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陈小玮
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用象征三军会师的三面红旗样式做成的门楣上,书写着毛泽东说过的两句话,一句是“会宁好地方好地名啊”,一句是“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先后会合,不仅标志着长征的胜利,也揭开了中国革命史新的一页。
汽车从定西通往会宁的高速路上下来,就能看到一条正在建设中的很宽阔的道路。司机说,这条路直通红军长征会师旧址,10月份将开通,以后去旧址就不用再从北边绕进县城了。
今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会宁为迎接即将临近的纪念活动,正忙于整治县城环境。
在会宁,到处都能看到会师的印记。两条最长的南北主街,一条叫长征路,一条叫会师路;街头路灯上的装饰是代表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出租车车身上也喷着三面红旗……
会师塔是会师旧址里最显眼的建筑,红色塔身,绿色飞檐,强烈对比的色彩叫人过目难忘。会师塔修建于1986年,是为纪念红军长征会师五十周年而建的。该塔11层,高28.78米,下面9层是三塔环抱,至第10层合为一体,11层收顶。塔正面中间的大字“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篆刻在16米高的汉白玉上。
记者抵达会宁,正是临近“七一”的日子,来此参观的团队很多,有的团队正在会师塔下向英烈敬献鲜花,并重温入党誓词。
从会师塔到对面的会师纪念馆,要经过一座三军会师纪念雕塑。从会师塔向西望去,可以看到会师楼以及楼下的会师门。该门原名西津门楼,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1958年更名为会师门。1987年,因地基下陷致楼壁破裂。现在所见的会师楼及城墙城门,是1989年在原址依照原貌重建的。
攻 城
1936年10月2日破晓时分,会宁城被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骑兵独立支队突袭攻占了下来。
会宁县位于陇中地区北部,北靠靖远,西连定西、榆中,南接通渭,东邻静宁和宁夏西吉县,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地。县城坐落在祖厉河畔,由国民党新一军第十旅一部和县保安队防守。
时任骑兵团政委夏云飞在《打下会宁城迎接红二四方面军》一文中回忆说:1936年5月,骑兵团随红一方面军西征,在甘肃与宁夏交界的地方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9月30日,在宁夏同心的夏云飞接到战斗任务,10月2日打下会宁城,迎接红二、四方面军。
“当晚十一点三十分,全团4个连队经过四个小时的急行军100多华里,于凌晨四点到达指定隐蔽地点。第二天又一番急行军,于10月2日凌晨三点,抵达会宁县城北一个村庄,该村庄离县城只有十余里。部队经向群众了解得知,会宁城门早上五点开,且白天一直开着,老百姓可随便进出。分析这些信息可知,会宁守军并没有特别的防备。”
夏云飞将攻击时间定在五点半。骑兵团向城墙逼近,已能看见城墙上来回走动的哨兵了。利用城门打开之机,红军扬刀策马,分别冲向县城的北门和西门。
一二连战士冲向北门时,看到一个班的敌人正向城门洞急跑,似乎是想关城门。前卫排一阵机枪扫射,战士冲进了城内。二连的一个排迅速占领了制高点城门楼。敌人在红军突袭下乱了阵脚。
三连由西门杀进,与一二连形成夹击之势,将敌人卡死在学校附近的街巷内。短短十多分钟激战后,保安团一个营和县保安队被击溃。一个小时后,即全歼守城之敌,占领了会宁城。
“这场战斗,共击毙敌人10余人,俘虏300多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我方无一人牺牲,仅有几名战士及一名参谋受伤。”夏云飞回忆说。
张元和是宁夏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人。1936年6月的一天,彭德怀率领的西征红军到达他们村。不久,他参加了红军。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七十三师二一七团一营四连,在连部当传令兵。三个多月后,他亲历了攻打会宁城和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宁会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1936年8月底,为策应红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红十五军团奉命以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和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特别支队。9月下旬,红七十三师经今宁夏西吉县硝河城,向会宁、静宁进发。红二一七团在团长刘子炎、政委曹广林的率领下,比军团直属骑兵团提前两天出发,靠两条腿徒步急行军。这也是张元和生平第一次的奔跑行军,他咬紧牙关,一步不落地跟在连长身后,随时传达连首长的命令。
在骑兵团独立支队攻击县城时,张元和所在的红二一七团也赶到了会宁城下,他们顾不上歇口气,立即投入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元和被子弹擦伤了头皮,那是他第一次负伤,但他依然不下火线。
经过向群众宣传,当天会宁城里的商店即开门营业。此前一年,红一方面军曾路过会宁,会宁人对红军有所了解,并不害怕。
抉 择
在会师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每位参观者讲下面这样一段故事。
1936年9月的一天,晚饭时分,在陕西保安毛泽东居住的一孔窑洞内,周恩来向毛泽东请示:“主席,现在二、四方面军即将北上,一方面军也正准备南下迎接。关于三军会合的地点,请主席考虑一下。军委也好提前协调安排。”
“三军会合的地点是要慎重考虑,要选个好地方。”毛泽东作答。
“我和德怀同志商量了一下,认为放在会宁为好。”周恩来说:“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三支主力军在这里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毛泽东听后兴奋起来:“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一个好名字,可人民仍然没有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到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支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啊!”
