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张士锋
【摘要】近年来,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新变化新变革,淮北日报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大胆实践,以完善媒体平台建设、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改革体制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努力在纷繁复杂的传播新格局中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关键词】媒体融合;淮北日报;实践;思考
“媒体融合”如今已成为传媒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许多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淮北日报社应声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完善平台建设,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壮大,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媒体融合发展道路。
一、实践与成效
(一)全媒体布局,构建立体传播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媒体融合,丰富现有传播手段、构建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是基础。
早在2005年,淮北日报社就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率先在全省建立地市级综合性门户网站——淮北新闻网。2009年,淮北日报社准确把握传媒生态产生的新变化新形势,在原有网络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媒体发展部”,专门负责新媒体产品的运营管理。同年4月,报社开通了皖北地区第一份手机报《淮北手机报》。
2010年7月,淮北市委对报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一届班子积极实施开放式办报思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吸取了杭州、徐州、温州等地的先进办报理念,决定举全社之力发展新媒体。发展新兴媒体迅速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由此也拉开了淮北日报社向新媒体的进军之路。2011年初,淮北新闻网开通官方微博;2012年下半年,淮北日报社推出高清数字阅报屏,并成功进驻市汽车总站、市人民医院等公共场所,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2013年,我们与南京联著实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淮北云报,携手发展“全媒体”。
加快改革,时不我待。2014年初,报社党委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将全媒体、集团化确定为战略目标,并出台《关于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媒体由此呈现飞跃式发展态势。淮北新闻网开通了视频新闻;本土第一社区“淮北网”强势上线;报社旗下的《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皖北传媒》、淮北网、淮北企业网全面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两微矩阵”全面建成。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坚定了报社推进融合发展的信心。同年11月,报社党委将新媒体发展部更名为“数字媒体中心”,部门职责也由产品开发转变为平台维护与更新、新闻策划、内容采集、信息集成、把关发布等,这标志着淮北日报社初步形成了集报、网、刊、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数字阅报屏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二)全方位互动,巩固壮大舆论阵地
在完善现有传播平台的同时,报社致力于在提升影响力上下功夫,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创新报道模式和表达方式,增强互动频率和传播效果,将《淮北日报》在传统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新兴媒体领域拓展,真正让主流舆论在新兴媒体上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让新兴媒体这个平台“为我所用”,做到“形”“神”兼备。
内容品质提档升级。在信息多元、渠道多元的媒介环境下,优质内容生产仍然是核心竞争力,报社采编部门也为此作出积极努力。《淮北日报》重视新闻策划,强化评论言论和深度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系列报道荣获安徽新闻奖年度特别奖。《淮北晨刊》一连进行7次改版,坚持“三贴近”,增强服务性,成为本土新闻容量最大、信息最丰富、最贴近市民的纸媒。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注重打造有影响力的原创内容,深入百姓生活,挖掘价值信息,精心制作的《这个夏天,邀请你来淮北看海》《凌云超市门口,这个卖水果的女人你见过吗?》等原创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多媒之间密切互动。淮北新闻网和淮北网加大创新力度,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策划制作“让爱心苹果香飘相城”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新闻专题,努力探索动态新闻动态发稿,实现纸媒专题的多元化呈现,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淮北日报》在报刊显著位置刊发各子媒体的微博、微信二微码和公众号,读者用手机一扫即可方便、快捷地阅读最新资讯。《淮北晨刊》加强报媒互动力度,及时采纳网友留言和提供的线索,定期刊发网事专版,有力地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活动营销聚拢用户。为提高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对报社新媒体的关注度和依赖性,数字媒体中心策划了一系列贴近市民生活的创意策划活动。比如在各媒体同步开展“文明创建在行动”、“扫码有礼”、“寻找最美家庭”、“有奖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活动,与团县委合作举办“奔跑吧,少年”互动主题活动,联合各类商家推出国庆“摇红包”活动,引发了全民互动狂欢,提高了用户活跃度。淮北新闻网和淮北网微博粉丝达5.5万余人,微信粉丝达2.5万余人。
目前,淮北新闻网已成长为全市新闻容量最大的网站,日均点击率超过一万人次,先后荣获首届“安徽省文明网站”、中国地市新闻网站联盟“2014年度最具创新力品牌奖”等荣誉称号、2015年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人气品牌网站”。淮北新闻网官方微博地区影响力排名在认证机构中居首,阅读量超万成为常态。
