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创新
摘 要: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工匠大讲堂”为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匠型人才为目标,借助校园现有讲坛文化育人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校企合作、英模入校等将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探索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新体系,并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关键词:工匠型;个性化;实践;创新
1 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工匠精神,体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2017和2018年政府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依据当前高职院校的特点,思政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专业教学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1.1 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当前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内在需求[2]。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也需要技能突出、技术过硬、实操性强的高技能人才。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就可以创新工艺技术,提升生产水准。制造业是国家强盛、民族富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国家工业和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助推动力。弘扬工匠精神,保证质量,提升品质,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使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制造逐步迈向世界前沿。
1.2 弘扬“工匠精神”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在“一带一路”指引下,中国高铁以昂扬的姿态进入全球市场并迅速占据主导地位,“高铁名片”成为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代名词。成绩惊人的背后,靠的是无数默默奉献的铁路工作者,而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便是我们熟知的工匠精神。铁路安全畅通,离不开“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使命担当。铁路优质高效,离不开“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铁路持续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的敬业意识。
2 讲坛文化育人的价值和现状
2.1 大学讲坛的文化育人功能
讲坛文化就是荟萃专家大咖,汇集行业前沿,聚焦学科融合,碰撞思想新锐。实际讲座中,主讲老师往往将专业知识和三观塑造有机结合,科学理论和价值引领互相契合,把精神内涵和人文培育有效融入讲座。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启迪,在汲取养分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让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得益彰。通过讲坛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展,进而把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意识,外化为行动,潜移默化中转为育人实效。当前,大学讲坛发展正如火如荼,逐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并成为人才培养和在文化育人重要手段。文化育人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实施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完整体系推进,要凝练特色校园文化,统筹教学、活动、实践、思政、养成等全方面文化素质教育,形成具有高职特色、院校个性的文化育人体系。
2.2 讲坛文化的现状和不足
近年来,国内众多大学都设立了文化讲坛,文化育人成效显著。国内大学讲坛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邀请專家名士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如武汉大学的珞珈讲坛;二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讲坛,如山西大学的“国学大讲堂”等;三是其他类型的讲坛,如北京大学的“未名讲坛”等[3]。但校园讲坛在前行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校引进讲坛却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对讲坛成果的隐形影响没有深入探究;没有引导系列讲坛持续发力等等,这也是我们打造“铁路工匠大讲堂”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3 “铁路工匠大讲堂”在育人体系中的创新路径
3.1 “铁路工匠大讲堂”在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
一是“铁路工匠大讲堂”可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一方面大咖名士会传授自己的治学科研之道,让学生在精准掌握专业内核的前提下,理解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构建自身立体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专业化和多学科融联相结合。另一方面专家学者讲座都会聚焦时代热点,探讨理论前沿,这就要求学生站在自身理论高度,窥视更高层面的科学研究,对接社会化、国际化。二是“铁路工匠大讲堂”可以深植厚重的文化内涵;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大讲堂往往借助生动的词汇,风趣的讲解,引经据典而又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听起来欣然接受而又内化于心。讲坛文化用其独特的输出方式塑造文化之形、锻造文化之魂、普及文化之美。三是“铁路工匠大讲堂”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需要课堂教育和文化熏陶双管齐下。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讲坛教育可以活化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巧设质疑、信息融合等方式在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大学生也可以在“铁路工匠大讲堂”中直面名师名家,领略大师风范,感悟学术魅力,让学生在聆听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我的人文素养!
3.2 完善制度,构建“铁路工匠大讲堂”机制
(1)构筑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工匠精神氛围。“铁路工匠大讲堂”就是以构筑特色校园文化为引领,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技能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德厚技高、乐业好用的学生为目标。以学校精神哺育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促升学校精神,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2)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名师培育校园工匠。“铁路工匠大讲堂”就是以培养名师名匠和匠心管理团队为主线,通过挂职锻炼、企业研修、学术培训等,实施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建设工程,构建“青年教师—专业骨干—名师名匠”发展通道。(3)思政教育春风化雨,工匠内涵深入人心。“铁路工匠大讲堂”就是将思政类课程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契合,实施新手段、新方法,在思政育人中引导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4]。同时可以改进教学内容和途径,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工匠精神宣传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并走进学生内心。
3.3 校企合作,搭建“铁路工匠大讲堂”平台
(1)实践教学对接企业,提升能力培育工匠。“铁路工匠大讲堂”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对接企业实际,共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分析专业的服务岗位和发展方向,着眼岗位要求,将企业研发成果融入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企业学校对接融合,协同育人,并注重培养学生研发能力和敬业精神。(2)校园活动合作企业,产教融合造就工匠。建立兴趣专班,合作小组、和特色社团等将“第二课堂”,依托“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合作专项机制。开展“研究型、创新型、实践型”学生社团建设,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严谨踏实、敬业创新的工匠品格。(3)专业培育融入企业,孕育精神养成工匠。“工匠精神”,既在于“匠”,更在于“心”。学校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要从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出发,将职业素养培育嵌入专业课教学中,把工匠精神系统贯穿教育教学育人全过程,实现学生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全面融合。在专业教学引导培育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心,同时也注重开发学生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
3.4 英模入校,建立“铁路工匠工作站”
工匠精神,是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素养,也是在长期培育中形成的。以职业教育为节点,以“铁路工匠大讲堂”为载体,建立工匠进校、英模入校的长效机制。邀请劳动模范、工匠大师、大赛选手、杰出校友等进行学术报告、专题调研、讲座论坛等活动。聘请企业名师名匠建设“铁路工匠工作站”,通过技能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攻关、技能技艺创新,充分发挥其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及时将创新性理论、创造性成果加以推广宣传[5]。自“铁路工匠大讲堂”开设以来,英模进校已举办多场,且范围在拓展、方式在创新、效果在显现,充分发挥了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提升了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3.5 典型引路,形成“铁路工匠大讲堂”文化品牌
“铁路工匠大讲堂”致力打造具有铁路特色和时代内涵文化品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承坚守、实干、创新、奋进的铁路精神。借助“铁路工匠大讲堂”平台,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构建“外化行为,内化品德”的育人机制,搭建“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的育人平台,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打造铁路特色讲坛育人的文化品牌。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标识景觀、人文气象和特色文化。我们探索打造“铁路工匠大讲堂”特色文化品牌就是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丰富内涵发展,用品牌传递育人理念,彰显文化使命。依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律,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之路。
4 结语
春风化雨浸人心,以文育人铸英才。我们要进一步夯实“铁路工匠大讲堂”之基,打造学校“铁的理想信念、铁的纪律作风、铁的意志品质、铁的担当作为”的铁院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品质修养和人文素养,从理想、信念、品德、追求、素质、精神、体魄上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以“讲坛文化”为底蕴,实施“三全育人”战略,创新文化载体,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铁路工匠大讲堂”文化育人体系,谱写思想政治育人新篇章,助力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000(016):33-37,96.
[3]王文娟.试论大学讲坛的文化育人功能——以安徽师范大学“敬文讲坛”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78-81.
[4]焦宏涛.工匠精神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3):36-39.
[5]李保峰.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创新途径——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YY系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课题:本研究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0学年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郑恒玉(199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