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在美容专业中的应用
贺慧琳
[摘 要] 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一体化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妥善使用一体化教学以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立足于一体化教学在美容专业中应用的意义,就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提出了策略,希望对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一体化教学;美容专业;项目化教学;综合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02-0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社会对美容专业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就要求美容专业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从运用项目化教学法和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综合评价方式,对一体化教学在美容专业中的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一、一体化教学在美容专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洁曾经说过“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天才的闪光”,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未能体现这样的内容,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还会削弱学生的认识能力。这时,教师积极使用一体化教学就能有效改善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的认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使用一体化教学。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开展美容专业教学的时,经常出现教学水平落后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不能将教师讲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有效渗透一体化教学的有关内容,所以当教师积极使用一体化教学就表现出了巨大优势。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同时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将一体化教学与美容专业进行有效结合。
二、一体化教学在美容专业中应用的策略
(一)运用项目化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项目化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學生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在使用一体化教学开展美容专业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运用项目化教学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香熏芳香美容法》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手中的器材向学生讲解示范,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演示的内容进行操作”。然后,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让学生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这时教师再次进行示范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项目化教学,将一体化教学与美容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综合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成绩视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创新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实践操作作为主要考核内容。
教师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综合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化,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使其符合中级美容师知识技能的要求。例如,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抽签,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考核;然后,教师将学生带入美容实训室中,让学生对自己抽到的内容进行展示,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创新教学方式。
又如,在学校内开设美容店就符合了这样的内容,并要求每班轮流值班,并以每班的营业额作为班级量化的重要依据。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经营合作中提高对美容管理的认识,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中不仅能够收获美容专业知识,还能掌握与就业相关的技能,让学生更加适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项目化教学法和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综合评价的方式,将一体化教学与美容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其他技能,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胡玉宁,丁明,王群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
[2]李恩昌,徐玉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