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文化旅游资源探析

    侯建颖

    摘要:满洲里作为亚欧大陆桥头堡、我国陆海联运大通道上重要的节点城市,边境旅游实验区试点城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独特,尤其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浓厚的边境文化等资源为深化旅游发展,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了优厚的条件,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满洲里;旅游资源;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流行的一个词汇,它和旅游市场的需求转变密切相关。在国内外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的分别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 ( 1977) 在 《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能够从旅游中学到别人的文化、历史遗产,还有他们的当代的生活和思想[1];国内是魏小安 ( 1996) 最早在 《旅游发展与管理》 一书中,提出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但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2]。其后,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多有研究,普遍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是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统一。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文化旅游的概念理解为:旅游者为实现不同的文化感受,在旅游过程中,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或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而得到全方位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一、亚欧大陆桥头堡--满洲里文化旅游资源

    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中东铁路的西部起点、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亚欧大陆桥头堡,在其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和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我国边境地区最大陆路口岸的独特区域文化。满洲里文化旅游資源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特点鲜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悠久的人文历史

    满洲里历史悠久,早在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外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对扎赉诺尔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先后在扎赉诺尔煤矿、蘑菇山、小孤山发现古生物和人类化石,以及以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片等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遗存。1948年,裴文中先生明确提出了“扎赉诺尔文化”的学说。

    沙子山、五七农场、灵泉、灵泉南等地多处距今7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的刮削器、石叶、石核、石镞等细石器。这些石器种类丰富,精美适用,标志着当时该地区采集和渔猎经济已经较为发达。

    汉-北魏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的五七农场墓群和小孤山石板墓群的发掘使呼伦贝尔境内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石板墓群连续成线,对研究该地区古代民族墓葬制度、埋葬习俗、分布、迁徙范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3]。证实了《魏书》中的记载,拓跋鲜卑单传5世至推寅时,“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4]“大泽”即达赉湖,可知该地区草原在拓跋鲜卑南迁中的重要作用。

    辽金时期(公元10-13世纪)在呼伦贝尔地区形成系统完整的军事管辖,辽代修建了扎赉诺尔巨姆古城,金代修建了金界壕,城堡与边墙相呼应,加强对边疆部族的辖控。

    近现代时期我国军民充分利用满洲里的特殊区位优势和中东铁路先后建立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组织海满抗战、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转运新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和重要人员,使满洲里成为著名的红色城市。此外,达赉湖渔猎和国家矿山文化也是满洲里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

    (二)浓郁的民族风情

    满洲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三国风情兼得的口岸城市,在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中俄蒙三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融入了对方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保持民族特色的情况下,实现了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中俄蒙三国人民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生活禁忌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满洲里汇集,成为口岸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浓厚的边境文化

    满洲里具有鲜明的边境文化的特点。满洲里的兴起是与中东铁路的修建密切相关。满洲里还是霍勒津布拉格时期,此地只是我国蒙古族的一个游牧地点、卡伦驻所和少量回族及淘金者的暂住地,仅有少量的定居者。随着1900年中东铁路在此修建,大批俄国筑路技术人员、家属、商人、骑警,以及我国来自哈尔滨、天津等地的大量筑路工人进入满洲里居住。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沙俄商人、铁路员工以及国内居民日渐增多,于是在铁路西侧大兴土木建筑房屋,规划街道,一个小城镇由此兴起。“霍勒津布拉格”这个名称也被“满洲里”所取代。此后,内地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和东三省的人口不断流入满洲里,加上定居和暂住的俄罗斯人、犹太人、日本人、蒙古国人等,形成满洲里居住人口的主体。因此逐渐形成了多国家、多地区、多民族人口汇集,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相互熟悉、融合,商业氛围浓厚等特点。例如,由于俄罗斯人在满洲里的长期居住从而使许多俄语词汇在满洲里的中国人中间被广泛应用。因此,中西交汇成为满洲里地方语言的一大特色,方言中融入了中俄蒙三国语言特点,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而且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5]当前,满洲里的商贩、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普通居民均能与俄罗斯人进行俄语交流。

