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砥砺奋进
汪家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近年来,鹰潭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总要求,坚持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新型稳定的脱贫之路。全市共有贫困户10820户29784人,已脱贫7981户22796人。全市共有贫困村34个,其中省级贫困村16个,市级贫困村18个,已退出15个省级贫困村和14个市级贫困村。
一、坚持以精准贯穿脱贫攻坚,重对标、补短板,务求脱贫攻坚实效
1.精准识别,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按照“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原则,严格执行“七步法”识别程序,着力扣好第一粒纽扣,全面组织开展了精准识别“回头看”和“应纳尽纳”工作。组织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乡村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围绕八类重点人员(住危房农户;因婚嫁、升学、户籍迁出迁入等原因,致使“两不管”的农户;新發生贫困的一般农户;曾经提交申请而未被纳入的农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户;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老人户)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有效提高了贫困户识别精准度。2018年以来,全市共新识别241户828人,清退264户1056人。
2.精准派人,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一是突出压实干部责任。制定了《鹰潭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脱贫攻坚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清单》,明确了11类脱贫攻坚相关责任主体主要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二是突出机构队伍建设。按照配置规范化、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采集专业化、政策实施精细化的要求,全市46个乡级扶贫工作站和374个村级扶贫工作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配备了480名扶贫专干,并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余江区举办了全省乡村扶贫工作站(室)建设示范培训班;三是突出干部帮扶管理。坚持在帮扶干部的“选、派、管、用”等环节上下功夫,全市共选派了121名第一书记,32名驻村工作队员,7000余名帮扶干部。针对能力素质不高,不能胜任工作等7种情形,实行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召回制。2018年以来,全市召回第一书记1人,召回驻村工作队员1人,调换结对帮扶干部875人。
3.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一是培育收入的增长点。按照“一领办三参与”模式,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联动、干部帮扶促动”工作措施,以培植壮大扶贫特色产业为抓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创新产业扶贫工作机制,发展壮大稻鱼稻虾、高产油茶、花卉苗木、食用菌、绿色蔬菜、优质稻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果园、茶园、雷竹、生猪、鸡鸭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创新实践“就业岗位我给你、就业信息我送你、就业技能我教你”的就业扶贫模式,为295名贫困失业人员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全市661个新型经营主体和80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了23602名贫困人口增收。全市有6414名贫困户累计获得小额信贷20308.88万元。
二是夯实保障的关键点。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的“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在基本解决“两不愁”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攻克“三保障”堡垒,全力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方面的短板。在教育扶贫上全面实行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和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度,实施“三免”(免教辅、免校服、免保险),针对聋哑、残疾贫困户家庭子女,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做到控辍保学、不漏一人,富了贫困户脑袋;在健康扶贫上全力推进全国“互联网+健康扶贫”应用试点新项目,打通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精准落实多种医疗协同和分级诊疗,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在危旧房改造上开展农村存量危房进行“地毯式”排查和鉴定,2018年完成了1027户建档立卡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在饮水安全上摸清底数,做好了饮水水质、水量的监督检测。
三是巩固投入的支撑点。积极做好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保证扶贫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做到了资金整活、项目投准、动态监控、监督从严,实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2018年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3115.04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1460万元,比2017年增长13.97%。继续加强涉农扶贫资金整合,2018年全市计划整合资金18559.06万元,实际整合资金18554.71万元,实际整合率99.98%。
二、坚持以创新助推脱贫攻坚,破瓶颈、解难题,探索脱贫攻坚路子
1.转思路,创新数据比对新方法。针对部门数据不通不共享、精准识别难等“痛点”,鹰潭市牢固树立精准意识,运用数据思维、数据手段提高脱贫质量,在全市范围开展数据比对法,并在全省推广运用。通过精准扶贫数据比对,打通了部门数据“经络”,有力整改了存在问题,全面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精准兑现了扶贫政策。帮助100名无户籍、无身份证号码的贫困人口办理身份证,补发484名贫困人口的“雨露计划”资金115.35万元,补发教育扶贫资助金115人次8.24万元,追缴重复发放教育扶贫资金32人次2.18万元,为330名残疾人顺利办理了残疾证,为9876名贫困人口办理社会保障卡,更正了扶贫相关系统的错误信息数据18000多处,2018年数据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2.拓渠道,探索智慧扶贫新模式。以建设“智慧新城”和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加强推进信息技术在扶贫工作领域的应用。开创了全省“光伏发电+智能化监管平台”新模式,将余江区、贵溪市和月湖区的74个总容量21.617兆瓦光伏项目纳入智慧新城展示中心监管平台,实行“点对点”监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一体监管,做到了设备运行精准高效、故障处理精准定点、扶贫效益精准透明,带动了3746户贫困户。江西中轻智能设备公司成功研發窄带植保无人机,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并于2018年8月在江西省03专项试点示范成果展上展出。贵溪市整合400多万元资金,购买105台窄带植保无人机,在 13个乡镇37个村(社区)建立窄带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集体经济组织。贵溪市泗沥镇郑坊村成立全省第一家窄带植保无人机扶贫专业合作社,购买了3台窄带植保无人机,免费为加入合作社的19户贫困户喷洒农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4万元,带动1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增收11325元,3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月湖区开展“智慧消防+精准扶贫”试点项目,为567户1577名贫困户,每户安装1至2个独立式NB—IOT智能感烟报警器和1个“北斗神卫”电动车防火防盗模块,保障了贫困户人身、财产安全。