这段故事有没有演绎的成分,不好确定,但会师纪念馆陈列的一系列关于确定会师地点的往来电报稿,则明白无误地佐证着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确实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和任务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193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制定《静(宁)会(宁)战役计划》,明确指定了三方面军会师的地点,要求红一方面军向西兰大道静会段挺进;红四方面军迅速北进,先占领静宁、会宁、定西等地,控制西兰大道;红二方面军出陕南、宝鸡一线牵制敌人。三个方面军在运动战中联合打击胡宗南部,进而提前完成会师。
9月18日,在中共西北局讨论贯彻党中央北上会师指示精神的峨县三十里铺会议上,张国焘提出红四方面军从兰州以西的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先取古浪、红城子地区,而后进占甘西,向西实现打通苏联的计划。他认为胡宗南部队正向天水一线运动,红四方面军北进静会,在西兰通道地区与敌作战不利,畏敌思想严重。朱德、任弼时、陈昌浩等西北局多数成员则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先夺取宁夏,第二步再进占甘西,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意见,确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纲领。
会后,红四方面军开始向静宁和会宁地区转移。其间,张国焘公然违背集体决议原则,赶赴漳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驻地,竭力阻止红军北进,并令已到达通渭地区的先头部队调头西出洮州。
9月26日、27日,中央连续几次急电,明令停止西进,指出“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完成)任务之危险”。在中央电令和西北局多数成员的坚决斗争下,张国焘才被迫放弃西进计划。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联名回电中央:“决仍照原计划东出会宁,以会合一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动,先头(八)日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
9月29日,红四方面军开始实施以会宁会师为目标的《通庄静会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分六路由甘南向北面的通渭、庄浪、会宁和静宁北上。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四军十师在会宁附近的青江驿、界石铺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会合。随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占领通渭,使红军总司令部顺利地通过了西兰公路。
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人抵达会宁。
会师馆前馆长马进林经过研究,认为中央将会师点确定于会宁有四个原因。首先,会宁与靖远(在甘肃境内)接壤,北临黄河,是红军渡河实施“宁夏战役”的必经之地。“当时,夺取宁夏,打通国际路线是中央确定的三个方面军会师以后的主要军事任务。红四方面军计划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合,最后确定渡河地点在靖远、中卫(在宁夏境内)之间,所以红军必须在会宁地区集结,做好筹集物资、造船强渡黄河的准备工作。”
其次,从敌人的兵力部署来看,相对于附近城市,国民党军队在会宁的防守力量较弱, 当时县城只有一个营和县保安中队共300多人驻守,便于一举占领。而国民党胡宗南部还在天水一带,离会宁180多公里。加上会宁境内山塬交错,山大沟深,利于红军隐蔽。
第三,1935年秋,红一方面军曾路过会宁境内,经过广泛宣传,群众对这支军队有初步了解,群众基础比较好。
第四,会宁是陇中大县,地广人稠,村落密布,民风淳朴,10月正值秋粮成熟季节,红军在此会师,有利于补充给养,整装赴命。
联 欢
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一纵队第四军一部到达会宁,同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胜利会合,拉开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序幕。
老红军周志先1936年4月入伍,三个月后就离开陕北西征。当时,他是陕北红军红五团的一名打旗兵——跟着指挥员,负责将旗子插在占领的地方。
10月7日这一天,周志先所在部队住进顺宁小镇。第二天,他们接到通知,得知红四方面军要路过顺宁,他们马上去搭彩棚、写标语、设水站、摆桌子。10月9日上午十点多,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从远处走来。
而在时任四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兼直属纵队司令员杜义德的记忆中,他们与红一方面军的会合则颇具戏剧性。“正在急行军途中的夜里,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歌声:‘哎呀哩,毛主席领导好主张,打得敌人叫爹娘,哎呀哩……”
“兴国歌!兴国歌!”很久没有听见这首在根据地流行极广的民歌了,忽然听到十分亲切。有人情不自禁地学着江西老表的腔调呼唤着:“哎!同志哥哟—”
前面不远的山包上,跑来二十几个人,刚才正在边擦武器边唱着的同志,边跑边问:你们是四方面军的同志吧?