(三)全流程再造,创新优化体制机制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淮北日报社以“三个创新”举措入手,着力打破制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旗下媒体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推进融合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淮北日报社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录用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新媒体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探索搭建编采、技术、市场三大团队架构,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数字媒体中心实施全员轮岗,要求全体编采人员除了要向传统纸媒发稿,还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报社旗下各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报发稿;同样也可以对好的网络新闻线索进行深度挖掘,在报纸上刊发。
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全体员工均开办个人微博、微信,制定全媒体业务考核办法,鼓励个人微信发展好友圈、宣传推广报社微信公众号、转发推送新闻内容,鼓励员工尤其是一线记者发布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为报社官微、微信提供优质素材。新闻素材一经采用,报社将根据新闻素材的价值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对进入新浪微博安徽账号地区月度排行监测前10名的个人微博,给予重点奖励。每月初,数字媒体中心对全媒体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创新宣传报道机制。推进编辑记者全媒体化,举办“周末大讲堂”,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新安晚报、扬州日报、萧山日报等院校和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社传经送宝,每月定期组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编采人员联合开展“走转改”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培养技能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淮北市“两会”、淮北市食品工业博览会、淮北市读者节等重大节会上,报社都精心组织采编力量,通过全媒体阵容即时播报活动盛况,推出可视化报道、互动性内容,当天推送的新闻点击量多次超过2万人次,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
二、探索与困惑
多年来,淮北日报社着眼于“转型升级促发展”,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并已显出生机,提高了淮北的知名度、美誉度。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思维理念仍不清晰。虽然报社与先进地区同行的媒体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对于实现媒体融合的路径并不明确,缺乏互联网思维,少数中层干部思想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硬件条件仍不完备。媒体融合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这使得本就面临着经济效益下滑的传统媒体,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投资媒体融合的新业务。三是队伍转型仍不到位。部分采编人员自觉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多媒体平台业务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体融合的推进速度。四是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互动较少,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还缺乏真正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均担精神。五是盈利模式仍不明确。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获取相应的回报,这是报社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遭遇的一大难题。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对于举步维艰的传统媒体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三、目标与打算
(一)层层思想发动,不断提升向心力
通过集中座谈、异地考察、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员工都来关注媒体融合,积极为报社的媒体融合发展献计出力,从思想认识上引导大家研究问题、思考对策,集思广益,引导媒体之间互相关心紧密合作,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发展共识和工作合力。
(二)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提升影响力
提升新闻采写能力、加工编辑能力和解读分析能力,重点加强新媒体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突出本土特色,丰富报道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全方位展示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加强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读者面对面活动、刊发报网互动稿件等方式,持续提升用户关注度。
(三)持续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传播力
依托已建成的新媒体平台,围绕新闻生产的采、编、发等重点环节,探索建立符合报业实际的采编流程,全面推进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之间的融合互动,真正实现新闻素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未来一个时期,要把改造升级淮北日报手机客户端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四)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标准制度,严格考核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加快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一手抓新媒体队伍建设,一手抓老员工队伍的全员转型,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发布意识和多样化发布技能,使之尽快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五)理顺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源动力
发动报社所有媒体都参与到媒体融合发展当中来,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要求各子媒体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发展战略和思路,全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形成全媒体工作格局。重构现有的分工模式、业务流程,让每个员工重新定位工作角色,充分激发个人潜力,对媒体融合发展好的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发展永无止境,融合之路任重道远。今后,淮北日报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报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务实进取,努力开创媒体融合新局面。
