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储霞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确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把全面从严治党向深度推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的充分认识与自觉运用。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深化;规律运用

    [中图分类号]D22;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2-0008-05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穴以下简称《准则》?雪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穴以下简称《条例》?雪,就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制度上更加成熟,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外向内的深入、扩展与提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把握。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形成与展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严密性纪律性原则严格治党,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实践都反映出从严治党的精神要求。“从严治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明确概念,是由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的。作为一个明确的治党方针,则由党的十四大正式将“从严治党”写入党章的总纲中,由此在党的根本法规中确立了从严治党方针。“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种思想元素,最早表述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他指出:“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的,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自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确立,“全面从严治党”伴随着战略布局的整体推进而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贯穿党的建设最鲜明的主题。

    把全面从严治党置于整个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反映了今天党的建设与国家社会建设紧密相联的程度超出了以往,反映了党的建设中的问题对国家社会建设发展的影响深度超出了以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作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赞叹。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取得历史成就最大的时期,是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近的时期,同时也是高速发展中困难、挑战、风险高度浓缩、挤压最多的时期。能不能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再创辉煌,取决于能不能有效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战胜风险,而其中重要的法宝则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然而,今日之改革不同于以往之改革,突出体现为从初期问题层面的单个破旧式改革转为整体的立新式改革,从改革者主要面向社会的改革转为更多面对自身的改革,从改革推动主要由基层探索为主导转向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紧密结合、尤以顶层设计为主导。在这场全面深化改革中,系统性特点格外突出,协同性需求极为强烈。它要求领导改革者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必须具有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气魄,必须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政治支持。然而,近些年,由于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的关系在实践中出现偏颇,党的建设存在着宽松软的现象,党内信仰力量不足、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腐败严重,大大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严重损害了党的领导权威,导致执政党的核心凝聚力、组织的团结战斗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影响力明显下降。因此,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很难解决。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面对党的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所发出的誓言:“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自此,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部署在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格局快速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聚焦反“四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持续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长抓细抓常,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是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确立“好干部”标准,开展专项问题治理,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二是着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堅定不移反腐败,在政治思想上特别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在反腐实践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体现,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三是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解决制度建设滞后、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其中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进中央和省区巡视制度,完善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实。四是着眼于恢复和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在党内唱响理想信念之歌,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坚定高扬共产主义精神旗帜,坚持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旗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补钙铸魂,解决好思想这个“总开关”问题。几年来,党的建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打造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政治格局。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与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中央的高压下起步的。如此快速的切入问题,大范围的强力扩展,效果的迅速呈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然而,不能不看到,严查严惩的问题并非首次存在,而是不断发生、反复解决还是一再出现。为什么这些问题会积重难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干部成为问题的主角?为什么看似解决的问题又以变异的形态出现?分析原因,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党内政治生活不良、党内监督有失,则是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深层次因素。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新,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破除官场陋习、攻坚顽症痼疾、压实规矩责任、治病除根的方向深入推进。

    (一)聚焦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精准发力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准则》、修订《条例(试行)》,是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党思路,着眼解决新形势下党内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重要顶层设计。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思想政治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意识不强、管党治党宽松软;工作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选人用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用权不端,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四风”问题虽有抑制但有反弹迹象,党内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准则》和《条例》正是围绕党内存在的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思想、道德、文化、纪律、制度等方面提出要求,作出规定,重申共产党人的崇高政治理想,恪守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理念,彰显共产党人的优秀人格品质,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二)凸显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格局完善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党的其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有其他建设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也决定了政治建设必然体现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当然,由于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任务不同,党的政治建设的显现程度也不同。建党初期,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政治建党成为首要。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党的工作重心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迫切需要解决农民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建设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思想建党格外重要。改革开放后,基于“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制度治党应运而生。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整体转型升级期。在这样一个伟大历史变革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时刻,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至为关键,党的政治建设也由此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本着“四个着力、一个局面”的要求,即“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以往党的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凸显政治建设,在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中,围绕政治理想、政治路线、政治言行、政治权威、政治纪律、政治关系、政治原则、政治监督,确立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一系列任务、要求、形式和相应的组织保证,从中将政治理想追求与政治理论武装、政治纪律建设与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权威确立与政治人格确立联系、衔接和统一起来,为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培植深厚的土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当前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体现,是对中央权威的高度强化,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党的领导上的集中再现。经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的部署,党的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政治立党、思想建党、组织强党、作风正党、廉洁兴党、制度治党的新格局。

