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马耳他的宗教祭礼文化

    安东尼·博南诺

    如果想研究早期宗教,最理想的实验室莫过于地中海地区有着“地中海心脏”之称的岛国马耳他。巨大的石头神庙,阴暗神秘的地下墓穴,留下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玄想,让马耳他的史前考古遗址闻名世界。

    马耳他群岛上散布着大约30座石头神庙,神庙的数量多得令人咋舌。根据检测,它们大约修建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在马耳他岛和戈佐岛这两个面积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岛上,石头神庙更是格外引人注目,一直是热心的考古研究者首选的目标。

    马耳他石头神庙的设计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每座神庙都有一个弧形石门,俯瞰着开阔的前院。正门通常都由一些巨大的弧形石块和一块拱顶石构成,直通中央走廊。半圆形的后殿,犹如苜蓿叶一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央走廊的两侧及末端。后殿里常常设置着石头祭坛(上面一般刻有螺旋图案或动物图案),地面和墙壁都小心翼翼地用灰泥处理过,殿中还保存着用红赭石涂过的其他装饰物。神庙里的孔洞也别具特色:墙上有一些绳孔,可能是用来拴动物的;地上也挖了一些洞,用于排水。在许多神庙中,考古人员都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头,它们跟饮水的器皿、锋利的燧石刀供奉在一起。所有这些细节都在说明:献祭和盛宴在神庙的仪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神庙,地下墓穴也体现着当时的宗教文化。1902年,海尔萨夫利尼地宫(即地下墓穴)被发现,丰富了考古学家对早期马耳他祭礼的认识。这处遗址是建筑工人为新房挖掘地基时发现的。考古学家们还没踏上这块土地,大多数墓穴就已被掏掘一空了。直到几年后,在马耳他国立博物馆馆长塞米斯托克利斯·扎米特的指导下,这个地宫才得到了适当的研究。面对这些几乎已经空空如也的墓穴,扎米特只能竭尽全力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据扎米特估计,地下墓穴的32个墓室曾先后埋葬过大约六七千位死者。随他们一同下葬的陪葬品中,有罐子、黑曜岩、燧石工具和石头制成的配饰,以及肥胖的人物和动物石雕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雕像是地下墓穴中的“睡美人”—— 一位雍容的女性侧躺在编织精美的床上。她穿着有折裥的长裙,头发梳理成整齐的小面包卷样式。

    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间,也就是马耳他泽布季时代早期,丧葬仪式非常随便,死者都被放入集体墓室中,每个墓室都埋着同一家庭或同一血统的成员。到了马耳他塔尔辛时代,宗教祭礼进入全盛时期,相应来说,那时的丧葬仪式也已经和泽布季时代完全不同了,更為仪式化、更加隆重复杂的丧葬祭礼取代了小家庭式的葬礼。

    祭礼活动在塔尔辛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达到了顶峰。当时马耳他社会在宗教等级制度的控制下越陷越深。在这里,祭礼主持人或祭司控制着人们的种种活动。当地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神庙的建筑、艺术化的祭礼和仪式宴会上。人们用祭礼来对死者表示尊崇,而似乎很少把精力放在建造村庄、家庭住宅以及改进农业耕种方法上,迷恋神庙祭礼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这一时期的祭礼活动达到顶峰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由于马耳他群岛地处茫茫大海,与世隔绝,当地人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且岛上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脆弱,无法保障食物供应,生存条件日益恶化,极大的社会压力最终导致史前马耳他社会渐渐衰落下去,并迫使当地人转而求助于神明,把生与死的宗教祭礼发展到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极限。

    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修建神庙的村庄不再继承前人的事业,甚至开始利用前人准备用于墓葬的场地来做其他事。这种祭礼文化渐渐销声匿迹,被截然不同的宗教习俗所取代,包括人们开始崇尚简约的火葬。

相关文章!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

    朱灵俊[摘要]文章以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导体的电阻》教学为例,从教材和学情分析出发,探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落实。如在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探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须理念先进,知识渊博,全面驾驭教材,心中装着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心连心.需优化课堂设计,充分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