【摘要】近年来,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新变化新变革,淮北日报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大胆实践,以完善媒体平台建设、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改革体制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努力在纷繁复杂的传播新格局中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关键词】媒体融合;淮北日报;实践;思考
“媒体融合”如今已成为传媒界的热门话题,也是许多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淮北日报社应声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完善平台建设,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壮大,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媒体融合发展道路。
一、实践与成效
(一)全媒体布局,构建立体传播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进媒体融合,丰富现有传播手段、构建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是基础。
早在2005年,淮北日报社就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率先在全省建立地市级综合性门户网站——淮北新闻网。2009年,淮北日报社准确把握传媒生态产生的新变化新形势,在原有网络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媒体发展部”,专门负责新媒体产品的运营管理。同年4月,报社开通了皖北地区第一份手机报《淮北手机报》。
2010年7月,淮北市委对报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一届班子积极实施开放式办报思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吸取了杭州、徐州、温州等地的先进办报理念,决定举全社之力发展新媒体。发展新兴媒体迅速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由此也拉开了淮北日报社向新媒体的进军之路。2011年初,淮北新闻网开通官方微博;2012年下半年,淮北日报社推出高清数字阅报屏,并成功进驻市汽车总站、市人民医院等公共场所,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2013年,我们与南京联著实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淮北云报,携手发展“全媒体”。
加快改革,时不我待。2014年初,报社党委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将全媒体、集团化确定为战略目标,并出台《关于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媒体由此呈现飞跃式发展态势。淮北新闻网开通了视频新闻;本土第一社区“淮北网”强势上线;报社旗下的《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皖北传媒》、淮北网、淮北企业网全面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两微矩阵”全面建成。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坚定了报社推进融合发展的信心。同年11月,报社党委将新媒体发展部更名为“数字媒体中心”,部门职责也由产品开发转变为平台维护与更新、新闻策划、内容采集、信息集成、把关发布等,这标志着淮北日报社初步形成了集报、网、刊、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数字阅报屏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二)全方位互动,巩固壮大舆论阵地
在完善现有传播平台的同时,报社致力于在提升影响力上下功夫,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创新报道模式和表达方式,增强互动频率和传播效果,将《淮北日报》在传统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新兴媒体领域拓展,真正让主流舆论在新兴媒体上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让新兴媒体这个平台“为我所用”,做到“形”“神”兼备。
内容品质提档升级。在信息多元、渠道多元的媒介环境下,优质内容生产仍然是核心竞争力,报社采编部门也为此作出积极努力。《淮北日报》重视新闻策划,强化评论言论和深度报道,《文明追梦十八年》系列报道荣获安徽新闻奖年度特别奖。《淮北晨刊》一连进行7次改版,坚持“三贴近”,增强服务性,成为本土新闻容量最大、信息最丰富、最贴近市民的纸媒。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注重打造有影响力的原创内容,深入百姓生活,挖掘价值信息,精心制作的《这个夏天,邀请你来淮北看海》《凌云超市门口,这个卖水果的女人你见过吗?》等原创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
多媒之间密切互动。淮北新闻网和淮北网加大创新力度,综合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策划制作“让爱心苹果香飘相城”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新闻专题,努力探索动态新闻动态发稿,实现纸媒专题的多元化呈现,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淮北日报》在报刊显著位置刊发各子媒体的微博、微信二微码和公众号,读者用手机一扫即可方便、快捷地阅读最新资讯。《淮北晨刊》加强报媒互动力度,及时采纳网友留言和提供的线索,定期刊发网事专版,有力地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活动营销聚拢用户。为提高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对报社新媒体的关注度和依赖性,数字媒体中心策划了一系列贴近市民生活的创意策划活动。比如在各媒体同步开展“文明创建在行动”、“扫码有礼”、“寻找最美家庭”、“有奖问卷调查”等线上线下活动,与团县委合作举办“奔跑吧,少年”互动主题活动,联合各类商家推出国庆“摇红包”活动,引发了全民互动狂欢,提高了用户活跃度。淮北新闻网和淮北网微博粉丝达5.5万余人,微信粉丝达2.5万余人。
目前,淮北新闻网已成长为全市新闻容量最大的网站,日均点击率超过一万人次,先后荣获首届“安徽省文明网站”、中国地市新闻网站联盟“2014年度最具创新力品牌奖”等荣誉称号、2015年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人气品牌网站”。淮北新闻网官方微博地区影响力排名在认证机构中居首,阅读量超万成为常态。
(三)全流程再造,创新优化体制机制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淮北日报社以“三个创新”举措入手,着力打破制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旗下媒体平台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推进融合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淮北日报社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录用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新媒体人员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探索搭建编采、技术、市场三大团队架构,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数字媒体中心实施全员轮岗,要求全体编采人员除了要向传统纸媒发稿,还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报社旗下各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报发稿;同样也可以对好的网络新闻线索进行深度挖掘,在报纸上刊发。