“是啊!是啊!你们是一方面军的同志吗?”
两边的人一边激动地问着、答着,一边向对方跑去,整个山包一片欢腾。
激动之余的杜义德,竟把一个小战士抱起来转了几个圈,放在他骑的马背上,想让他骑骑马。小战士不好意思地从马背上滑下来说:“首长,还是您骑马。我年轻,走得快!”
部队就像决了口的洪水,向会宁城涌去。同时到达的还有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和步校3000多名学生,以及第四军和三十一军。
1936年10月10日,黄昏时分,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文庙大成殿前举行了会师联欢会。战士们用门板搭起临时主席台,讲台则是大成殿内的供桌。“部队穿着整齐的服装,带着背包,扛着锃亮的武器,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会宁城文庙前,参加了庆祝会师联欢会。”杜义德在其文集中回忆道。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参加联欢会的有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二师,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和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的代表,共约六七百人。群众也来了不少。
会师代表们先在文庙前照了一张会师合影。最前面摆着一排从敌人的手里缴获的“勃朗宁”机关枪,前排的人坐在地上,第二排蹲着,朱总司令、徐向前他们坐在第三排的凳子上,杜义德在靠近边边的凳子上就坐。后面还有好多排……
文庙里边大约能容纳四五百人。受条件限制,会场布置得简单朴素。主席台上方挂着红布横幅,贴着“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字样。会场周围贴着“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热烈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打日本救中国”、“打蒋贼救西北”、“打土豪救穷人”等标语。
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陈赓等领导同志在主席台就坐。由于人多会场小,外面也坐满了人。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徐向前总指挥首先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同志们!今天,我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了!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会场里报以热烈的掌声)。徐总指挥接着说:今天的会合,不论在任何人眼里看起来,都是一个惊人的胜利。“我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现有人数是较过去少了,但个个都经过千锤百炼,人人都是中国革命的精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战斗力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强了。”
接着,陈昌浩、陈赓同志相继做了讲话。
最后,朱德总司令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讲话。他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道:红军的长征,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锤炼了自己,而且扩大了党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种子。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团结,指出只有加强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今天,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了,就更要团结一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并肩作战,打败我们共同的敌人。”
为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0月10日这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署发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通电》说:“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谨以热烈的敬意与欢跃的贺忱,以致我们的民族英雄……”
《通电》还指出,“我们在这一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
两个多钟头的联欢大会结束后,部队进行了会餐。
先期到达会宁的红一方面军为迎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准备好了干净的房子,可口的饭菜,还给红四方面军送来大批的粮食、肉菜以及柴草等,送来了红军被服厂赶做的冬装。特别让他们感动的是,还送来了战士亲手制作的慰问品—毛衣、毛袜、手套、鞋子等。这让两个方面军的官兵都想起了一年多以前,在夹金山北麓那个叫木城沟的藏族村庄里他们各自经历千难万险会合在一起时的情景。红四方面军官兵为红一方面军送来的也是毛衣和毛袜。
其实,当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于会宁城的时候,红二方面军正冒着敌机的轰炸在强渡渭河。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三大主力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部会合,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