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合唱教学开展初期的教材探索
万里燕+何国英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有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材歌曲;气息运用能力;和声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学校的学生合唱团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学校的名片,许多重要的庆祝活动中都少不了他们的演出。搞好合唱教学,打造一个优秀的合唱团成为许多音乐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许多的演出和比赛中我们发现,合唱团演出的成败,演唱作品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些合唱团为了取得好的成绩,选择了专业性强而且难度较大的歌曲,脱离了合唱团学生的实际情况,结果事与愿违——学生的能力无法表达歌曲的内涵,演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合理选择教材歌曲,提高合唱预备队成员灵活运用气息的能力,提升技能素养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合唱团的灵魂,合唱团队员对气息的控制与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合唱团声音的质量。有句话说得很好:“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在常规的音乐课堂,由于人数和时间的限制,我们通常只能要求学生们唱会歌曲,而对于气息的控制与运用也只能用巧妙的方法大致讲一讲。而在合唱团里,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歌曲,进行更细致更有质量的训练。以达到“唱歌用气,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呼吸量的大小,都要做到有意识的控制和使用……”的目标。我们在合唱训练中,选择了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教材歌曲来帮助孩子们感知气息的存在,并帮助孩子们控制和使用气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从熟悉开始,让认知成为技能的积累。
课堂内学过的歌曲,课堂外来提升,让学生练习熟悉的歌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大致选择了两类教材歌曲:一类是经典的作品,比如四年级的歌曲《西风的话》、舒伯特《摇篮曲》、三年级的《草原上》等;一类是短小有趣的儿歌,比如一年级的《拉钩钩》、《跳绳》、二年级的歌曲《郊游》、《共产儿童团团歌》等。我们通过画图形谱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旋律的特点,我们再引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这种特点“·”代表跳跃的声音,“︵”代表连贯的声音。我们通过用上面两类教材歌曲作为练声曲,训练学生通过气息的控制唱出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通过气息的控制表现活泼与抒情两种情绪,这个过程促进了学生气息灵活度的提高,同时也达到了整个合唱团呼吸统一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歌曲太短小,又是单声部歌曲,太简单了吧。但廖乃雄先生曾说:单声部歌唱对于训练集体歌唱的统一,节奏——节拍的统一,力度起伏的统一,音乐表情的统一等都很有好处。运用学生们熟悉的教材歌曲做练声曲,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知识技能和人文性相结合,开发嗓音,开发想象。
我曾经听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在分享自己训练合唱团的经验时,提到过用一年级的《拉钩钩》来做发声练习,我试过效果也不错。“歌唱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绝不限于唱本身,而更需要通过唱的歌曲,去学习所有一切的音乐教学课题。”在统一了呼吸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唱各种母音,以提升合唱团孩子们运用气息的灵活度。
以《请你唱首歌》为例:
《请你唱首歌》是一首低段的儿童歌曲,这首三拍子的儿童歌曲运用连和断的唱法可以生动地表现儿童与小杜鹃之间友爱的情绪特点。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连和断也是有一个“度”的,连唱到怎样一种程度?断又唱到怎样一种程度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发现吉他演奏时会发出嘣嘣嘣的声音,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断的音色,于是我们鼓励学生模仿吉他的嘣嘣声。而长笛的音色连贯而柔和,我们鼓励学生用“lu”的声音来模仿长笛的音色。这样一来,学生在不断探索更“逼真”地模仿两种乐器的演奏中,掌握了连和断的唱法,在不经意间获得了灵活控制和运用气息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的演唱更加生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吉他的声音就像小矮人一样,可爱而富有幽默感。长笛的声音像美丽的白雪公主一样高傲挺拔。”学生们一边模仿乐器的音色一边想象有趣的场景,如此短小的歌曲也能唱得十分生动!
孩子的嗓音是需要开发的,纯母音的练习有些抽象,引导孩子用声音模仿乐器演奏可以让抽象的练习变得具体。而且教材中有的歌曲就是用器乐曲改编的,比如四年级的《我们大家跳起来》就是巴赫的器乐曲改编而来。用这样的作品练习,学生运用气息的灵活度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会大大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是一首为歌唱儿童美好心情、传达友好情感的一个作品,那么通过对人物角色的演绎、对音色的模仿来互化为学生的合作能力,及知能和感能的提升。
二、巧用教材歌曲内容,历练合唱团表达情感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只有合唱团的演唱里有情感、有“音乐”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时的艺术再现才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必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唤醒学生们积极表达情感,进行艺术表现的愿望,从而实现艺术审美教育。
1.倾情投入,让声音和意境相守相依。
教材中的合唱歌曲内容积极向上,蕴含生动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五年级上期《阳光牵着我的手》就是一首非常好的合唱歌曲。通过歌词的分析、曲调的品味、意境的营造,合唱团可以将歌曲唱得更细腻更感人。“声音里要有音乐,有控制、精致的声音才是音乐。”比如第一句“推开我的小窗口,阳光牵着我的手”旋律中带有休止符,生动地表现了小孩欣喜、快活的情绪特点。在“我的”与“手”之间有休止符,可以这样启发学生:“阳光牵的是我的手,不是别人的,我是那样的可爱与乖巧,连阳光都是这样地喜欢我,轻轻来牵我的手。”这样一来,学生会准确地控制住自己的声音,“我的”轻轻唱,“手”字唱得親切而充满爱意。歌唱情感真挚才能感人,通过熟悉的教
2.感受南腔北调,提供多重审美体验。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教材中也有许多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谱例。通过练习这些歌曲,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色表现的多样性!如:四年级上册《布谷鸟儿声声叫》、《黄丝玛玛》、《杨柳青》、《采菱》等歌曲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是一首四川清音歌曲,唱腔独特,用轻松的“哈哈音”来演唱,韵味独特。《一只鸟仔》是三年级下册2单元《美妙童音》中的一首歌曲,它是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首儿歌,整个音区偏高,只有用高位置的声音才能唱准歌曲的音准,每句的音头“透、一、站、丢、日”等这些词只有通过高位置的朗读才能唱得饱满,而其中的“拐一下拐”、“哮啁啁”、“汲一个汲”、“丢丢”等词必须通过高位置加下滑音的演唱才能体现这首歌曲浓郁的地方色彩。为了获得更丰满的和声,我们还可以对教材内容稍作加工,为歌曲编一个简单二声部。通过这些教材歌曲的再改编与再练习,合唱团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离“有理想的音色变化”这个目标又进了一步。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合唱教学应当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长相如何,身体有无缺陷,只要他(她)愿意歌唱,我们都应尽自己所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让我们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思想合理选择教材歌曲作为合唱团训练素材,这样会让合唱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今后演唱更多更难的合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合唱教训练就地取材,成就孩子的综合素养吧!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
[2]秦秋玲《中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