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留住别样精彩
〔关键词〕预设;生成;体验;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捕捉学生的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巧用“生成”艺术,让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呢?
一、精心预设,创造“生成”空间
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显然,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课堂生成机制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精心预设。教师的精心预设,能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整合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做好课堂预设,以生为本,课前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课堂进行巧妙安排,使预设更加合理、灵活、生活化,致使教师的“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让课堂因预设而精彩。
如在教授“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综合探究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我们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体现公平以及采取这些措施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充分探讨。在实施教学前,我进行了适度的弹性预设。通过对学生现有知识、生活经验、社会环境的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讨论中特别提到了当地政府把农村农民、城市农民工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使其享受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甚至还为农民工缴纳住房公积金。这表明通过这种合理的再分配,体现了公平,兼顾了各个阶层的利益,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知识形成了,有关政治的概念,思想政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恰如其分的弹性预设是打开学生们思维之门的金钥匙。只要我们教师就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多一份精心预设与应对方案,课堂就会多一份别样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就会因预设而精彩,因精彩而高效。
二、善用“体验”,助推课堂生成
体验是个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经历、感触与验证,它具有独特性、亲历性和生成性的特点[1]。所谓实践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亲身实践经历,即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2],像电影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去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还要向学生营造一个适于他们进行体验的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当学生有了较多的实践经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他们的感悟体验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体验展开讨论,以打开思路,对新学知识加以理解并生成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信用卡和外汇”一课时,我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真正使用信用卡,从而知晓“信用卡的用途”,体会“刷卡消费和现金消费的不同”,并就“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如在消费过程中发现信用卡中的钱不够了,该怎么办?”向营业员咨询,得到可以透支的答案。当学生在后来的课堂上提出了透支的問题时,我立即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一组问题:“你会怎样使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对一些人透支后不向银行还款的行为,你有何评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发有关思想政治知识生成性创新。
教师体验活动的设计,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特别是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生成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并生成诚信的情感价值观。
三、化错成蝶,善用错误“生成”
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硬搬教案,更不会人云亦云,由于他们清楚,生成性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是学生们所向往的课堂。由于受已有经验、思维能力的制约,以及受学情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堂中会经常出现对某些重要知识概念理解不到位,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化错成蝶,善用错误生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就会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亮点[2],达到意外的教学收获,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如我在讲授“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内容时,有学生说:“个体劳动者以自己或家庭成员劳动为主,其收入也应属于按劳分配,为什么要把它另外作为一种方式呢?”从学生的错误和疑问中可以看出,他对“按劳分配”理解还不透彻,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分配”,因而不能把“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区分开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还会把这两种分配方式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按生产力要素分配”相混淆。为此,教师马上利用该生的错误提出问题:按劳分配是否等同于按劳动分配,为什么都是劳动所得,却有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力要素分配之分,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由于该学生的错误也正是许多学生的疑惑所在,学生随之而来的思考、探究活动就很积极主动,其讨论争辩也十分激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
课堂也应该是学生可以出错的乐园,只有出错,教师才会根据错误对学生进行精心点拨、巧妙引导、逐层解惑。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进退两难时,教师不妨接住学生抛出的“绣球”,再把这个“绣球”巧妙地抛给学生,让学生在错误思维的碰撞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同时,开发和利用学生课堂中的“活资源”(如错误资源),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和积极的生态环境,使课堂成为学生发表真情实感的舞台,使生成的资源真正被利用。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因为学生错误地把将“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分配”的概念,我机智地将“错误”当成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从而让学生意外地将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学生在“出错”与“改错”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毫无疑问,此节课因“错误”的生成,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四、随机而变,捕捉意外“生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当出现意外时我们要有灵活的思维和应对策略,随机应变,以合理的手段处理突发而至的生成,让课堂因“意外”而灵动美丽。
如我在讲授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这一内容时,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如先讲“单一制”和“联邦制”各自的特点与不同,再讲影响国家实行何种结构形式的因素。当讲到“单一制”和“联邦制”的特点与不同点,说明二者各自的优点与缺陷时,有学生提出: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同一政策难以符合各个地方的具体实际,难以充分调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因而采取联邦制效果会更好。而且现在国家实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既坚持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充分调动了港、澳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效果不是更好吗?该学生的话语一落,马上就得到一些学生的附和。看到这一情形,我改变了预设中的原有方案,让同意我国实行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学生分别举手,然后将其组成两个阵营,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通过争辩来认识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通过辩论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结构形式不是由哪一种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避免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犯片面的思维错误[3]。
“只要课堂存在,教学意外就必定伴随其左右,在我们的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从上面的教学案例看,我不仅没有因担心耽误预定的教学任务,对突发而至的生成置之不理,而且灵活地调整预设,耐心倾听,尊重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獨特的思维,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力求高效、灵活,课堂活动开放性强,学生思维经常在教学中迸出火花。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拥有一双智慧之眼,灵动地关注课堂,敏锐地把握一些意外中有价值的信息,并把它们运用到课程资源中去,我们的课堂就会因“意外”而精彩,因精彩而有效。
教育家钟启泉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是教师与学生们的“即席创作”,是“未曾预约的美丽”。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适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利用好课堂师生活动中遇到的非预期因素、学生产生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成”,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活动等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使课堂教学获得动态发展,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陆敏刚.动态生成性生物课堂教学意识摭谈[J].中学生物教学,2009(8):16-18.
[2]童军尧,裘义水.高中政治课的预设、生成和留白[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6):48-49.
[3]李明远.课堂精彩,源于有效生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9):63-64.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中学,襄阳,4415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