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典型形态对慕课发展的启示

李良卿
摘 要:中国的慕课课程体系是慕课全球化浪潮的一部分,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发展至今虽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其诞生之初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前景。与此对应的是众多关于慕课研究的论文成果。笔者综观在“中国知网”搜集出来的资料发现,这些研究或集中在慕课发展对于传统课堂的挑战,或是现今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文以从对开放教育发展中的几个典型形态分析入手,试图从中发掘出对我国慕课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慕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07-03
慕课(MOOC)是一种崭新的课程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慕课具备众多传统教育模式所缺乏的特点,其出现对我们传统的校园教育带来极大挑战。目前全世界已经发展出Coursera、Edx、Udacity三大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慕课平台,其资源均来自于如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慕课浪潮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全球,中国亦在其中。
一、意义和方法
2012年被《时代周刊》评为“慕课元年”,慕课发展才只有不到三年时间,但其广阔的前景被业界所普遍看好。和慕课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学术家对其研究的论文成果也在激增。学术界关于其研究资料已为数众多,多数普遍集中在慕课带来的冲击和发展前景的讨论上,对这个新生事物多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分析和展望上,本文试图另辟视角,通过对开放教育的发展回望,试图从对其分析上得出对慕课发展有益的启示来。
开放教育诞生至今已历时一个多世纪,采取梳理其发展脉络,采取对其发展详细梳理、逐一研究分析显然是不实际的,因此本文试图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典型形态,分别是: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视频公开课。对这些“切片”进行比较研究,管中窥豹以期更好的实现分析目的。
二、开放教育典型形态的特点分析
1.远程教育
作为开放教育的前身,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或者教育组织之间采用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的教育形式。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在八十~九十年代得到飞速发展。1999年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更是加速其发展进程。至今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一门成熟的学科,其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促进教育公平化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
相比之前,现今的远程教育发展远远没那么快速了。首先,远程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面对的主要对象是成人并且是在职人员,这就决定了其受众群体不可能像全日制学生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具有业余充电的性质,学习质量和效果较差;其次,在职人员一般都是所在行业中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而现今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在行业经验上却不算丰富,讲授的多数知识偏重于理论化,对受众的吸引程度和实用价值较小。
2.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集合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概念就能看出,精品课程旨在课程,重在精品。可谓是大至国家小到学校举全部之力打造的精品。
精品课程旨在打造精品,但其在实际发展中,缺点和不足之处也同样明显。首先来看对其指标(以百分制来计算):教师队伍20分,教学内容20分,教学条件20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教学效果20分。这里不难看出,在这里面第五个指标的评分方式不太严谨,按照说明,这二十分分别是同行及校内督导组的四分,学生评价八分,录像资料评价八分,在这期间来自学生评价的八分就值得商榷,毕竟多数作为无经验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他并不能明确判断所接受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能为实际的工作提供准确指导,是否和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保持更新和同步;其次,精品课程作为网络资源,其在给信息传播对象提供知识的过程中,是难以为知识的讲授者和接受者带来良性的、及时的互动,这无疑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能完全在信息传播中更好的被受教育者所接受。此外还表现为高校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即申报成功之后,资金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以至于我们发现,现今精品课程内容和当初建设初期数量并无明显增多,内容更是相差无几,知识陈旧的问题,直接导致无人问津的冷清局面。
3.视频公开课
“公开课”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公开授课的教学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公开课”有着另外一层含义。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启动“开放课程项目”,在线提供笔记、案例、测验、评价,甚至是课堂讲授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任何人无需注册登录即可在线观看或下载,体现了完全开放、充分共享与最大限度回报社会的教育理念。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始于2011年11月9日,由北大、清华等18所知名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平台为“爱课程”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等。从时间来看,视频公开课的兴起也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暂告一段落的时期,视频公开课作为热点迅速进入到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视野当中。2011年底,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上能看到60门课程354集视频公开课。
