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模仿,扮靓你的作文语言
陈海华
作文在高考总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中的作文教学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怕麻烦,虽然教师希望通过各种练习或指导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由于高中时间紧张、任务重,无法做到按时、有规律地训练学生的写作。在这种情况下,模仿训练成为了一种新型作文教学方式,即教师可以把阅读课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仿照优美的词组来优化学生作文中的用词造句;通过模仿阅读文章的结构布局以更好地抒发情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合理安排作文结构。那么,如何将写作训练融入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不断优化作文的遣词造句,通过模仿来提高作文水平呢?
一、模仿修辞语段美化语言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积极的内容作为支撑,还要找到最好的表现方法。内容与形式是一篇优秀作文最为关键的两部分,缺一不可。对于高中生而言,想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注重用词方面的技巧,教师要将语言与格调优美的文章作为学生模仿的范例,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笔者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文章中有关月下荷花池的描写综合运用隐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突出月下荷塘的美。完成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模仿课文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来描述周围的美景,让学生认识到模仿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展阅读材料,例如讲解完之后让学生仿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经典描写片段,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对比和长短句表现语言美。通过模仿训练,学生可以分析自己和作家在语言运用上的差距,从而精准地提高作文水平。
二、融会贯通彰显语言独特性
将古诗名句巧妙地在作文中运用,也就是常说的“化用”,即通过对原诗中句子的裁剪与变化,将古诗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这种对诗歌和名句的复杂运用,能更好地展示语言的獨特魅力,使语言更有表现力。古典诗词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可借鉴之处。从内容上看,古诗词作品或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奥博大的思想内涵,或探讨博大精深的人文话题。这些都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水平。在作文中化用诗词,既提升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实现作文的升级,实现双赢。例如,《兔非鱼》的作者在表达观点时化用古典名言,读者阅读时,便会觉得文章有艺术魅力。《站在文学的门口》这篇文章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词名句很好地与作者的观点相融合,遣词造句独具匠心,使得文章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读者阅读之后不仅惊叹于作者的阅读范围之广,也惊叹于作者化用古诗词的能力,增添了作文的艺术魅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化用诗句时,不能停留在背诵和对诗词的引用上,还要充分挖掘诗词中的写作素材,分析立意角度,积累意象素材,品味诗词富有特点的语言,把握诗词写作技巧和方法,将诗词中的意象、写作技巧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将古诗词的学习和写作素材的积累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一条独特的学习之路。例如,将诗句创设意象引用到作文中,或抒怀或例证,并在具体引用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这不仅能拓展文章写作思路,还能增加作文的文化意蕴。
三、仿用创新增强作文语言的感染力
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仿用能力,通俗一点来说,仿用能力就是根据一个著名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写作过程中要注重仿用与创新,将其训练成一种基本的写作能力。模仿别人的好句子,或者仿写创新几个好句子,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可圈可点,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
例如作文《一蓑烟草任江平》的开篇,模仿《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时间的流逝,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并自然引出庄子,亮明主旨,让读者眼前一亮。又如作文《绽放自己的光彩》模仿“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类名句,使句子精彩纷呈,蕴含哲理,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但要注意,这种仿用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内容单一,要采用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围绕多个主题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在内容、行文思路、语言、写作方法上多方尝试,以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简言之,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模仿别人创造的方法或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也符合写作的规律,是学生提升作文能力的必要举措。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只有在前期坚持不懈地广泛积累写作素材、立足范本多加模仿,才能逐渐让文章具有创新性,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