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课堂”:低年级识字课的实践
刘宁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一节40分钟的课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坚持下来实属不易,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量多地去参与并实现“一课一得”呢?这就需要在课堂“玩中学”上下功夫了。
出于对低年级教学的思考,我将自己的识字教学命名为“玩转课堂”。拿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来说,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由《识字五》和4篇课文组成,其中《识字五》是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本课作为整体识字课的起始课,要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完成“认读本课10个生字及本组其他4篇课文20个生字”的学习任务,其中本课10个生字的学习是确定性目标,其他20个生字的学习是发展性目标,而我打算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策略就是“玩中学”。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出:应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阅读”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我希望通过“玩中学”设计,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
怎样实现呢?
设置游戏驱动——“手指识字游戏”和“打地鼠”游戏。通过游戏驱动能让孩子们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用猜字谜、看图猜谚语、同位合作、比一比、一起“出谋划策”等,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其他4篇课文的20个生字结合文本编成生字儿歌,班级合作学习,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团结合作谚语的理解。“玩中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在一年级下期,孩子们已接触过气象谚语,因此我让孩子们有节奏地读气象谚语,找找节奏和感觉,然后直接导入课题,借助拼音自主学习《识字五》,并读给自己的同学听。在低年级识字课堂上,我喜欢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像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时候男女分开竞赛读、打节奏读、拍手读,这些看似简单的方式,都会让孩子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我还特别喜欢和孩子交流,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你们的声音太响了,生字宝宝都躲到花里来了!那我们来玩玩生字游戏好不好?”学生肯定点头称好,首先用手指游戏练读生字:老师一手出手指,一手拿生字卡片,出几根手指读几遍生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出拳头,拳头代表数字零,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接下来是用“打地鼠”游戏考查生字:老师蹲下举起卡片,学生读对后老师藏起卡片,和学生比速度,本课10个生字的认读就完成了。
接下来的“猜字谜”环节也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识字方法,课前根据生字特点给“柴、折、易、谋、移、独”等生字编字谜,孩子喜欢猜,更着迷猜对后的成就感,像“独”这个字我编了字谜“小狗脚边一条虫”,“柴”我编了“此木最好烧”等谜面,孩子们猜出后那激动兴奋劲儿不言而喻,识字效果可想而知。
不同语境识字是考查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10个生字放在新的语境,不仅考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同时还可以积累更多与团结合作主题相关的谚语,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在新的语境里又巩固一遍生字,感知谚语的魅力,潜移默化实现对谚语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你给他讲“谚语是什么”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多读,通过积累谚语再“看图猜谚语”,才可以直观形象地增强对谚语的理解。
加深对谚语的理解还可以这样做,老师说:“都说团结力量大,那老师这里还有四首儿歌(结合文本语境编制),四首儿歌里红色字体是我们这单元要学习的其他20个生字,你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个任务难度不小,谁有好办法?”孩子们各抒己见,老师回答:“那刚才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我们一起想出了最完美的办法,这叫什么?”这又是一次对谚语理解的实践,接下来就用孩子们想的办法,全班分成四组,一组读一首,读会后再教给其他同学,“孩子们想办法学习儿歌”。这样做,一是可以加深对谚语的理解,二是四首结合文本语境编制的儿歌可以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喜欢哪个故事课后多读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
最后,老师会表扬认识全部生字的同学,也会鼓励还有个别不认识生字的同学,因为在接下来学文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他们。这个地方就要体现教学的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的喜悦,所有的生字卡片在孩子读的过程中被一一贴在黑板上:一朵花,慢慢变成“花海”;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节课认识了这么多字,用谚语还可以怎么说?又一次加深对谚语的认知。
上完课,我开始反思。课堂上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孩子们在积极参与,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看到王家皓“毫不客气”地和我说:“老师,你挡住我了!”我知道他在用心思考,他喜欢我的课堂。看到孩子们在猜字谜时从一开始的迷惑不解到最后的豁然开朗,我知道孩子们有了思维的过程。一个孩子在解释谜底为什么是“独”这个字时竟编了一个小故事,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四首儿歌任务重”的问题解决了,我知道孩子们在认真动脑,也理解了“人多计谋广”的含义。当孩子们能自主学习儿歌并一起读时,我知道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当看到孩子们玩生字卡片游戏时专注的目光,我深深理解了尊重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当一朵朵花(生字卡片)摆在了黑板上,让孩子们数一数自己认识了多少,孩子们大声说:我学会了……此时,我又是多么骄傲!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节课孩子们在认知生字的过程中进行了语文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理解了“团结合作”的相关谚语,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一节40分钟的课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坚持下来实属不易,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量多地去参与并实现“一课一得”呢?这就需要在课堂“玩中学”上下功夫了。
出于对低年级教学的思考,我将自己的识字教学命名为“玩转课堂”。拿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来说,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由《识字五》和4篇课文组成,其中《识字五》是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本课作为整体识字课的起始课,要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完成“认读本课10个生字及本组其他4篇课文20个生字”的学习任务,其中本课10个生字的学习是确定性目标,其他20个生字的学习是发展性目标,而我打算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策略就是“玩中学”。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出:应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阅读”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我希望通过“玩中学”设计,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
怎样实现呢?
