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双慧眼
摘要:古诗词具有形象的语言美和强烈的抒情性,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针对江苏省高考古诗词考查的方向及现实教学中古诗词学生做题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考古诗词题答题策略。
关键词:高考;古诗词阅读;策略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学生要能够掌握常见的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能够体悟古典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在这一要求中很明确地指出了高考试卷中对古诗词的考查方向。同时新课标中也指出了高中生应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思维提升、审美意识培养和文化的传承。无论从新课标还是考试说明中都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学习要强化对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考试中,古诗词鉴赏却成了学生失分的重灾区,下面笔者根据学生的失分情况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备考意见。
一、古诗词鉴赏失分的原因
(一)知识不足,读不懂文本
高中阶段对古诗词的考查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它从课内文本逐步向课外拓展。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古典诗词常识。笔者将近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考查的古诗词素材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
从江苏卷高考诗词鉴赏所选的素材来看,题材上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送别诗,有闺怨诗,有生活杂感等,这就需要学生全方位对其进行把握。
(二)审题不准,读不清文题
从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题的考查方向上来看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问法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由原来的“某一联运用哪一种修辞”变为“鉴赏某一联的妙处”;形象概括题也从以前的“简要概括”变为“简要分析”;情感题从以前的“情感概括”变为“情感变化”。这些方面的变化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精准地解答。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存在如下情况:
问题: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学生回答:颈联作者借助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意象,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学生解答的情况来看,其很明显犯了审题不清的错误,致使整道题目不得分。本题要求学生从写景的角度去解答,该生没有弄清答题方向致使其答题的时候只是在翻译颈联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三)概括能力不足,答案内容不全
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题近几年从题型上来看,都是以两道综合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题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两道简答题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由于学生平时缺少对文本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训练,致使其在解答的时候会出现“概括不力”“答案不全”的现象。例如:
问题: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学生答案:上阕写了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最后不得志大的人生经历。
很明显这位学生对文本还是能够理解清楚的,但是由于平时缺少对文本分条缕析的概括致使其在答题的时只是在罗列事件。学生没有分条缕析的概括能力常常在答题时将答案点漏写。高中语文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答题目的时候也必须具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做到分条别列地解答。
二、应对考场古诗词鉴赏的三大关键
(一)借一双多向解读文本的慧眼
学生对古诗文文本的解读是解题的关键。只有看懂了文本,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去解答问题。所以,学生第一步需借给自己一双慧眼,全面地解读文本。在考场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抓住诗歌的诗眼。“诗眼”也就是一篇诗歌的中心,透过它,我们可以迅速地解读出文本的实质内涵。“诗眼”一般通过诗歌的标题显露出来。在标题中,我们可以看见作者所要做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透露出作者的情感。比如,2015年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在标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时间是“秋日”,所做的事情是“窦员外崇搬进了新居”,然后学生可以围绕这些信息,从诗歌中去找具体的内容进行文本解读。
其次,紧扣“情语”和“景语”。诗歌中借助景语往往是为了间接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可以抓住“景语”和“情语”之间的关系来理清诗歌的脉络,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比如,2017年江苏卷《秋兴》,在试题中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情语”,学生明确“中年多病、空许国”之后,再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景语”,学生明确“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景语”在这里的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概括出作者在这一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借一双全面审题的慧眼
首先,学生要能够明晓常见的考题有哪些。弄清所对应的考点、常见的设题方向、答题方向等。
其次,学生要能够对例题进行区分。从例题中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明确答题的方向。比如,2014年和2015年同样考查表达技巧,但是在设问方式上是有区别的。2014年问的是“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2015年问的是“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这两种问法在解答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后者侧重明确手法的运用,前者除了写出具体的手法之外,还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出妙处。如果学生不能明确这两种设题的区别,就很容易出现答题不知所云的情况。
(三)借一双准确答题的慧眼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江苏卷诗歌鉴赏命题来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在答题上还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答题需要有规范意识,弄清答题的核心点。
首先,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解答。江苏卷2015年考题“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主人品味高雅,新居周围景色优美,宾主志同道合。”
很明显,参考答案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该题。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也应有这个意识,不同角度可以是时空上的,也可以是叙述主体对象上的,还可以是不同层面的。答案点如果从不同的层面去解答也就避免了答案点重复。
其次,从江苏卷的参考答案上看,答案力求简洁明了。在考场上许多学生在概括时语言表达不够简洁。所以,在平时鉴赏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遇到“花、鸟、虫、鱼”,学生要联想到“自然”;遇到“春花、秋月”等意象,学生要有意识地结合语境联想到“伤春悲秋”;遇到“杜鹃、归雁”等意象,学生要有意识地联想到“思乡之愁”。
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上加以强化。同时,考场答题又是一个技术环节,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后,能够具有一双慧眼,做到精准看题,准确答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解读文本、精准审题、准确答题,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做好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
参考文献:
[1]杨振虹.高考古诗阅读三步法[J].学周刊,2013,(2) .
[2]高建忠.在学会作答之前——高考古诗阅读鉴赏教学策略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0,(2).
[3]肖海英.浅谈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8).
作者简介:李春华(1978—), 女,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