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析
张群卉
摘要:国际商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教材选用难度大,互动式教学应用较少,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提出可以采取整编教材、加强互动学习和扩充考核方式等策略来提高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商务;双语教学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rses is not only Chinas initiative but also a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selection of text book, and the form of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we can adopt strategies such as integrating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expanding examination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se dilemmas, promote mutual help and mutual assistance among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and jointly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ilingual Teaching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 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到我国本科院校学习。这为我国本科院校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1]。一方面,这些留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并不会英文,中文水平也较低,而双语教学中大多数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教授方式,这无疑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难度[2]。另一方面,国际商务较宽的知识面、细致繁杂的涉外情况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再有,中外学生对文化、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认知存在多样化的特点。这就使得如何降低学生语言障碍、有效促进中外学生交流和提高国际商务双语学习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商务课程的特点
(一)涵盖知识面广
“商务”指的是“商业上的事务”,内容宽泛。可以说,除了纯粹的生产环节外,市场调查、生产计划、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流通、交易、消费等商品经济链都属于商务活动(张仙锋,2012)[3]。“国际商务”则主要是指超越国界而产生的围绕企业经营开展的事务性活动,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或投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等。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国际商务活动往往比国内商务活动更加复杂,所遭遇的问题也更多。这就为以国际商务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商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有国际商务教材来看,国际商务教学内容一般都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区域经济、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政治、宗教等多个领域。一般本科院校在做培养方案时,都会将国际商务课程放在这些相关课程之后开设,以便学生能较为轻松地掌握这一跨学科课程,为将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以涉外为主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国际商务中关于国际贸易和投资、全球货币制度、国际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以及国际企业的运营等诸多核心问题都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4]。强调不同国家或社会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
(三)应用性较强
虽然国际商务课程强调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但并不是为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而是要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东道国和母国在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惩罚制度上存在差异时,是应该遵守母国标准还是东道国标准?文化相对论建议“入乡随俗”,采用东道国标准;实用主义伦理建议根据污染排放和治理的成本、收益和风险进行衡量;而道德论者则会要求时刻遵守母国的行为标准。通过对这些理论本身的优缺点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最终使学生选择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这类难题。因此,国际商务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国际商务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鉴于国际商务课程的上述特点,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很多高校都将其设定为双语课程,以培养具有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商务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特定的几种教学模式。
二、国际商务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Bilingual”,直譯为“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而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讲授课程。根据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差异,可以分为三种模式:1.浸入型双语教学,即单一使用学生的非母语进行教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只是用单一的非母语,但是却不同于一般的外语语言类课程。两者的定位有较大区别。具体说来,语言类课程侧重对语言本身的学习,课文更像是语言的一个应用实例,而浸入型双语侧重于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语言更像是一种工具。2.保持型双语教学。在学生刚入学时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随后逐渐将部分课程改用非母语进行讲授。这种双语教学方式不仅给了学生缓冲和适应的时间,也为学生双向思维的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难度相对较低。我国虽然大部分地区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但由于语境较为缺乏,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能应用自如,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也就为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所青睐。3.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在刚入学时全部或部分采用母语进行教学,随后逐渐改为仅用非母语进行教学[5]。相较于浸入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给予了学生一定的缓冲和适应的时间,难度相对较低。但相较于保持型双语教学难度稍高。由于学生非母语水平的差异性,转换的最佳时机很难准确把握。
借鉴这种双语划分的方式,我们将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也划分成三种模式:1.纯外语式教学。即一开始就全部使用外语开展国际商务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材也选用英文原版。2.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课外作业、综合复习、考试考核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一部分使用中文完成,一部分使用外语完成,或者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完成。教材可以选用英文原版,也可以选用中英文结合的版本。3.一开始使用中文,随后逐渐加入外语,最终全部使用外语教学的方式。在这三种模式中,第一种难度最大,第三种次之,第二种最简单,也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喜爱和采纳。
