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黑山羊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
麦安国
摘要:介绍了海南黑山羊常见的螨病、硬蜱侵袭病、肝片吸虫病、消化道线虫病等4种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海南黑山羊;螨病;硬蜱侵袭病;肝片吸虫病;消化道线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5-0018-01
海南黑山羊以放牧饲养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在草地、灌木林、林地和山岭等各种环境放牧。近几年来,由于养殖量增加,海南省生态保护政策加强,林地面积扩大,适合黑山羊传统放牧的区域缩小,农户养殖水平不高,不注重划区轮牧,以及羊圈舍简陋,养殖密度大,通风不良等原因,黑山羊寄生虫病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螨病、硬蜱侵袭病、肝片吸虫病、消化道线虫病等,如不及时防治,会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 常见的寄生虫病及防治
1.1 螨病
螨病也称疥癣,是由螨侵袭皮肤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秋末初春多发生,羊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羊群拥挤时能诱发该病发生和传播蔓延。
1.1.1 症状 病羊皮肤发炎、奇痒、增厚、脱毛,后出现丘疹、水疮、破溃后形成痂皮,羊只渐进性消瘦、严重者衰竭死亡。
1.1.2 防治 涂药疗法:适用于病羊数量少,患部面积小的情况。用新灭癞灵稀释成1%~2%的水溶液,刷试患部,也可选用螨净或溴氰菊酯乳剂进行治疗。药浴疗法:用0.1%~0.2%新灭癞灵,0.05%辛硫磷或螨净药浴,8~14 d后进行第二次药浴。注射疗法: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重者7~10 d后重复注射1次。
1.2 硬蜱侵袭病
硬蜱夏季活动频繁,羊被硬蜱侵袭多发生在白天放牧采食过程中,硬蜱寄生在羊被毛短少部位,以耳廓、头面部较多,严重者可寄生于全身各处,对羊危害极大。
1.2.1 症状 病羊皮肤发炎、痛痒、水肿、出血、皮肤增厚,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皮肤化脓,肿胀和蜂窝组织炎,硬蜱叮咬吸血时向局部注入唾液中的毒素可使病羊出现神经症状及麻痹,造成“蜱瘫痪”,大量硬蜱寄生的羊严重贫血,消瘦,生长发育缓慢。
1.2.2 防治 杀灭羊体上的硬蜱:用2.5%敌杀死乳油250~500倍水稀释或1%的敌百虫喷淋、药浴,涂擦羊体灭蜱;或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 mg皮下注射,间隔15 d再用药1次,灭蜱效果良好。消灭羊舍、运动场及自然界中的硬蜱:用上述杀虫药液或1%~2%的辛硫磷喷洒羊舍和运动场灭蜱;划区轮牧,硬蜱一年不吸血会自然死亡。
1.3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山羊的蠕虫病,虫体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中,病情多发生在春末或夏秋季节,羊群营养状况良好时,通常不表现症状,羊群体况较差时,临床症状明显,严重者可成群发病和死亡。
1.3.1 症状 患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贫血,腹胀,叩诊肝区时病羊有疼痛感。
1.3.2 防治 定期驱虫:在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预防性驱虫,驱虫后的粪便堆积发酵,作无害化处理,防止虫卵散播,污染环境。防止感染:避免在沼泽地、低洼地放牧,保证饮水清洁,采用划区轮牧方式放牧,可减少虫的囊蚴感染。药物治疗:三氯苯咪唑(肝蛭净)、芬苯达唑(苯硫咪唑)、溴酚磷等药物喂服,可杀灭各发育阶段的肝片吸虫。
1.4 消化道线虫病
消化道线虫病是山羊常见、多发寄生虫病,其中以血予线虫、食道口线虫和仰口线虫危害最大,春秋两季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
1.4.1 症状 病羊显著贫血、消瘦,颌下和腹下水肿,有急性或慢性胃肠炎,持续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呈暗绿色,带有大量黏液,有时带血,重者急性死亡或持续性贫血,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1.4.2 防治 药物防治:内服左咪唑、丙硫咪唑、苯硫咪唑;肌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均有良好效果。全群驱虫:秋季驱虫,减少羊体内幼虫荷虫量,确保山羊安全越冬,冬末初春驱虫,防治“春季高潮”出現,阻断病原散播和牧场污染,第1次用药后,间隔10~15 d再用药1次。
2 小结
山羊寄生虫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羊群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以利用多种手段杀灭各个发育阶段的虫体(虫卵、幼虫或成虫)最为重要。
搞好环境卫生,对羊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抓好引入和调出山羊的检疫,可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山羊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饲料,减少山羊应激因素,增强山羊体质,可提升羊对寄生虫病的抵抗力,预防山羊寄生虫病的发生。
选择驱虫药物时应选用安全、广谱、高效、使用方便的药物,防止交叉耐药、药物残留和虫药对羊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