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工作的实践研究

    周利秋 吴玲 王馨 刘颖

    摘要: 新时期教师工作实践包括教师职业作用定位、角色定位和素养定位三个方面。在实践上要完善保障机制,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坚持以师为本,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弘扬尊师重道,让教师在社会上有荣誉感。

    关键词: 教师;定位;实践要求

    Abstract: Teachers working practice in the new period include three aspects, the posi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1e,the orientation of roles and the orientation in practice. Requi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so that teachers have a sense of well-being in the post, adhere to the teacher-oriented, so that teachers have a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the career, promote the respecting teachers, so that teachers in the community have sense of honor.

    Keywords: Teachers; Orientation;Practice Requirements

    研究并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是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基础工程,它回答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目标、根本任务、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关于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内容体系当前仍在总结和探讨中。主要集中在青年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兩个方面。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发展[1],涵盖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路径[2]和教育原则、根本任务[3]等内容,从青年思想教育出发,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又涵盖了包含以“文”化之、以“心”化之、以“景”化之、以“情”化之等内容的丰富的隐形思想教育资源[4],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又有利于指导青年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5]。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6],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7],包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传统文化和历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方面[8]。

    然而,教育的过程既离不开教育对象(学生)和教育内容,也离不开教育主体,即教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参与教师节活动、向广大教师致贺信、回复教师来信,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为国家富强、教育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突出贡献,鼓励教师争做好老师。这些讲话和信件蕴含着丰富的教师观,是习近平对新时代教师工作价值的新定位,是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变革相互交织的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时期教师工作的思想溯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尊师重教的根源在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任者在师儒”。因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可见,古人已将教师作为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基石,尊师贵师的思想理念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繁衍中生生不息,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普遍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念,是习近平师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教育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下,坚持教育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提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9]。明确党的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劳动者。

    关于培育怎样的劳动者,随着时代和国内环境的变革又不断提出新要求。改革开放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挑战继毛泽东“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后,邓小平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近年来,以人才和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向纵深拓展,思想道德教育被摆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立德”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树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专业素养、世界眼观。

    关于怎样培养劳动者问题,我们党尤为重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邓小平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0]因此,要将教师,特别是好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人才的组成部分,要加倍尊重、珍视。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更为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教师作用,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有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通过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生活,提升教师社会地位;通过恢复和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提升教师学术地位;通过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障教师法律地位。2010年教育部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划,成为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师本质、教师作用、教师地位等方面的论述和实践是习近平教师观形成的主要思想来源。

    二、新时期教师工作内容体系

    习近平在2013年教师节致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提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他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就是要把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勇于承担使命、敢于担当重任就是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坚持“三个塑造”和“四个自觉”,重视自身素质建设,做“四有好老师”,习近平关于教师的这些论述涵盖新时代教师队伍的作用定位、角色定位、素养定位,构成习近平教师观的核心内容。

    (一)教师职业作用定位:教师是兴国之本、兴教之源

    教师是兴国之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是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发展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落實,就是要中华民族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影响世界、引领世界、改变世界。就是要人民生活得以保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国人们的共同奋斗,更离不开劳动力强国的有力支撑。归根到在于人才培养,在于教育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脑科学、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一批新科技成果的创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发展机遇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治久安。面对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提出和国际社会科技领域新成就带来的挑战使教育的基石地位、教师的基础性作用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以师为本,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党作出的现实选择。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更加突显”,“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教师是兴教之源,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让学生健康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师承担的正是培养人的重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牢固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依靠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抓好课内课外两个育人主战场要依靠教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依靠教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本届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人生多彩、梦想成真人民首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有学上”,更要有“好学上”,“要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学有所成”[2]。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11],教师素质高低是决定性因素,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科,更没有一流的大学,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教育领域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四个引路人

    教师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品格和能力,包括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创新精神、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品格和能力的形成是习得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经历感知、了解、认同而逐步内化的,是需要引领和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品格高尚、知识丰富、思维创新、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慰问师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品格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指向正面人格。锤炼品格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节、“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正都是良好品格锤炼的写照。新时代,品格锤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除课堂教学中弘扬正能量,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通过志愿者活动的切身体会提升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要让学生吃一些“苦”,设置一些“障碍”,经历一些“磨练”,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在逆境中成长。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品格修养,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锤炼学生。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传播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天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终身学习的劳动者,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成为学生走出校门后劳动力素质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就是要求教师教学的目的绝不仅限于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文字、数字和图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真知的兴趣、教授学生总结规律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生为本,避免“满堂灌”和简单的说教,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将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模式与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按照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四阶段论”,我国已经结束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劳动力素质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具有创新思维的劳动者眼界开阔、善于学习、乐于交流、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陈规,用不同的方法、独到的视角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产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还要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引领中华民族孕育形成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品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教师的教育职责。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之中,引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学生感受在伟大国家和伟大时代成长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学生将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中国力量。

    (三)教师职业素养定位:“四有好老师”

    做好学生引路人的前提是要成为“四有好老师”。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教师素养定位。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會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12]。打造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殷切希望、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

    理想信念引领教师职业方向。理想信念“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13],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14]。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首先心中要有国家民族,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这是“好老师”具有理想信念的基准。其次“好老师”要明确自身承担的教书育人使命职责,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再次“好老师”要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植入每个学生心中。

