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姬五胜+刘芬+周治丽
[摘 要]二本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积极推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率的根本途径。高校可以从优化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改进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产出质量管理模式为抓手,提高本科教学过程管理效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本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43-03
众所周知,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目前,国内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较多。戚业国[1][2]等吸收了工商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结构和系统。高桂桢[3]探讨了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些研究从理论层面研究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组成和范畴,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构成与结构框架,确立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
李元元等[4]探讨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王劲峰等[5]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高永彬等[6]探讨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尹飞鸿[7]通過对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等基本概念的描述,明确了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涵,构建出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保障体制的模型。这些研究从特定的视角探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该体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上述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和架构上比较完善,也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其实践性受到高校具体情况和生源的制约,特别是高校扩招后高校生源质量下降,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针对不同层次高校生源特点,高校如何提供高等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创新性,打破原有固定的培养模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本科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教育常态下,高等教育步入“大众教育”的范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表面上看是因为毕业生人数过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其实并不高,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一边就业难,一边招工难。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带来的创新价值较低,也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引导大学办出特色和高水平,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群众对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所以,针对生源特点,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效率、创新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同时,由于扩招的影响,普通二本院校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偏低,基础知识不全面、不牢靠,在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现在多数二本院校基本照搬20世纪80年代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不适合当下的“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本科教育教学实际。实施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尤其是提高二本院校本科教学的质量、效率、创新性,改进、完善二本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该保障体系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对接二本院校学生的学商、学习习惯,满足二本院校学生实际教育需求,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进而促进经济更加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指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并逐步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我国的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等学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劳动力(教师和学生)、土地(基础性资源)、资本(学校资金和无形声誉)、创新(思想、理念、制度、文化)等方面。高等学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系统内部行为,凸显内涵式发展路径。[8]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效率,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是重中之重;对高等教育的主体——普通二本院校而言,改革、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符合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
1.时代在进步,“互联网+”已开始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时代进步需求,研判社会对每一个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变化,实现精细化培养,分专业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修订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和未来需求,修订教学计划使得人才的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更能胜任未来社会的挑战,修订培养模式使培养过程、培养方式能够对接二本院校生源具体状况,使本科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提升更快。
2.随着时代进步,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精准,因此要改变过去“大一统”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针对社会对人才的精细要求,分专业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在专业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方面的要求, 其逻辑框架包括教学过程及条件保障标准、学生学业成就标准、专业通用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是本科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部分。实施科学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抓手”,对于二本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克服一些高等院校长期形成的只重视“教”、不重视“学”,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不良风气。
3.改革培养模式,革新课程体系,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做“加”法。未来社会更需要综合性人才,对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了,本科生能力培养应以“项目研究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课程比重,在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中应着重实施“项目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二本院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到本科教学过程中去。[9]同时,在新生入学阶段积极开展“专业认识”教育讲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并为学生配备创业导师等。通过上述举措,使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使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模块”得到加强,使学生在学期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研究训练。
4.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引导理论课程教学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引导实践课程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论课程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以慕课形式呈现,学生在课前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使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熟悉的方式、习惯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根据慕课的学习情况,提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探究,并与学生讨论,也可以单独指导某一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答疑解惑更加及时。通过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可以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程教学进度,在课程学习中不掉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从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得到提升,还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
(二)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效率,改进、完善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产出质量评价模式
1.围绕质量提升、培养方案①调整核心任务,建立注重实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流程,使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能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正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务处、院系的教学管理要注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效率提升,建立教学信息采集系统;开发针对专业实际的评教问卷,建立学生评价教学制度;开发毕业生专业评价问卷,建设毕业生信息反馈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指数评估系统,同时要不断修正这些问卷,及时把问卷、评估结果反馈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的修订中去,一般两年左右需要修订一次培养方案。
2.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管与控制,使学生在学期间能专注于课程学习、能力锻炼,从源头上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培养质量。积极推行“手机不进课堂”活动,使自制力差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课;教学督导除督导教师上课纪律、上课质量外,学校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督导学生课堂出勤,对出勤不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约谈,督促其回归课堂、回归到正常学习轨道上来。
3.建立学院、专业教学质量预警机制。综合本科教学质量指数评估系统、学生教学评价问卷、毕业生信息反馈数据库等问卷、评价、调研信息,对大学各专业、各学院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级,对评价指标落后学院、专业提出预警,督促学院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并督促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二本院校有650多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85%,本科生是二本院校的培养主体。同时,二本院校中新升本院校较多,这也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做好二本院校供给侧改革,以优化本科课程体系,实现符合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为主要抓手,以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效率,改进、完善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产出质量评价模式为保障,完善二本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本科院校培养质量、培养效率的根本途径。
[ 注 释 ]
① 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内容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等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 戚业国,代蕊华.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07(2):6-12.
[2] 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2009(2):31-33.
[3] 高桂桢.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1):31-33.
[4] 李元元,彭新一,曾志新等.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4):34-36.
[5] 王劲峰.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7-50.
[6] 罗永彬, 陈龙根,徐世浩.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學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51-53.
[7] 尹飞鸿.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3):21-25,33.
[8] 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1):123-127.
