著,乘坐时对于弯道处外高内低的感觉也不强烈,不是有意注意根本感觉不到。

    高速铁路是封闭的,少有的几个道口也主要在直道上。尽管一般铁路不封闭,但是大多数学生没见过铁路的弯道。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自行车转弯与火车转弯相比,白行车转弯是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网周运动”。

    二、拱形桥与过山车

    1.拱形桥

    汽车在经过公路上拱形桥(图5)时的运动可以看作网周运动。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前进,设桥面最高点处的网弧半径为R,下面分析汽车经过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

    以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在拱桥最高点受到的力(图6),重力G和桥的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汽车做网周运动的向心力F。有G- FN=mv2/R,得FN=G-mv2/R。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汽车对桥的压力大小为F'N=G -mv2/R。

    现实生活中,汽车运动到拱形桥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小了多少呢?显著吗?

    本地有一座较陡的大桥,桥面中间弧形部分视为网周的一部分,长50m,高0.5m,由此求得其半径约625m,该桥限速40km/h(约II m/s),由上面的分析,可以求得汽车以上述速度运动到桥面最高点时的压力F'N=m(g- v2/R)=m(9.8-0.194),这与汽车在平地上运动时对地面的压力mg相差很小。

    2.过山车

    沪科版教科书列举了以下案例。

    案例:过山车(图7)能经过网形轨道顶部,车与人却不会掉下来,为什么呢?

    分析:為了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如图8所示,让一个小球从倾斜轨道的不同高度处滚下,观察小球通过网形轨道时的运动情况。

    通过实验不难看出,如果小球从倾斜轨道滚下的起始高度较小,它到达网轨道底部时速度太小,就会在网形轨道的某处脱离轨道,只有当小球的速度足够大时,才能安全通过网形轨道的顶端。

    假设过山车和坐在其中的人的总质量是m,轨道半径是R,车经过顶部时的速度是v值。由向心力公式F=mv2/R可知,在轨道的顶端,过山车的速度v顶越大,人和车所需的向心力F也越大。

    当过山车沿网周运动到轨道顶端时,人与车作为一个整体,所受到的向心力是重力mg跟轨道对车的弹力FN的合力,方向向下。因为重力mg总是存在的,那么,轨道对车的弹力FN多大时,车和人才不至于掉下来呢?

    当FN=0时,过山车通过网形轨道顶端时的速度,称为临界速度v临界。

    当过山车通过网形轨道顶端时的速度恰为v临界时,重力mg恰好等于过山车做网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即mg= mv2/R,即 。这时,重力的作用只改变过山车的运动方向,车不会脱离轨道。

    如果过山车通过轨道顶部的速度小于v临界,所需的向心力小于车所受的重力,过山车有向下脱离轨道的趋势。

    如果过山车通过轨道顶部的速度大于v临界,所需的向心力大于车所受的重力,其不足部分将由轨道对车的弹力供给,所以这时轨道对车的弹力不为零。车子不会掉下来。

    对比汽车过拱桥和过山车,过山车应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然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若能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则学生的感受会更强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束炳如,何润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2)[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南宾)

相关文章!
  • 论教师怎样转化学困生

    陈克峰摘要:学困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是广大教师需加以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同样它们也是制约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性因素。作为一名合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学生概率认知中的典型错误:潜

    【摘要】学生的概率认知常常表现出各种错误,且这些错误常常十分顽固而难以消除。结合笔者以往的实证研究,以学生概率认知中4类常见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