    (三)提供制度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着眼长远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推进、广泛展开,广大党员干部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党组织和社会的强大压力,一些言行也有所收敛和控制,但树倒根存,由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所带来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普通党员置身其外,常常以旁观者的心态关注和评价党的建设,干部的紧张、焦虑、以及受相应工作规则不清等因素的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日显突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为主体如何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党内监督在强化上对下监督的同时如何强化同级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在由“非常”状态渐入“日常”状态后、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形成持久的效力,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深入推进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效力,将民主、平等、严密注入新的制度安排中,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动力支持。比如,《准则》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郑重写入其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的至高认识转换为制度要求;明确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坚决不允许在党内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反映了党内民主平等的政治关系得到制度上的确立;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要求组织部门敢于为干部说公道话,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反映了干部工作激浊扬清、充满正气的要求有了制度的激励与保护。《条例》从制度上清晰规定了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监督主体,对监督职责以及相应监督制度作出规定,同时又分别就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整改和保障作出规定,体现了党内监督的严格、严密和严谨;而《条例》打破以往常规,没有对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制定实施细则作出授权规定,更进一步表明了党内监督的公平公正,体现全党必须一体执行,防止搞变通、打折扣。显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从当前问题出发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却有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政治发展考量,引入全面从严治党向深度推进,向动力转换,向效能发力。

    (四)严抓高级干部,全面从严治党示范带动

    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呈现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一条重要经验,很多新规都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做起,传递示范效应,传递治党决心。但是,以往所讲的“领导干部”是作为一个群体而言的,并没有按照组织层级细致划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继续秉持党的建设的重点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同时,按照组织层级、权力大小,突出了高级干部这个重点,而且直指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准则》还是《条例》,都把高级干部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准则》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准则》中的所有条款都有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要求和强调;《条例》更是将“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单设一章,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样的规定,不仅使领导干部的重点指向更加明确,也使实践操作更加明晰,更加完整地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覆盖、党内监督的无禁区。凸显高级干部为治党重中之重的意义还在于,按照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作为上级、身居中央的党的高级干部一言一行,对下级乃至全党所产生的示范影响不可低估。同时,按照中国共产党所创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人民民主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党的高级干部的政治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带动力量不可缺少。显然,置于这样的政治组织结构中,党的高级干部自上而下的传递效应非常明显,解决问题或导致问题发生的速度非常迅速。因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抓住了“关键少数”中的“少数关键”,明确要求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的高度清醒与治党实践的高度自觉。

    三、全面从嚴治党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认识规律,可以对党的建设问题分析更加准确;把握规律,可以使党的建设实践更加从容有效。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探索和揭示的党的建设规律,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得到充分的运用和显现,也是今后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

    (一)坚持管党治党与治国理政紧密结合

    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进行,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路线服务,是党的建设一条根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早在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深刻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的丰富经验,指明“十八年来,党的建设的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阐明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这一党的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揭示了党的建设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表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规律。”历史经验和现实表明,党的建设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是为党领导人民开创发展事业提供政治保证功能以促进事业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置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反映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的同时,也同样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体现出党的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反映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自觉运用。依照规律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不能孤立进行,不能自我封闭,不能内部自转,而要把党的建设放到治国理政的范畴中;放到“两个百年”目标的实践中;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紧密针对治国理政中的问题,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有效提供思想供给、组织输送、制度保证和政治支持。这是党的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经过实践证明必须遵循的规律。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从思想上建党,靠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而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的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为此,中央在全党连年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紧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同时,着手修订《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党内问责条例》,等等,在党的制度化建设上迈出扎实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四年里,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为思想建党的核心,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章党纪党规为制度治党的重点,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优势充分发挥,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显示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刚柔相济、同时同向发力的巨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原则,把坚定理想信念确立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把从严从实抓思想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同时,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着力把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要求具体化,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以更加细致缜密的制度规定保障中央权威和党的领导,保障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党的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思想建党可以提供制度治党的思想资源,制度治党可以巩固思想建党的积极成果。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都非常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产生全面从严治党的完整效应。

    (三)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紧密结合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光辉岁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从历史中集聚发展能量,从传统中承袭红色基因,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可缺少的政治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去了西柏坡、延安、遵义、古田、焦裕禄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和党性教育场所,号召全党重温历史、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增添正能量。无论是组织生活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运用,还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礼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建设发展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都是今天继续砥砺前行所急需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党的优良传统作了充分的继承,在《准则》和《条例》中得到丰富的体现,这是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政治基础。同时也要看到,今天的从严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紧迫,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复杂。党的建设要提高成效,还需要立足新的实际,寻求新途径,探索新方法,采用新手段,注重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和方式创新,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在比较思考中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党的建设规律,把党建设好,使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上来,集中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保持和發展上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5.

    [3]《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EB/OL]http?押//gw.yjbys.com/tiaoli/19128.html

    [4]《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EB/OL]https?押//news.youth.cn/sz/201611/t20161102_8809380.htm

    [5][6]杨昕.全面从严治党开启党建新征程[N].中国纪检检察报,2016-07-13.

    [6]罗来军.迈向制度治党新高度[N].光明日报,2016-11-10.

    [7]董树,蔡常青.重视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J].红旗文稿,2016,(9).

    [8]方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十: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必须抓好“关键少数”[EB/OL]http?押//www.cntheory.com/zydx/2016-11/ccps16110815VY.html.

    责任编辑 宫秀芬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大学生校外兼职劳动法律保障探

    摘 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外兼职几乎已成为每位大学生都曾经经历过的事,但大学生劳动权益遭遇侵害的事却屡见不鲜。如何应对此类

  •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陈湘源“拉美陷阱”,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究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