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导向的高校美术教育教研工作改革与创新
姜薇薇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越来越重视,各类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高校教育教研工作关乎着国民文化素质水平,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美术教育在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文章从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入手,探究分析了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教研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高校校美术教育教研工作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教研工作;创新改革;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选拔知识型人才的手段,学生专注于书本知识,缺少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但是仅凭一张试卷就说明了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科学全面的。应当看到,很多学生虽然不擅长应付考试,但是实际上知识面极广,且富有创造力,情商很高;有的学生存在偏科的现象,但是某一科的学习能力惊人。素质教育侧重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以一张试卷定输赢,更加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仅有刻板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表达能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美术教育中,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创新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在美术中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带给人的是一种美的追求和体验。高校美术教育的核心,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高超的美术技巧,使其将作品画得惟妙惟肖,更为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对美的观念,养成独特的审美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术教育不应该拘泥于书本的专业知识,将专有名词和技巧画法一股脑灌输给学生。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给学生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彼此的互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老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才能摩擦出艺术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启蒙和指导的作用,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才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激发创造思维
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和启发,其价值要远远超过学习的结果,也会让人受用一生。美术教育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自由发展和创作的空间,而美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素质教育导向下的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其拥有的自由发展和创作空间的优势,注重对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技巧和美学观念。比如在评定美术作品时,对于同一个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评价,并没有谁的评价是绝对标准的,老师要综合考虑,对作品和评价具有包容性。此外不一定画法高超就能够得到较高的评价,还要将作品的独创性和隐含的寓意情感等方面考虑进去,鼓励学生开展原创画作。
(三)增强自信心
应试教育导向下,对于学生的评定难免过于功利性。在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这种问题,有的学生尽管很努力,但是天资不够聪颖,画作的创意度不高,技艺也不够成熟,老师应当看到学生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进步,从别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比如责任心、耐心等方面,多多给予鼓励和指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都是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自在地释放出自己的美术天性,发挥想象力和創造力,更有利于美术的创作。
二、美术教育教研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天资聪颖,仅需要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即可;有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督促;有的学生资质平平但努力上进,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帮助其改进。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既浪费精力,也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高校美术教学就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长久以来遗留下来的问题,学生数目太多,老师没有过多精力对每一位学生都制定教学计划。相当一部分老师仍然觉得只要教授好绘画技巧就已经尽到了做教师的职责,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美术教材内容落后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老师也是根据教材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然而,就我国高校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专业性。市面上很难找到绝对权威和标准的美术教材。有的高校采用的是由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纂而成的教材,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且一些常用性的教材由于年代已经比较久远,题材不够新颖,基础知识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涉及面仍然很狭窄,一些新兴的流派和画法都没有编纂进来。这种教材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需求,但是由于内容过于局限,不能满足各种类型学生对于国内外相关知识的需求,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三、美术教育教研工作改革方法
(一)完善教材内容,满足发展新需求
改革和创新美术教育,首先要完善美术教材。由于市面上并没有绝对权威的美术教材,因此高校可以针对特定的美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编纂适应本专业发展和学习的教材,比如国画专业,在满足学生对于美术的基本需求之外,可以更侧重于国画流派及其发展,用较大篇幅来描述讲解;西方油画专业则可以更侧重于西方流派及其作品。其次,对于已有的教材去粗取精,删去一些老旧的定义和思想,并添加一些当代热门的以及新兴发展起来的美术流派和美学理念,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当代油画、数字化美术作品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推进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进步。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具有很强主观性的科目,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发挥自己的特长。
因此,在教学方面,应该将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开展美术画展、参观美术馆、美术生对外交流等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专业见识,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和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解放学生思想,突破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新想法和新思考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靠自身力量,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真诚善良的情感和对美的正确认识,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三)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很多高校随着教育改革的变化,也在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学校沿袭传统教育模式,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对于美术专业来说尤其如此。如果美术教育只剩下空洞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学生只会机械地临摹,就达不到学习美术的真正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台滔滔不绝地讲课,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对学生放任自由,与学生零互动零交流,就如同唱独角戏一般,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课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拥抱每一个怀有艺术梦想的学生。课堂教育的形式也不应该局限于室内教学,可以带领学生走出画室,可以选择野外写生、美术馆参观学习等形式。
(四)采用创新的成绩考评方式
在成绩考评方面,对以往传统考核进行改良,不再沿用课堂总结、课堂作业、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的考评模式。可以采取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考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比赛加分参考进考评系统。通过开放的课堂形式,比如小组互评、作品鉴赏会、作品展览,展现出不同学生的个性、风格、创意,也能让学生们彼此交流学习绘画技巧和经验,有助于自我情感和画技的提升。此外,学校应该多举办美术相关的作品竞赛和展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根据学生获奖情况适当给予奖励,计入考评系统。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的成绩考评模式,美术专业教师能够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根据教学反馈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自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国教育产业不断发展,美术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人才,还需要具有良好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面对社会的未知变化和突如其来的挑战。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美术教学发展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并且总结经验,创建全面高效的美术教育新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在今后的美术教育改革中,应当从完善美术教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独立意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来实现美术教育的转型。当今美术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仍然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去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封永辉.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2,(06).
[2]何景磊.谈素质教育下的普通高校美术教育的多元化[J].大家.2012,(05).
[3]宋阳.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