[9] 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6-35.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二本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积极推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率的根本途径。高校可以从优化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改进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产出质量管理模式为抓手,提高本科教学过程管理效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本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43-03
众所周知,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目前,国内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较多。戚业国[1][2]等吸收了工商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结构和系统。高桂桢[3]探讨了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些研究从理论层面研究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组成和范畴,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构成与结构框架,确立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
李元元等[4]探讨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王劲峰等[5]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高永彬等[6]探讨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尹飞鸿[7]通過对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等基本概念的描述,明确了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涵,构建出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保障体制的模型。这些研究从特定的视角探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该体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上述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和架构上比较完善,也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其实践性受到高校具体情况和生源的制约,特别是高校扩招后高校生源质量下降,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针对不同层次高校生源特点,高校如何提供高等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创新性,打破原有固定的培养模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本科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学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教育常态下,高等教育步入“大众教育”的范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表面上看是因为毕业生人数过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其实并不高,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一边就业难,一边招工难。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带来的创新价值较低,也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引导大学办出特色和高水平,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群众对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所以,针对生源特点,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效率、创新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同时,由于扩招的影响,普通二本院校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偏低,基础知识不全面、不牢靠,在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然而,现在多数二本院校基本照搬20世纪80年代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不适合当下的“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本科教育教学实际。实施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尤其是提高二本院校本科教学的质量、效率、创新性,改进、完善二本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该保障体系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对接二本院校学生的学商、学习习惯,满足二本院校学生实际教育需求,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通过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进而促进经济更加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指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并逐步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我国的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等学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劳动力(教师和学生)、土地(基础性资源)、资本(学校资金和无形声誉)、创新(思想、理念、制度、文化)等方面。高等学校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系统内部行为,凸显内涵式发展路径。[8]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效率,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是重中之重;对高等教育的主体——普通二本院校而言,改革、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实现符合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
1.时代在进步,“互联网+”已开始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时代进步需求,研判社会对每一个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变化,实现精细化培养,分专业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修订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和未来需求,修订教学计划使得人才的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更能胜任未来社会的挑战,修订培养模式使培养过程、培养方式能够对接二本院校生源具体状况,使本科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提升更快。
2.随着时代进步,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精准,因此要改变过去“大一统”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针对社会对人才的精细要求,分专业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在专业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方面的要求, 其逻辑框架包括教学过程及条件保障标准、学生学业成就标准、专业通用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是本科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部分。实施科学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是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抓手”,对于二本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克服一些高等院校长期形成的只重视“教”、不重视“学”,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不良风气。
3.改革培养模式,革新课程体系,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做“加”法。未来社会更需要综合性人才,对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了,本科生能力培养应以“项目研究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课程比重,在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中应着重实施“项目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二本院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到本科教学过程中去。[9]同时,在新生入学阶段积极开展“专业认识”教育讲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并为学生配备创业导师等。通过上述举措,使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使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模块”得到加强,使学生在学期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研究训练。
4.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引导理论课程教学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引导实践课程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论课程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以慕课形式呈现,学生在课前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使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熟悉的方式、习惯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根据慕课的学习情况,提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探究,并与学生讨论,也可以单独指导某一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答疑解惑更加及时。通过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可以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程教学进度,在课程学习中不掉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从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得到提升,还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
(二)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效率,改进、完善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产出质量评价模式
1.围绕质量提升、培养方案①调整核心任务,建立注重实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流程,使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能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正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务处、院系的教学管理要注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效率提升,建立教学信息采集系统;开发针对专业实际的评教问卷,建立学生评价教学制度;开发毕业生专业评价问卷,建设毕业生信息反馈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指数评估系统,同时要不断修正这些问卷,及时把问卷、评估结果反馈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的修订中去,一般两年左右需要修订一次培养方案。
2.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管与控制,使学生在学期间能专注于课程学习、能力锻炼,从源头上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培养质量。积极推行“手机不进课堂”活动,使自制力差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课;教学督导除督导教师上课纪律、上课质量外,学校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督导学生课堂出勤,对出勤不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约谈,督促其回归课堂、回归到正常学习轨道上来。
3.建立学院、专业教学质量预警机制。综合本科教学质量指数评估系统、学生教学评价问卷、毕业生信息反馈数据库等问卷、评价、调研信息,对大学各专业、各学院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级,对评价指标落后学院、专业提出预警,督促学院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并督促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二本院校有650多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85%,本科生是二本院校的培养主体。同时,二本院校中新升本院校较多,这也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做好二本院校供给侧改革,以优化本科课程体系,实现符合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为主要抓手,以提高本科教学管理效率,改进、完善本科教学过程管理和产出质量评价模式为保障,完善二本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本科院校培养质量、培养效率的根本途径。
[ 注 释 ]
① 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内容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等内容。
[ 参 考 文 献 ]
[1] 戚业国,代蕊华.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07(2):6-12.
[2] 戚业国.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J].江苏高教,2009(2):31-33.
[3] 高桂桢.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1):31-33.
[4] 李元元,彭新一,曾志新等.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4):34-36.
[5] 王劲峰.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7-50.
[6] 罗永彬, 陈龙根,徐世浩.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學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51-53.
[7] 尹飞鸿.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3):21-25,33.
[8] 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1):123-127.
[9] 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6-3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