    二、满洲里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发育不充分

    满洲里作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边境旅游是其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口岸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国际环境变化反映敏感,同样满洲里也不例外,例如最近十年间,从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2014年因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致使俄罗斯经济一直低迷,国民购买力下降,从而使来满洲里旅游购物的人数和规模明显减少,造成满洲里的旅游收入明显减少。除了受国际环境影响外,

    目前全国边境旅游市场都普遍存在一些阻碍口岸城市发展的问题,比如边境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现有旅游管理制度越来越无法适应边境旅游日趋红火的趋势;边境旅游产业发育不充分,部分边境旅游线路老化,游客在边境地区停留时间短、消费少等。而针对满洲里来讲主要是边境旅游产业发育不充分的问题,仍以门票经济为主,游客留驻时间较短,购物、娱乐等方面消费所占比例较小。

    (二)满洲里文化旅游研究不足、重视不够

    满洲里尽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对于这类资源的研究力度、深度,投入的人力、物力,开发的程度仍显不足。满洲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草原文明、红色传统、异域风情等方面,目前针对这些特点主要开发了扎赉诺尔博物馆、国门红色展厅、中共六大会址、二卡秘密交通线、套娃广场、满洲里城市风光游等旅游项目。项目较为丰富,但是游览的深部不够,比如城市风光游,游客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建筑外景,并不能深入的感受满洲里的百年历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区俄式建筑街区历史文物的开发、挖掘、重视程度不够。

    三、满洲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一)挖掘满洲里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影响和知名度

    目前,满洲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重视,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挖掘和深入研究,提升文化氛围,展示异域风情,塑造文化旅游形象。

    随着今年4月13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自治区政府和满洲里市应积极行动,组织专门的团队和研究机构对满洲里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普查、研究,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边境口岸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发展层次,整顿、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通过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风情园、特色文化小镇等形式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通过增强网络、旅游展销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宣传以扩大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当然,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必须将历史文化古迹的开发与保护并重,既保证传承文明又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完善和发展,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例如可对尚未开发的蘑菇山旧石器遗址、小孤山生物化石遗址、拓跋鲜卑古墓群遗址、辽代巨姆古城遗址、金代边墙遗址等古代遗址遗迹开发为访古文化游项目,将南区俄式建筑群开发为中东铁路历史文化游项目。

    此外,除了深度发掘这些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文化外,还要充分展现满洲里的现代文明成果,例如节庆会展活动项目,包括国际冰雪节、中俄蒙美丽使者大赛、国际科技博览会、国际旅游节、国际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更充分展示满洲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和知名度。

    (二)政府主导,人人参与,打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氛围

    城市的良好形象必须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必须依靠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有效管理。满洲里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的殊荣,因此在打造城市旅游文化氛围方面具有诸多可借鉴的经验。满洲里可从打造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素质自觉维护城市声誉、维护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着手来打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氛围。

    为此,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市场正本清源的认识,全力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营;各旅游企业、旅游协会和旅游服务人员要按照政府对旅游市场建设的安排部署,依法依规提供旅游服务,不允许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现象存在;旅游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从严从实净化市场,依法依规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企业、从业人员和游客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文化旅游宣传进一步培养全体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品质旅游、优质服务的理念,自觉诚信经营,抵制违法违规行为;还要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治理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实现“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彻底改善旅游环境,塑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以促进满洲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麦金托什,格波特.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蒲红,译.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 6-25.

    [2]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0.

    [3]王巍,孟松林主編.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扎赉诺尔区卷[M].文物出版社,2015年2月?

    [4]《魏书》卷一《序纪第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2.

    [5]徐占信编著.满洲里一本通[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7,6.

相关文章!
  •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档案管理理念

    廉裕津 曹航摘要:Web2.0的核心理念是用户参与创造与分享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媒体是Web2.0时代的信息交流工具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为档案

  • 论如何开展精准普法工作

    莫莹莹中图分类号:D922.291.9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88-01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

  • 看完这些案例,可知制定民法总

    白阳++杨维汉++罗沙++陈菲民法总则能不能为个人信息提供保护?撤销监护权后,谁来保护被监护人?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该如何定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