设置游戏驱动——“手指识字游戏”和“打地鼠”游戏。通过游戏驱动能让孩子们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用猜字谜、看图猜谚语、同位合作、比一比、一起“出谋划策”等,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其他4篇课文的20个生字结合文本编成生字儿歌,班级合作学习,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团结合作谚语的理解。“玩中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在一年级下期,孩子们已接触过气象谚语,因此我让孩子们有节奏地读气象谚语,找找节奏和感觉,然后直接导入课题,借助拼音自主学习《识字五》,并读给自己的同学听。在低年级识字课堂上,我喜欢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像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时候男女分开竞赛读、打节奏读、拍手读,这些看似简单的方式,都会让孩子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我还特别喜欢和孩子交流,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你们的声音太响了,生字宝宝都躲到花里来了!那我们来玩玩生字游戏好不好?”学生肯定点头称好,首先用手指游戏练读生字:老师一手出手指,一手拿生字卡片,出几根手指读几遍生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出拳头,拳头代表数字零,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接下来是用“打地鼠”游戏考查生字:老师蹲下举起卡片,学生读对后老师藏起卡片,和学生比速度,本课10个生字的认读就完成了。
接下来的“猜字谜”环节也是特别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识字方法,课前根据生字特点给“柴、折、易、谋、移、独”等生字编字谜,孩子喜欢猜,更着迷猜对后的成就感,像“独”这个字我编了字谜“小狗脚边一条虫”,“柴”我编了“此木最好烧”等谜面,孩子们猜出后那激动兴奋劲儿不言而喻,识字效果可想而知。
不同语境识字是考查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10个生字放在新的语境,不仅考查生字的识记情况,同时还可以积累更多与团结合作主题相关的谚语,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在新的语境里又巩固一遍生字,感知谚语的魅力,潜移默化实现对谚语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你给他讲“谚语是什么”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多读,通过积累谚语再“看图猜谚语”,才可以直观形象地增强对谚语的理解。
加深对谚语的理解还可以这样做,老师说:“都说团结力量大,那老师这里还有四首儿歌(结合文本语境编制),四首儿歌里红色字体是我们这单元要学习的其他20个生字,你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个任务难度不小,谁有好办法?”孩子们各抒己见,老师回答:“那刚才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我们一起想出了最完美的办法,这叫什么?”这又是一次对谚语理解的实践,接下来就用孩子们想的办法,全班分成四组,一组读一首,读会后再教给其他同学,“孩子们想办法学习儿歌”。这样做,一是可以加深对谚语的理解,二是四首结合文本语境编制的儿歌可以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喜欢哪个故事课后多读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
最后,老师会表扬认识全部生字的同学,也会鼓励还有个别不认识生字的同学,因为在接下来学文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他们。这个地方就要体现教学的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收获成功的喜悦,所有的生字卡片在孩子读的过程中被一一贴在黑板上:一朵花,慢慢变成“花海”;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节课认识了这么多字,用谚语还可以怎么说?又一次加深对谚语的认知。
上完课,我开始反思。课堂上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孩子们在积极参与,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看到王家皓“毫不客气”地和我说:“老师,你挡住我了!”我知道他在用心思考,他喜欢我的课堂。看到孩子们在猜字谜时从一开始的迷惑不解到最后的豁然开朗,我知道孩子们有了思维的过程。一个孩子在解释谜底为什么是“独”这个字时竟编了一个小故事,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四首儿歌任务重”的问题解决了,我知道孩子们在认真动脑,也理解了“人多计谋广”的含义。当孩子们能自主学习儿歌并一起读时,我知道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当看到孩子们玩生字卡片游戏时专注的目光,我深深理解了尊重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当一朵朵花(生字卡片)摆在了黑板上,让孩子们数一数自己认识了多少,孩子们大声说:我学会了……此时,我又是多么骄傲!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节课孩子们在认知生字的过程中进行了语文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理解了“团结合作”的相关谚语,一明一暗,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