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教师基层党组织与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工作模式

鹿伟+马冬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升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日常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推动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发展,组织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与大学生党支部建立“1+1”合作共建关系,实施“灿烂星空”教育计划,既充分发挥教师党组织的学术特长、教育专长,又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发展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发展目标。
提高教师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客观性
(一)目标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以及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教师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已经变得时不我待。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创新制度建设、组织形式、实践内容,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教师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束缚
建设“服务型”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束缚:
1.工作时间的不统一
受高校教师工作模式的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独立和分散,不利于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集中安排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影响了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质量和效率。
2.教学任务的差异性
由于高校专业课教师主要围绕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开展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主要围绕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实践辅导。教师党员教学任务的差异性,影响了教师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科研压力的沉重性
由于高校教师不仅承担专业性的理论教学,而且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相关工作占据了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高校对教师的相关评价机制主要围绕科研工作展开,这也进一步挤占了教师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时间。
4.党性教育的不完善
高校的教师党员和教师基层党组织,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贡献毋庸置疑。但其中也存在极个别教师,尤其是极个别教师党员的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忽视组织生活的必要性和严肃性,不仅影响了高校教师党员的整体形象,而且也不利于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完善和发展。
5.活动经费的不到位
经费紧张,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日常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对于党员人数比较少的党支部而言。虽然各级党组织也在逐年相应的增加基层教师党组织的经费划拨,但随着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的攀升,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经费问题,仍然困扰着相关组织生活的开展。
6.领导部门的不重视
由于高校领导和领导部门更加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对而言,教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和活动内容,就成为了高校领导容易忽视的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制度、活动和管理,需要高校领导和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督促。
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和先锋模范,完善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发展和制度创新,又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与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合作共建,从根本上有利于促进教师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推动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思想
青春期的大学生党员和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无论在大学生新生党员的入学教育,大二学生党员专业发展的平台建设,大三学生党员的深度辅导,还是大四学生党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都需要教师党员在思想上的引领和教育。
(二)专业
专业知识的专业化、专家化、学术化、理论化是高校教师党员的专长,传道授业也是教师党员的天职。在党支部合作共建的过程中,推行“导师组”“实验组”“项目组”的培养模式,为实现 “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一条必由之路。
(三)实践
大学生在高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虽也有相关实验室的技能锻炼,但距离社会实践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知识转化、社会竞争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支部共建的组织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弥补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的缺失和社会经验的不足。
(四)平台
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创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竞争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针对性的平台支持和政策扶植,支部共建模式有助于双方各取所需,发挥教师党员的智力优势、专业优势、组织优势、技术优势,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既为教师基层党组织提供了一个丰富组织生活的制度创新模式,又为教师党员提供了一个创新教育制度的途径。
实施“1+1教学相长”共建双赢模式的制度支持—“灿烂星空”计划
(一)组织形式
在教师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合作共建模式下,以自愿、平等的形式,建立针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党员导师”“党员导师组”“党员实验组”“党员项目组”,实现教师党员对于大学生党员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项目化”“专业化”的辅导和帮扶。
(二)活动目标
以大学生党员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兼顾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成熟、社会实践、平台支持、职业发展等方面,依托教师党员的专业和特长,灵活多样地开展2个支部的合作共建,确定2个支部组织建设的日程和进度。
(三)工作内容
1.“启明星”计划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教师,在大一年级新生党支部的建设中扮演“启明星”的角色,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课教学、班团委组织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启迪着大学新生的心灵,展现着高校教师的魅力。
针对大学新生的彷徨和无助,教师基层党组织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可以采用党支部层面的“一对一”(一个教师党支部+一个学生党支部)或“多对一”(多个教师党支部+一个学生党支部),也可以采用党员层面的“一对一”(一名教师党员+一名新生党员)或“多对一”(多名教师党员+一名新生党员),配合新生年级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从新生党支部入手,辐射新生各专业班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积极展现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能力。
2.“信号灯”计划
褪去大一年级的青涩,大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无论来自专业、兴趣、社会,甚至家庭的影响,大二年级的学生都需要教师方向性的引领,并带领他们走过最初、最难的过程。“信号灯”代表着方向,这里既有学生的愿望,更有教师的魅力。
在教师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合作共建模式下, 积极引导二年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广泛拓展知识范围,积极开拓活动领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多层次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党员在“党员导师”“党员导师组”“党员实验组”“党员项目组”的组织形式下,根据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特长,依据“一专多能、量力而行、全面发展、智勇双全”的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兼顾理论、实践、为人、处事等相关发展要求,为升入高年级确定发展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和积累。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锻炼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社会阅历积累……每一项都可以发挥教师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党员的聪明才智。
3.“烛光”计划
大三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专业教师的作用更加明确,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平台或风帆,去尝试或坚持自己选定的专业方向或专业领域,“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正体现了教师的伟大。
在此阶段,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的奉献精神,在与辅导员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坊”“大学生生涯人物访谈”“大学生、教师面对面”等相关专项活动,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勇敢地实践自身的选择,同时结合教师自身发展经验、专业平台、社会积累、人生阅历,对于大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导师制辅导,无论是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深层次发展,还是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的专业化锻炼,以及大学生高水平学历的深造,甚至大学生创业、专业证照的考试、公务员考试的准备等,都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基层党组织和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4.“灯塔”计划
大四年级是学生收获的时光,更是教师丰收的日子,无论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人生生涯规划,很多教师都是学生人生发展的“灯塔”。
大四年级的学生和学生党员已经开始迎接步入社会的兴奋和悸动,但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他们除了渴盼,还有犹豫,教师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党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化解未来职业生涯和人生生涯的困惑,而且还可以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领路人和领航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发展方向,教师基层党组织可以围绕大学生就业、大学生考研、大学生出国、大学生创业等相关领域,集合各专业教师,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院校,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订单式的专业培养和教育。同时根据具体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专项帮扶和引领。
建设“1+1教学相长”共建双赢模式的创新意义
(一)组织建设的创新
首先,可以完善教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提高教师党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对大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引领和帮扶过程中,反过来促进教师党员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其次,可以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与教师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党员的合作共建,提高了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进程和效率。最后,可以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既丰富了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又在大学生党支部“红色1+1”的基础上,开辟了教师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 共建双赢模式。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
首先,高校的教育模式不是只有专业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还可以挖掘教师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资源,积极开辟教学的“党建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党建课堂”的理论、时事特色,而且还可以继续延伸“党建课堂”的专业范畴和社会职能。其次,通过建设教师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共建双赢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专业诉求、心理特点、发展目标,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发展目标。最后,根据不同教师党员的专业和特长,成立的不同类型的“党员导师组”“党员实验组”“党员项目组”,可以满足大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发展方向。
(三)思维定式的创新
建设教师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共建双赢模式,有利于突破原有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式,不仅丰富和充实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内容,而且还打破了原有的教师基层党组织和大学生党支部各自为政的党支部发展固定模式,实现了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目标。
(四)发展目标的创新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设教师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1+1教学相长”共建双赢模式,为建立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提供了一条实践途径。
通过建立教师基层党组织与大学生党支部的“1+1”共建双赢组织模式,既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又进一步创新了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智力基础,同时客观上也充实和创新了教师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和制度建设。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