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的策略分析
刘萍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总结了几点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的策略,以期对教育工作同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预习
预习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再来听课,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侧重方向。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教师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假如预习指导是教师“扶”的过程,那独立思考就是学生“放”的过程。“扶”与“放”的结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但是现阶段高年级学生在预习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正视预习的重要性,分析预习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是本文探索的内容。
一、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回顾、巩固相关旧知识点,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未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找出疑点难点做好记录,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其一,可以让学生提前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后续的听课过程中获得课堂学生的主动权,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更加容易抓住听课重点,减轻听课压力,提高听课质量。其二,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在思维相互碰撞过程中,激发智慧的火花,获得独立思考后的快感,这种快感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课上小组合作、自主交流、师生讨论,都是预习后的知识延伸,是学习得以深化的阶段,可以说预习是保证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的高效开展培养学生预习的工作。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教学现状
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把预习指导作为一项常规教学任务进行执行,但是大多手段陈旧、要求不够细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缺乏“生本位”教学意识,预习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具体总结如下:
1.学生缺乏预习兴趣
大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多以圈生字、划难点、读课文的形式为主,并没有根据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预习教学计划。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制定预习计划反而加大了教学压力,所以干脆放弃这项工作,导致学生的预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接受预习任务后,普遍存在走走过场、敷衍了事的情况,缺乏自主预习的积极性。
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很多都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并没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预习中遇到难题后,不经思考,立马翻阅参考工具书,过度依赖辅导书势必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教师没有合理高效的预习指导,让很多学生认为预习可有可无,缺乏主动去预习的积极性,影响预习效率。
2.教师预习指导方式不科学
让课前预习本来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良好手段,但是教师在设置预习任务时的观念依旧是为了服务于教学。从教师角度出发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采用一刀切的预习教学计划。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上课时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在预习中多激发的灵感没有机会得到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讨论的课堂氛围。不论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采用同一种预习方式,无法让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总结。教师组织教学的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预习的态度。
3.预习评价体系不健全
预习是一个过程,而检验预习的行为即为评价。现阶段教师的预习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于如何评价预习质量的高低、预习的习惯优良等。教师多是“佛系”态度,视学生情况而定,却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教师评价的随意性很容易让学生失去预习的动力,因为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新课程改革要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尝试融入到预习评价当中,把预习评价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当中。提高对预习评价的重视,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教学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激發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可以提高预习教学效果。预习的形式可以不必限定为学生自学或是完成教师制定的预习任务。还可以和小组成员一同来进行预习活动。预习的基础是学生自主思考,对预习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些见解,并列出疑点难点。然后可以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分享各自预习成果,这是预习的进阶阶段,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基础不同,在激烈的讨论中可以取长补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预习材料的选择上,除了以“导学案”外,还可以借助课外资料、网络来辅助预习,开拓学生预习思维和眼界。对于不同的文体形式,所采取的的预习策略也要有所变化。针对抒情类的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当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优美意境。在教学《长江之歌》时可以上课起初,让学生在班级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针对说明文,可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文章内容。比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提炼,用思维导图总结出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外观结构、如何构建等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控文章内容,抓住文章重点。针对文学名著,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文章的作者、文章背景进行了解,便于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提前让学生了解作者施耐庵的相关信息,并对林冲的人物特点,所处背景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文章。
2.重视学生质疑能力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能单纯靠教师的监督把预习当作任务进行完成。教师要通过创新预习手段来引起学生对预习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预习自觉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质疑的重要性,有疑才有思,不要抵触疑问,常常质疑可以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爱因斯坦正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才会孜孜不倦的探索,提出并验证出许多科学真理。其次,努力创设民主的质疑氛围。教师要勇于放下架子,讓学生敢于与老师亲近来交流想法,平等对话。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总是不时头脑中出现奇思妙想,这些想法可以跟老师分享。这是质疑的表现形式,也许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具有价值,但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提问,以免抹杀学生质疑和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最后,高效的预习能力的养成少不了教师正确引导。高年级学生具备质疑能力后需要来深化质疑的水平,质疑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现板书字词错误上,作者表达的情感,文章深化的主题等等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导”与“教”有机配合,让学生在恰当的引导下,自由的“学”。在预习《艾滋病小斗士》时,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好任务,通过网络、书籍的方式了解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严重性更要正确看待艾滋病。小主人公恩科西的“不幸”表现在什么地方,“勇敢坚强”又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从恩科西身上学到什么。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们今后要如何去做。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课前的预习让之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完善预习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行为作出科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修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并提出指导意见。单一的评价模式长时间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构建多样化评价模式,把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相互结合运用来提高预习评价的效果。
科学评价要多以鼓励和指导为准则。不论是口头评价还是书面评价,要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优点,以欣赏的态度、平等的语气进行评价。可以在班级中选出几位预习认真、高效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受表扬的个人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敦促,激发上进心。以课前阅读为例,当教师在检验预习成果对完成情况好的学生可以进行即时的评价:“通过你有感情地朗读,仿佛真的让我们身临其境,老师知道,你一定认真揣摩出了作者的情感,体会到文章的深意。”对于完成情况欠佳的学生不要一上来就完全否定进行指责。可以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的声音特别好听,但是文章读的却不够流畅,下一次多加练习,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在书面评语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和“预习单”对学生进行评价。“你对文章的主旨体会得很深刻”“你的总结能力很强。”“你对文章的情感把握很到位。”等等。抓住学生的长项,让学生对预习建立信心。
教师还可以充分结合新课标指导下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评价。小组内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相互评价中可以取长补短,在比赛竞争的氛围下,逐渐完善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组员相互评价,组长做好记录监督和总结,最后汇总给教师。教师根据组长的检查情况,对小组成员个人和小组整体进行奖励或是惩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做好自身,为小组添彩。
结语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语文靠的不是死记硬背,靠的是灵活的思维方式。同一题材的文章,人物不同、情节不同,那结构是否一样。逐渐让学生可以以预习自学,通过现象看本质,提取文章的精髓,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摆脱无用的重复,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奥妙,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穆友会.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策略[J].课外语文,2018年22期.
[2]高志学.解决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从有效预习开始[J].中国培训,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