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推陈出新
【摘要】闽剧音乐与唱腔的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造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福州特色的音乐唱腔,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与流传。闽剧唱腔四大类各具与特色,在其传承及发展中,既要坚持传统,增强传统的闽剧特色,又要博彩众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闽剧音乐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闽剧;演奏;综合素质
闽剧音乐与唱腔的形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到清朝道光年间,福州语系地区产生了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和福州方言演唱的平讲班及演唱昆曲徽调的“唠唠班”。后来以“平讲班”为中心,吸收“江湖班”与“唠唠班”形成“三下响”。清朝道光到光绪年间,福州语系地区存在唱“江湖调”、“洋歌”的“平讲班”和唱逗腔调。“洋歌调”的“儒林班”及唱昆曲徽调的“唠唠班”后来以“儒林班”为中心,形成了后来的“三下响”。“三下响”的出现,推进了闽剧表演艺术与音乐唱腔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一、闽剧唱腔音乐四大类的形成与特色
闽剧唱腔音乐,是民间土生土长起来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造形成了非常完整具有鲜明福州特色的音乐唱腔,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与流传。
闽剧唱腔四大类:“江湖”、“小调”、“洋歌”、“逗腔”、每类都由许多曲牌形成。“逗腔”是闽剧唱腔中最具有特色的唱腔。据有关记载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侯官县人曹学佺从四川回到福州西效洪塘乡组织“儒林”家乐,用外来的身腔结合本地民间音乐编排创造了一种新曲“逗腔”。“逗腔”常有“哎”、“伊”等拖腔,它和浙江高腔以及江西的阳腔有着一定的关系,从音乐风格和唱腔特点又曾经接受昆山腔的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逗腔已形成特有的深沉内在,典雅委婉的音乐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江湖类曲牌在闽中一带的民间歌谣和闽南的傀儡戏四平调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由于傀儡戏唱腔与江西戈阳腔有着渊源关系,所以江湖声腔也接受了戈阳腔的影响。粗犷微越,高昂朴实通俗口语,唱腔旋律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深受广大群众所接受与传唱。
洋歌类曲牌主要是由江西传入福建的傀儡戏曲牌,如“鳌头金柱”、“锁南枝”、“香罗带”等,还有来自浙江流传入福建“江浙女唱班”的曲调,如“沙窗外”、“看相”、“银柳丝”等曲牌音乐旋律具有通俗流畅,短小简练,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
小调类的曲牌来源比较复杂,有的吸收其他剧种曲牌音乐发展变化而成的,如“琵琶怨”“新茶花”等是昆曲而来,如“更打”、“茉莉花”、“寄生草”等由南词而来。这些外来曲牌音乐传入福州被闽剧吸收后,经过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在音乐旋律中融入了福州民间音乐成份逐步形成具有福州的地方特色。演唱中清新活泼,旋律优美抒情,流畅动听,衬以婀娜多姿的身段,载歌载舞,更增添了轻盈优美情趣。
闽剧的唱腔音乐,从它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博彩众长自成一体,不断吸收创新,不断发展是闽剧音乐的永恒主题。为此做为闽剧音乐的演奏员来说,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与闽剧音乐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进闽剧音乐发展的时代步伐。
二、坚持传统,增强传统的闽剧特色
闽剧音乐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唱腔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伴奏乐器上。闽剧唱腔由“逗腔”、“洋歌”、“小调”、“江湖”四大类组成,“逗腔”音乐对音色和速度要求非常严格,演奏员在演奏时在音色上要讲究婉转、细腻、柔和、圆润,做到抑扬顿挫、收放自如,要密切配合演员的演唱,使之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洋歌”的旋律简洁流畅,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福州乡土气息,演奏时要注意它的曲调特性(多为三度、四度的迂回进行),它许多曲牌的旋律都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如《孝顺歌》与《赏花》的音乐形象所表达的情绪大相径庭,所以演奏时要特别留意,以免张冠李戴,贻笑大方。“江湖”的旋律简朴,腔由字出,说唱性甚强,它的节奏自由,紧拉慢唱,最能体现其高亢,粗犷的独特曲性,对此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台上的情绪,做到高山流水一般。“小调”音乐流畅动听,曲调优美婉转,在演奏上要注意音色的优美,旋律的流畅,并努力做到“曲中有我”。
做为闽剧音乐的演奏员,要注重闽剧音乐的传统属性,要演奏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的音色并非易事,只有坚持传统,不断学习,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三、博彩众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闽剧音乐更上一层楼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闽剧音乐的创作以及演奏上。综观闽剧的发展史,就可发展闽剧音乐是源于民间,博采徽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艺术精华,不断推陈出新,才形成了现在闽剧音乐的独特风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提高。怎样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古老的闽剧音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一崭新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而作为演奏员来讲,怎样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现在,闽剧音乐已大量运用了现代的配器手法,这就对演奏员的演奏水平与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奏员不但要具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的能力,还要注重音乐形象的整体塑造。
发展闽剧音乐需要演奏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提高,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闽剧音乐演奏员为闽剧艺术的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闽剧音乐的演奏员就要顺应要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将不断发展的闽剧音乐予以生动的体现,以适应新时代的艺术追求和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铁龙.非物质文化视野下闽剧的发展及其传承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07).
[2]陈红.市场导向下地方戏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对策——以福清闽剧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
[3]游榕婷.艺术管理激活闽剧市场初析[J].大舞台,2012(04) .
[4]潘培忠.论闽台歌仔戏的"捡戏"传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王晓珊.关于闽剧演出市场的报告与思考[J].中国戏剧,2007(09).
作者简介:陈志勇(1985—),男,福建长乐人,福州市艺术学校(闽剧主胡)主教,国家三级演奏员。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专学历,长期从事戏曲音乐、闽剧音乐表演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