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李彦
对于刚接触素材积累的小学生来说,积累素材需要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不能一味求广、求多。只重数量不顾质量,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结果只能事倍功半;也不能只顾积累,而忽视主动运用能力的养成。总而言之,素材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正确的引导,还需要学生自主地整理、运用,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下面我将与大家讨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将传统文化与素材积累相结合
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指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部分,正是由优美的语言组成的,小学生接触、了解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构建语言体系至关重要。小学生在接触、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大素材积累中传统文化的占比,是当下国家对学生教育的要求,也是繼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根植于传统文化,进行素材积累,进行语文学习,学生才能进一步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根本意义,在不断的学习精进中日渐领悟语文这门学科的美。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最常见的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表现形式。我国古诗词作品浩如烟海,单就其内容而言就不胜枚举,涵盖思乡、观景、宴酣之乐等方面,对于这些,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有所体会;而复杂难言的情感,如知音难寻、报国无门、爱慕之情等等,或许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渐渐领悟,而这只是古诗词的一个方面;细腻入微的描写、或工整或恣意的文风,这些内容、风格、写法会沉淀成为他们的文化底蕴,在需要的时刻引用,最终完成素材积累的目标。
二、锻炼学生巧用方法记忆素材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合理的记忆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素材的积累是持久战,如何让素材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形成长久记忆,也是素材积累的一个难点。常有教师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确实,反复地抄写默写能让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其耗时费力,成本过大;再者,也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以写的形式记忆,有些不需要过于考究原文的长篇素材,在文章中可能只会起到引用的作用,学生只需要记住大致的内容,即可完成素材的相关应用。由此可见,素材记忆只有辅以合适的记忆方法,才能达到科学的效果,素材的积累才能实现其价值。
比如,在学生整理需要记忆的素材时,我建议他们以尽量有趣的形式将素材概括出来,这些形式可以是对联、打油诗、双关语或者歇后语等等,也可以是自己重新提炼概括出的一则故事,一个短篇;写作水平、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从素材中发现一定的逻辑关系,甚至可以以议论文的方法把这些素材进行归纳。这个过程其实就结果而言意义不大,只是帮助学生认识素材、提高记忆力、掌握有效记忆方法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相应的学习乐趣,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得到了锻炼,无形中也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古人有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这说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素材积累毫无疑问是一件相对枯燥的事情,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学习的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活力,那么,学生完成积累作业时才会更主动。
三、培养学生的素材整理和运用能力
当学生的素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素材整理能力。同时,科学地对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积累的素材。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多次复习素材之后会有更深刻的体悟、更独到的见解。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素材的运用能力,如果学生不擅长应用手头的素材,可能会造成大量的素材积压,长时间堆积,旧素材会变成无用素材,其时效性也会越来越差。学生如果不能合理应用素材,则会给人行文不知所云的印象。这些都是因为对素材掌握能力不够。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趁热打铁、定期复习等方法。首先学生对积累的素材,在第一时间就应当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积累作业中,我通常会让学生在积累本上把自己的造句或是合理的应用方法及时写下来,并且着重批阅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不理解或者没有把握的地方,建议他们先查阅资料,或者等我讲解后再应用仿写,切不可先入为主,将错例先记在本子上。再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练习后,我会带领学生把代表性强、相对有意义或是更加易错的的一些素材进行重温复习,以抽查的形式考查大家对这些素材的理解程度,以达到复习的效果。
总之,素材积累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学习的各个时期,语文教师都应该对其提出相应的素材积累要求,使其语文能力全方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