从建立至今,中国视频公开课凭借其本身的名牌课程,知名学者,创新的教学和共享的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上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相比国外的发展情况,还是表现出其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如部分公开课的画面画质问题。如我们能看到的西南交通大学的《艺术思维与方法》课程,由于教室灯光问题从未造成画面模糊不清晰的情况。视频公开课内容设计上的问题,如课程系列不完整,如北师大于丹的《千古名月》、北大戴锦华的《影片赏析》等均存在不完整的情况。此外公开课课堂中教授者也学生往往存在缺少互动,沿用“灌输式”老式教育方式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明显是不够的。
三、慕课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矛盾与解决方法
慕课正式进入中国是在2013年,它被视为中国慕课元年。5月21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计入在线教育平台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宣布加入Coursera,此后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建中国“慕课”。显然,中国在慕课浪潮中从一开始便抱着积极的态度加入,希望本国教育能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和国际顶尖教育课程体系接轨。
但不争的事实是,同前面分析的几个典型形态一样,重申报轻建设,新生事物发展迅速但往往流于一时热闹等等问题还是值得警惕的。慕课可谓是前景与担忧共存,作为全球化慕课浪潮的一部分,其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也有着一些自身的特征。
1.舶来品与本土化需求的矛盾
目前建设起来的慕课平台,其核心精品内容往往是来自国外名校的资源,这些资源尽管内容精品,制作精良,但是舶来品的身份还是决定了其在中国还是必然带有自身的局限。首先便是对我们的学习者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而作为大规模的慕课本质,其学习对象文化程度、外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借助翻译字幕学习相对较好,但更多还是没有实现翻译呈现的原始资料,这样难免造成“观其门而不入”的尴尬境况。其次慕课作为课程体系,除了那些根植于国外土壤的知识体系外,国内仍然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需要,而国外资源缺位,本土资源质量欠缺的情形下,形成一个重要的资源空白点。
2.品牌同质化和多元化需求矛盾
凭借全球极大的影响力,慕课发展的结果无疑是形成教育领域的大品牌,对教育资源形成垄断局面。带来的结果无疑就是全球的学习者看着同一个学校的作品,听着同一个名师的授课,对于追求科学客观的理工科问题不大,但是对于自由创新、多元繁荣的人文类科目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所谓咖啡好喝,但也要有喜欢观花品茗的爱好者,这无疑也是一大需要认真调和的矛盾所在。这点我们可以在视频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才好》中得到启发。讲授者应像Michale Sandel教授一样,对于知识应秉着启发式,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发言,严谨推理,让知识在辩论的乐趣中自然消化。
3.学位颁发与诚信的矛盾
网络时代有句经典名言:在网络世界里,你永远不知道对面和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其实对于慕课最终给学院颁发相关学位证书方面也同样会面对这种尴尬和挑战,毕竟你的受众对象是躲在屏幕后的,他的学习,他的练习,他的考试是一个还是多个人完成的,现实的情况是你不可能保证的。因此,完全将成绩寄托在大规模大众的诚信上,其实还是有现实缺陷的。
4.学与行的矛盾
也叫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这大概会是慕课短时间尚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一。我们说学生在学校,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获取之外,校园中的社团活动,组织的社会实践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实践经验获得的重要途径,而网络的慕课能提供的,似乎更集中在理论知识上,这大概将是今后慕课发展过程中逐步要完善和做出改变的地方。
慕课发展至今,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狂热逐渐变得更为理性。它发展中的问题也开始纳入到业内人士的视野中。但是无论如何,以往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新生的事物,它都远非一朝一夕所功,而是需要群策群力,集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而中国在慕课的全球化浪潮中要有所发展,除了积极加入之外,需要的努力还很多。
参考文献:
[1]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学术论坛,2007(1):15-19.
[2]沈丽艳,赵爱军,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62-67.
[3]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68.
[4]张凯,陈艳华.大学视频公开课示范效应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1):82-86.
[5]董榕,许玮,张剑平.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54-59
[6]邓宏忠,李孟军,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212-215.
(编辑:王晓明)
相关文章!
  • 浅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

    徐志刚高中物理教育不只是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物理核心素养,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以后的社会需要考虑。而物理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黄颡鱼

    谢恺涛在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鱼的多样性仅次于鸟,有鲤鱼、鲫鱼、草鱼、黑鱼、小丑鱼、跳跳鱼等等,1200多种。若要我一种一种娓娓道来,恐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