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中《护理核心技能操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杨春
【摘 要】 在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中,针对《护理核心技能操作》课程授课模式反复探索,形成了由“见习、讨论、汇报、讲授和演练”五大模块组成的授课模式,具有突出特点,充分利用了临床优势资源,有力的保证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护理专业;订单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02
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是我校护理系护理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之一。
建设目的,即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医院优势资源,培养出学校、医院、学生三方满意的人才进行探索研究;同时,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促进学校、医院、双方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建设之初,学校与绵阳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沟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大纲,结合合作医院自身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在多方共同参与下,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多次沟通、讨论,共同制定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为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兼顾学校、医院实际,及方案可操作性、实现性,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在课程设置方面,参加项目建设的学生须同学校护理专业普通班的学生一样完成学校全部课程学习;同时,必须参与完成订单培养项目建设增设的三门课程:《医院文化》、《18项临床护理核心操作》、《内外妇儿核心内容临床实践》。学校、医院双方专家共同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参考各学科教学大纲、《护考大纲》、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要求,通过专题讨论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医院护理部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讲课经验及综合素质高的护士长或科室带教老师承担教学任务。
1 教学模式
《18项临床护理核心操作》共72学时,每次课4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解决临床老师授课经验相对不足,经过反复探索,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由五个教学模块组成。具体模块如下:
1.1模块一:见习
1.1.1课前准备
1.1.1.1授课老师 准备好“科室见习任务单”,任务单内容包括:科室、带习老师、见习内容、见习目标与要求,及时通过QQ群发给学生和带习老师;与带习老师沟通科室见习事宜。
1.1.1.2学生 查看“见习任务单”明确见习任务,查阅资料,做好相应准备。
1.1.1.3带习老师 查看“见习任务单”,安排见习病人,事先做好工作,争取患者的配合;准备见习物品及讲解和(或)演示内容。
见习前完成准备工作,各自清楚地知晓自身任务,提前做好准备,使得见习目标明确,增强见习效果,有效地避免“学生不知看什么,老师不知讲什么”、“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见习。
1.1.2见习过程
见习分小组进行,在不同科室由多名带习老师带领大家完成,分为“看—讲(演)—问”三个主要环节。看,即带习老师带学生到病房,看病人,了解病人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重点是本次护理核心操作;讲,即带习老师结合病人实际,现场讲解和(或)演示护理操作,分享临床经验。问,即带习老师对学生提问及学生向带习老师提问。
科室见习时,核心原则是“多看,多思,多问,多沟通”,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见到涉及同一操作的多个不同病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带习过程中,老师以身示范,积极影响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提问,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1.2模块二:讨论
1.2.1课前准备
1.2.1.1授课教师 根据本次护理核心操作内容,准备“讨论问题单”,通过QQ群发给学生。
1.2.1.2学生 查看“讨论问题单”,查阅资料,做相应准备。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中需掌握的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单”。
学生通过“讨论问题单”,知晓学习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去学习。
1.2.2讨论过程
科室见习结束后,学生从科室回到医院教室,结合见习,分小组进行,讨论“问题单”上的问题,简单汇总答案。授课老师一旁观察,了解学生讨论情况,给予一定指导。
讨论过程中,学生主动消化、整理所学知识,应用已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1.3模块三:汇报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作小组见习汇报,重点围绕“小组见习经历和问题讨论结果”。小组见习经历包括见习科室、见习病案、见习所见所获所感。通过分享,各小组可将各组见习内容进行初步整理,供其他小组学习借鉴,间接拓展见习内容。問题讨论结果汇报,即各小组分别陈述“问题讨论单”上的问题答案,达到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促进思考的目的。
1.4模块四:讲授
1.4.1课前准备
1.4.1.1授课教师 编写教案,制作PPT,进行课前试讲,将PPT通过QQ群发给学生。
1.4.1.2学生 查看PPT,知晓授课内容,做好相应准备。
1.4.2讲授过程
授课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把握学生对本次核心操作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和自身丰富经验,针对性地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侧重于答疑、拓展及引导。
1.5模块五:演练
1.5.1课前准备
1.5.1.1授课教师 准备操作演练用物和(或)情景模拟案例及用物;将案例通过QQ群发给学生;准备“协带任务单”,并与协带老师沟通。
1.5.1.2学生 查阅情景模拟案例。
1.5.1.3协带老师 查看“协带任务单”,做好准备。
1.5.2演练过程
演练环节,灵活安排为操作演练+练习指导,或案例分析+操作情景模拟。若本次操作内容,在学校教学中,由于学时、实验室条件限制等原因,学生未能学到和(或)练习到的操作,在本环节中,安排“操作演练+练习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完整的临床护理核心技能操作。若学生已学、已掌握的操作,安排“案例分析+操作情景模拟”,重点检验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发现临床操作与学校操作存在一定差异,授课老师要给予解答,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树立“操作大原则”思想,而非刻板模仿。
2 讨论
2.1五大模块有机结合。见习、讨论、汇报、讲授和演练,前三者为“放”,讲授为“收”,演练为“练+用”。各模块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融入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进教学思想,符合实践性教学内在要求。
2.2教学在医院真实环境中进行,充分利用医院的优势资源,弥补学校教学短板,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记忆、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了解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培养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工作灵活性;使学生能及时了解临床最新动态,克服学校教材更新滞后于临床带来的问题,帮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能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树立职业认同感,早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个人职业发展。
2.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形式。采用了小组学习、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操作示范、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该模式应用过程中和结束后,通过考核、学生老师双向问卷调查、座谈、日常教学观察及反馈等方法,对该模式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测评、调查和分析,结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金丽萍,王宁,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
2.邓寒羽,梁涛,等;护理大专毕业生临床工作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12,11;
3.张秀梅,高翔,当前形式下医学生临床实习课教学模式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3):
4.蒋华,刘涛,等:护理专业两种临床见习模式的对比研究,护理教育研究,2010,24(11):
5.周琦,高职护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