3.改观念,提升脱贫致富新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把精神扶贫贯彻脱贫攻坚全过程,加快补齐贫困户“精神短板”,提振贫困户精气神,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教育引导贫困户真心念党情、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一是坚持扶志为先,开展三项活动。全市530个单位5688名干部围绕“同吃一桌饭菜、参加一次劳动、宣传一次政策、清扫一次卫生、征集一批建议、解决一些问题”主要内容,开展“同吃同劳动·真心真扶贫”主题活动,收集到了意见建议1033条,解决了贫困户实际问题923件。精心撰写扶贫(脱贫)故事,开展“我的扶贫(脱贫)故事”宣讲活动,通过群众身边典型开展感恩教育宣讲,做到四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的平台作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建志愿宣讲队,以讲堂、入户等方式,走村入户开展感恩教育宣讲。
二是坚持扶智为本,实施三大工程。实施“三培两带”工程,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带动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施“技能提升”工程,今年举办34期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班,带动了1020名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施“科技下乡”工程,健全产业扶贫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制度,建好一支贫困户身边的“田教授”“农秀才”等乡土人才队伍,采取“三帮三促”方式(帮思想、促提高;帮技术、促致富;帮项目、促发展),引导帮扶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是坚持扶勤为要,抓牢三个载体。运用“增收激励法”。年初帮扶单位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增收协议,年中加强帮扶,年终贫困户实现了增收目标,通过了验收评估,帮扶单位按协议兑现奖励资金。2018年,全市395个帮扶单位与有劳动能力的5308户贫困户协商签订增收协议,帮扶单位兑现资金262.45万元,贫困户增收660.67万元;建设“爱心扶贫超市”。积极整合民政和红十字会等部门资源,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捐赠各类生活物资,建立了49个“爱心扶贫超市”,围绕发挥“兑换+慰问+济困”功能,推行“以劳积分、以分换物”的正向助困激励机制,探索出“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正面激励扶贫模式;评选“脱贫之星”。每年“脱贫之星”评选表彰,对典型脱贫户发布“光荣榜”和颁发“脱贫光荣证”。
四是坚持扶德为魂,打出三击重拳。开展不孝行为专项治理行动。充分运用法治宣传、上户调解、治安处罚、法律援助、调解调处、建立失信“黑名单”机制等手段,着力解决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的老年人生活困难、受虐待等问题,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实行“红黑榜”制度。定期进行“红黑榜”民主评议,对入选“红榜”的贫困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低保、参军、入党、民政救助、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入选“黑榜”的贫困户,在产业就业奖补、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等方面设立竞争规定,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价值取向,体现“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建设文明乡风。广泛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感恩品德和自强自尊精神,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村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好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三、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强基层、转作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强化组织保障。把党旗竖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牵头落实“十大扶贫工程”。市领导经常调度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召开了7次市委常委会、7次市政府常务会、11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组建了41个脱贫攻坚党总支,361个脱贫攻坚党支部,实现了所有乡(镇)和村(社区)分别建立脱贫攻坚党总支、党支部;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全市共选举产生2290名村“两委”干部,其中45周岁以下932人,大专以上学历398人。
2.强化转变作风。严格执行“基层减负年”相关规定,制定了《全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鹰潭市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立行立改指导意见》,开展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推行市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从规范检查考核、提高文件质量、减少填表报数、严格监督问责等4个方面,制定了落实基层减负的“十条规定”,狠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培养干部、选拔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精准脱贫上,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强化能力提升。下发了《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内容,落实了培训经费,2018年以来培训了224期23714人次,有效地提升了扶贫干部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2018年以来扶贫新闻在中央主要媒体上稿90篇,省级主要媒体上稿331篇,做到了“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章、网络有信息”,营造了浓厚的攻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