    道德情操夯实教师职业支柱。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是构成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14],教师要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于教师的师德师风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品行,这是教师职业的首要标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私的强烈情感奠定“好老师”基石,基于这份情感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过程,坚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才能克服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各种磨砺和诱惑,才能将教师职业操守体现在教师尊重职业、尊重学生、尊重自身的实践过程中,成为党和人民信任的“好老师”。

    扎实学识奠定教师职业基石。渊博的知识储备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若想让学生获得一瓢水教师首先要成为汪洋大海。然而仅具有渊博学识是不够的,“好老师”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14]和“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繁华,在知识和教育的领域里“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仁爱之心塑造教师职业灵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知识、思想、真理的传播,灵魂、生命、人的塑造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更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号召力、影响力,更能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交心,影响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

    三、新时期教师工作实践要求

    2014年教师节提出“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后,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八一学校慰问师生,提出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从“受社会尊重”到“让人羡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的重视,是对教师地位的全新阐释,也是习近平教师观的实践要求。培养一批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好老师”关键在于环境创造,让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具体而言就是要创造“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生活环境。2018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印发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对习近平教师观的体现和落实。

    (一)完善保障机制,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

    《意见》提出要:“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重点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首先要完善教师全方位保障,让教师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后获得幸福感。

    1.完善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收入水平明显偏低,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房价,迫于生活压力很多教师难以潜心从教,出现了脱离教师岗位、在社会上兼职或收受礼金等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积极性和教师的幸福感,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制度体系亟待完善。因此,《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提供公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的制度基础。针对农村教师,提出在逐步扩大农村特岗教师实施规模的同时,增加特岗教师工资补助标准,为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提供支撑。

    2.完善教师所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资金投入,完善教师在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在生活上更加舒心、安心,有能力也有底气甘于奉献,不为社会诱惑所动、不为生活艰苦所累、不为养老不足所忧。《意见》特别提出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决乡村教师生活突出问题。如在住房问题上提出加强周转宿舍建设和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要关心生活,优化环境,巩固队伍。

    3.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紧扣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全力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各教学单位的党支部建设,各级党组织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时刻关心每位教师的思想、情感、生活动态,为教师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关爱和温暖。

    (二)坚持以师为本,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

    坚持以师为本,就要把有关教师的一系列工作当成办学治校的根本,把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视为教书育人的本源[4]。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育劳动者,教师是学校职能发挥的核心力量。因此,学校办学要“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1.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体系

    教师评价制度是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表现加以量化,作为教师在职称评定、奖金发放、人事任用、评优先进等精神或物质层面取得成就衡量标准的制度安排。教师评价是教师工作成就的最直接体现,职称评定不仅与教师的收入水平挂钩,更是对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的肯定,是教师在事业上获得成就感的源泉。《意见》提出要从评聘衔接、完善标准、加强聘后管理以及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激发教师活力。

    2.优化学校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依赖教师组织教学,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要建章立制,为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科学研究环境,使学校的管理和运行要充分体现教师意志,落实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满足教学需要,将维护教师权益和关爱教师身心健康落在实处。

    3.搭建教师交流展示平台

    各级教学管理服务部门要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采取教学竞赛、观摩活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让优秀教师有机会将自身教学科研成果和经验与广大教师分享交流,加大名优教师的表彰力度,为教师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增强教师事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弘扬尊师重教,让教师在社会上有荣誉感

    “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将尊重有道之师作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本质内容。“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才能营造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的社会氛围,才能让教师获得荣誉感。

    1.加大名优教师宣传力度

    《意见》提出要开展“最美教师”、“时代楷模”、“名优教师”评选宣传工作,让全社会更广范围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要破除社会上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者存在的轻视教师、权利至上的错误观念,让优秀教师成为全社会推崇的楷模,为教师营造承担起“传道”、“解惑”的社会环境。

    2.落实教师相关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维护教师正当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必须保障和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如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按时获得工资收入、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參加进修培训等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对教师在生活补助、购房福利、医保福利、养老福利和学术休假等方面给予优待政策,让教师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

    3.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教师在紧张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难免遇到情绪问题,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研究显示,我国教师的寿命明显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教师亚健康状态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让教师能够悦纳学生、悦纳生活就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教师每年都有接受体检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讲座,减少教师承担的各类检查等不必要的附加工作,同时要鼓励教师培养工作之余的生活兴趣,积极调整自身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与社会相协调、相适应,不断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易帅东.论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J].北京青年研究,2017(4):14-18.

    [2]李士峰.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体结构与内在逻辑[J].理论导刊,2017(2):73-76.

    [3]柳礼泉,陈方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论析[J].学习论坛,2016(7):5-8.

    [4]胡永新,杨清.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基于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22-26.

    [5]邓永霞.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6):1-3,7.

    [6]魏景荣.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启示[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70-73.

    [7]王东旭.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价值及作用[J].特区经济,2017(10):10-12.

    [8]张慧文.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实践途径[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7(3):6-10.

    [9]张彬.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1.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1.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21.

    [13]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1(4):5-9.

    [1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02).

    (责任编辑:郭丽春)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爱国

    马未都先从“国”字讲起,国字写法至少有二十种,绝大部分今人不识。國为古写,囗中有或,“或”古音读玉(yu),从土部首为域,疆域,“或”划界为國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