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
毛艳艳
【摘 要】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国的流传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民歌艺术伴随着时代气息与人民的精神面貌越来越焕发着光彩。民歌艺术在承载着人们对生活渴望的同时也渐渐的推动着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艺术审美水平。
【关键词】民歌;舞台实践;舞台美学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23-01
一、中国民歌艺术的概述
(一)中国民歌艺术的审美特点。中国民歌的演绎是通过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来传达不同地区的不同人文风情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个性鲜明。而民歌的表现也是独具风格。如藏族雪山间的《天路》,雄浑旷达,情意浓厚,富有节奏的韵律悠扬奔放;也有那独具地方特色的云南茶马古道上的《小河淌水》,是一首马帮爱情的绝唱。中国民歌源于人们的生活,以最纯真质朴的艺术歌唱传达着最为原始的人性之美与人情之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歌艺术也在人民喜闻乐见的审美要求中渐渐改变着发展着。
(二)中国民歌教学的舞台教学实践现状。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在近年来的舞台实践教学中,人们渐渐摒弃了民歌在唱法及门派上的不同,兼收并蓄,共同交融发展,更好地促进了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然而,在民歌的教学与舞台实践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忽视民歌在艺术审美上的韵律美,同时在商业化利益冲击的时代,为了迎合大众并且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优秀的民歌艺术遭到破坏,损失了原有的艺术美。
二、中国民歌的美学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是人们对于美的一种享受,而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的民歌自然也要在审美上注重优化提高,才能符合人们对于美的需求。简单来讲就是指民歌的美学艺术。民歌艺术是一种通过唱词用声音来传达的有韵律的情感性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进行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教学的实践中,声音、情感、歌词、韵律都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
中国的歌唱形式多种多样,虽唱法各异,却都和谐唯美,受人喜爱。民歌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性格的特征,因此,在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讲究歌唱的技巧运用,训练出完美的声音调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语言丰富的民族,将语言的表演融于歌唱当中,用最有韵味,最能解释中国的语言来表达传播中国之美。语言文字也可以使得民歌在音调、音长及音律上起承转合,平仄对仗,加强民歌的音乐美。
在舞台表演中,演员的体态动作,行为目光以及风度气质也是决定一场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例如在表演《天路》时,歌者如果身着藏族服饰,且歌且舞的从貌似寺院山门的舞台中央高台上款款而下,双臂舞动水袖,伴着透亮清澈、甜净质朴的歌声,就会不禁令人联想到青藏高原湛蓝的天空及青藏铁路给藏族同胞带来的生活和精神变化。
音美传于耳,表演美于目,心美在于情。因此,要现实民歌的艺术美感耳、感目、感心。从民歌的深度上挖掘歌曲内涵、从而理性思考民歌中所寄予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意识和审美志趣,将歌曲与自己的内心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美的意境。
三、如何发挥舞台美学在舞台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的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中国民歌的独特性,从而进行深入的分析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把握民歌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决定中国民歌的声音、唱词、表演及情感上的技巧训练。
(一)深入理解作品。民歌是人们共同的情感的寄托,所以在舞台实践当中,充分了解一首民歌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以及它个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内涵,从而来体会一首民歌的审美意趣就要简单很多了。
例如在了解山西民歌《走西口》时要知道它所反映的是年轻的妻子送别丈夫走西口离家时的情景以及在年复一年的分别中的无奈。
(二)发挥想象力。民歌是一种以歌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所以无论是在创作、演唱还是在欣赏的过程中都需要人们充分的发挥想象来联想歌词中所要诉说的故事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自身的想象来诠释和理解音乐。
(三)创新与继承结合。中国民歌的发展之所以有这样辉煌的成就,正是传承、借鉴与创新的结果。在民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今天,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借鉴和吸收的民间音乐素材和科学的发声方法,时刻与时代紧紧相连,同时在创作技巧和创作思路与历史相结合,充分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将民歌艺术更好地发展与传播。
四、总结
在中国的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的不断探索、研究中,提高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丰富中国民歌审美特征和美学内涵,增强我们对民歌的了解,让我们更有兴趣探究民歌,将中国的民歌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王元鹏.谈中国民族声乐审美特征[J].音乐生活,2010.
[3]于洲.谈美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J].音乐生活,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