三、国际商务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很多人从小学就开始英语学习。但由于缺乏英语的语境,英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并不能全部熟练掌握。而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没有学习过英语,这就为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的双语教学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一)教材选用难度大
在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中,有英文原版教材与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两种可供选择,各有利弊。原版英文教材可适用于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中文的比例可根據需要自行调节。问题在于,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够好,加上国际商务中专业词汇较多,学起来难度较大,也很容易导致学生过多关注英语词汇而忽视了国际商务知识的学习,使其变成一门英语专业课。中英文的双语教材可以为学生节省大量查找英文词汇的时间,使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上。但由于中文相对于英文更加容易阅读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的时候只看中文不看英文,或者能不看英文就不看英文,使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时候难得挑到一本难度适中的教材,教学效果也较好,可是由于大部分学校对教材的出版年限有规定,如必须使用近三年的教材等,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在一两年后重新面对选择教材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编写出一本体系完整、英语难度适中又能及时更新的教材是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互动式教学应用较少
国际商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基础理论大多可以应用于实践,案例分析也较多,非常适合师生互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却应用的比较少[6]。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英语的听或者说方面有较大的困难,难以跟教师互动。二是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较少,不知该如何分析问题,无法开展互动。三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双语授课的国际商务课程本身就不感兴趣,缺少互动意愿。四是互动效果较差,或者授课任务很紧,导致教师后期没有时间来进行互动。
(三)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考试,以开卷或闭卷答题的形式进行。另一种是考查,形式比较多样化,可以用笔试或口试、提交论文、提交研究报告或其他课程相关材料等方式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出于简单、公平、公正等问题的考虑,仍然偏好于采用传统笔试答题作为考核的方法[7]。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教材,对掌握国际商务知识、提高英文翻译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但对于促进学生提高英文表达能力、英语听力水平以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作用却不是很明显。很多学生在听课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放弃听课,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教材,以求最终笔试取得好成绩。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合理整编教材
教材选用难度大的关键点在于各教材各有优缺点,很难找到一本完全适合的。而学校对于使用近几年教材的规定更是加大了教材选用的难度。因此,建议学校给予任课教师更多权限,让其指定一定数量的英文原版和中英文版的双语教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文水平和兴趣爱好从指定数目中订购不同的教材。在正式教学开始前,任课教师将自己的授课计划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至于因教材不同而找不到相关内容,盲目听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由于英文水平参差不齐而对教材产生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对不同编写风格的偏好,而且可以在不断增加新近出版数目的同时,保留以前的一些经典老教材,让学生有机会去比较、了解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的变化。
(二)分组互动教学
虽然互动式教学在国际商务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少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现在的高校一般都是大班上课,教师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尤其是非英语系国家的留学生语言各异,教师也不能一一为他们定制不同的双语教学。但是学生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或者教师对每一组学生的照顾和交流却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可以以学生的风俗习惯、性格爱好、英文水平、经济管理基础的牢固程度等因素作为分组的依据。尽量让每一组的学生优势互补。每次课结束前,由教师公布一个话题,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在第二次上课时,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展示结束后,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该组成员负责回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将话题引入到教学进度上的内容中。例如,每一组可以包括来自不同国家、英文水平具有差异、经济管理基础扎实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讲授文化这一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分组去了解不同企业和国家的文化变化;小组成员内部可进行分工,分工为查找资料、意见归纳整理、做PPT、英文演讲、问题回答;最后教师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肯定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观点,并将话题引入到文化的内涵、影响因素、对经济的作用或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来。
(三)实施多样化考核
课程考核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二是通过提前公布考核方式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表现。因此,大多数学校的总评成绩都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根据国际商务课程的特点和双语教学的模式,期末成绩的评定依据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用英文来表达这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平时成绩可以根据小组成绩,以及学生在该小组中所分担的工作、完成的程度、课堂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小组成绩则可以根据团队分工和协作情况、阐释问题的清晰度和全面性、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评定。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以个人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选择合作伙伴、合理进行团体内部分工能力,增强相互协作、学习和帮助的意识,为将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培养好的思维方式和交际、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仙锋.网络贸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9.
[2]查尔斯·希尔.国际商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0.
[3]赵蕾.关于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128-129.
[4]陈静红.关于提高高职双语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问题探讨及应用——以国际商务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23-24.
[5]郑国姣.留学生“国际商务”全英文教学实践与体会——基于对分课堂分析[J].科教导刊,2018(2):106-107.
[6]高宇航.慕课背景下《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35):190.
[7]吴国初.“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途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12.
(责任编辑:张彤彤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