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全体员工均开办个人微博、微信,制定全媒体业务考核办法,鼓励个人微信发展好友圈、宣传推广报社微信公众号、转发推送新闻内容,鼓励员工尤其是一线记者发布原创的、有价值的内容,为报社官微、微信提供优质素材。新闻素材一经采用,报社将根据新闻素材的价值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对进入新浪微博安徽账号地区月度排行监测前10名的个人微博,给予重点奖励。每月初,数字媒体中心对全媒体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创新宣传报道机制。推进编辑记者全媒体化,举办“周末大讲堂”,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新安晚报、扬州日报、萧山日报等院校和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社传经送宝,每月定期组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编采人员联合开展“走转改”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培养技能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淮北市“两会”、淮北市食品工业博览会、淮北市读者节等重大节会上,报社都精心组织采编力量,通过全媒体阵容即时播报活动盛况,推出可视化报道、互动性内容,当天推送的新闻点击量多次超过2万人次,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
二、探索与困惑
多年来,淮北日报社着眼于“转型升级促发展”,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并已显出生机,提高了淮北的知名度、美誉度。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思维理念仍不清晰。虽然报社与先进地区同行的媒体融合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对于实现媒体融合的路径并不明确,缺乏互联网思维,少数中层干部思想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硬件条件仍不完备。媒体融合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这使得本就面临着经济效益下滑的传统媒体,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投资媒体融合的新业务。三是队伍转型仍不到位。部分采编人员自觉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识还不强、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多媒体平台业务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体融合的推进速度。四是管理机制仍不完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互动较少,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还缺乏真正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均担精神。五是盈利模式仍不明确。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获取相应的回报,这是报社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遭遇的一大难题。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对于举步维艰的传统媒体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三、目标与打算
(一)层层思想发动,不断提升向心力
通过集中座谈、异地考察、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员工都来关注媒体融合,积极为报社的媒体融合发展献计出力,从思想认识上引导大家研究问题、思考对策,集思广益,引导媒体之间互相关心紧密合作,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发展共识和工作合力。
(二)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提升影响力
提升新闻采写能力、加工编辑能力和解读分析能力,重点加强新媒体的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突出本土特色,丰富报道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全方位展示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加强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读者面对面活动、刊发报网互动稿件等方式,持续提升用户关注度。
(三)持续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传播力
依托已建成的新媒体平台,围绕新闻生产的采、编、发等重点环节,探索建立符合报业实际的采编流程,全面推进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之间的融合互动,真正实现新闻素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未来一个时期,要把改造升级淮北日报手机客户端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四)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竞争力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标准制度,严格考核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加快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一手抓新媒体队伍建设,一手抓老员工队伍的全员转型,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发布意识和多样化发布技能,使之尽快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五)理顺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源动力
发动报社所有媒体都参与到媒体融合发展当中来,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要求各子媒体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发展战略和思路,全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形成全媒体工作格局。重构现有的分工模式、业务流程,让每个员工重新定位工作角色,充分激发个人潜力,对媒体融合发展好的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发展永无止境,融合之路任重道远。今后,淮北日报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报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务实进取,努力开创媒体融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