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侯少珊
在提倡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依托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应运而生,并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语文课中,围绕主题开展多文本的教学,打破原来单节课单篇教学的模式,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我尝试最多的是“五步教学法”,即为:主题呈现—阅读概览—个性阅读—精彩赏析—主题拓展。下面以“我眼中的爸爸”这节课为例,来谈谈群文阅读课“五步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主题呈现——一封信引出的话题。
《深圳晚报》刊登了一封题为《陈亦舟,你给工作当爸爸去吧》的信,我们一起来读读。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眼中的爸爸”。
教学设想:“群文阅读”课的多文本教学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较严格,作为“开题引入”环节更应简洁明了。这节课巧妙地通过“一封信”引入,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以信为引子,直奔主题,目标明确。
第二步:阅读概览——群文阅读,感知群文内容。
挑选了有关“爸爸”的6篇文章(《背影》《父愛陷阱》《父亲》《我眼中的父亲梁实秋》《我的爸爸叫焦尼》《我的爸爸真麻烦》),每个学生都通读,然后选择其中一篇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设想:利用默读方法,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学生通过个人阅读,带着“这是个怎样的爸爸”这个问题默读文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读群文活动。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6篇文章有个初步认识,为下一步“默读基础上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三步:个性阅读——研读群文,感知不一样的爸爸。
1.开展“号组”研读活动(给6篇文章编好号,学生每人一篇,按号组成“号组”)。完成“工作纸1”的要求:在文中画出关键句,用词语概括爸爸的特质。
2.“号组”分享感悟:每个“号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工作纸1”的内容,另一名同学板书爸爸特质的词语。
教学设想:利用小组对话和讨论策略,拓展群文阅读中的深度和广度。从个人阅读到小组同读同研,从个体体验到同伴互助交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自己和同伴的学习历程,展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采取了“工作纸”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学习小组与号组相互转换,达到学生从个体阅读—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途径,从个性思考到表达分享,学生的表达、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第四步:精彩赏析——共读《爸爸的味道》一文,感知父爱。
全班再研读,完成“工作纸2”的要求:填写表格,分析《爸爸的味道》一文中3个不同特质的爸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再说说自己的爸爸的味道。
教学设想:利用比较阅读策略,突出群文阅读中的主题特点。在整节课群文阅读的品读中,让学生感知一个个具有不一样特质的爸爸,感受不同的作者在相同题材下写出不同的文章的写法。《爸爸的味道》一文的品读,更让学生感知在自己身边的不一样的爸爸,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的是对我们的爱,正如“父爱如山”一词的表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爸爸身上的味道和特质。学习小组分散阅读后,全班又走向集中,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再次突出主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爸爸,将所学用于实际,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在。
第五步:主题拓展——父爱如山,升华感情。
拓展延伸,回应主题。今天我们阅读了这7篇文章,感受到作者用细腻的眼光、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和表达他们身边的父爱。女儿希希的信能否打动她的爸爸?大家想不想知道结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电影《我爸爸比我小四岁》,解开其中的谜。
教学设想:利用探究思考策略,推进群文阅读中的精深思考。本节课设计了两道思考题:“从文中找找并概括不一样特质的爸爸”和“对比和说说爸爸的味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感知。阅读教学离不开人文性,群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父爱如山”这一沉重的话题更应让学生感知,从文章中走向生活,用自己的话表达爸爸身上的特质,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这节“群文阅读”课以首尾呼应的方式结束,由“信”引出主题,由“电影”回应主题,让学生去电影中寻找“信中的爸爸”,解开心中之谜。一节课下来,信、文章、电影都为同一主题服务,形式新颖、有趣。“工作纸”牵引着学生的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转换学习伙伴,加深全班的学习交流,课堂动静结合,凸显学习的互动性、合作性、自主性。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课前的准备需要非常细致,主题的确定和文本的选择需要思考,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要求非常高,因此,抓好主题、整合群文的“五步法”最为适合“群文阅读教学”。
(责 编 欣 航)
在提倡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依托教材,以“主题”为中心的拓展阅读教学研究应运而生,并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语文课中,围绕主题开展多文本的教学,打破原来单节课单篇教学的模式,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我尝试最多的是“五步教学法”,即为:主题呈现—阅读概览—个性阅读—精彩赏析—主题拓展。下面以“我眼中的爸爸”这节课为例,来谈谈群文阅读课“五步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主题呈现——一封信引出的话题。
《深圳晚报》刊登了一封题为《陈亦舟,你给工作当爸爸去吧》的信,我们一起来读读。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眼中的爸爸”。
教学设想:“群文阅读”课的多文本教学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较严格,作为“开题引入”环节更应简洁明了。这节课巧妙地通过“一封信”引入,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以信为引子,直奔主题,目标明确。
第二步:阅读概览——群文阅读,感知群文内容。
挑选了有关“爸爸”的6篇文章(《背影》《父愛陷阱》《父亲》《我眼中的父亲梁实秋》《我的爸爸叫焦尼》《我的爸爸真麻烦》),每个学生都通读,然后选择其中一篇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设想:利用默读方法,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学生通过个人阅读,带着“这是个怎样的爸爸”这个问题默读文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读群文活动。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6篇文章有个初步认识,为下一步“默读基础上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三步:个性阅读——研读群文,感知不一样的爸爸。
1.开展“号组”研读活动(给6篇文章编好号,学生每人一篇,按号组成“号组”)。完成“工作纸1”的要求:在文中画出关键句,用词语概括爸爸的特质。
2.“号组”分享感悟:每个“号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工作纸1”的内容,另一名同学板书爸爸特质的词语。
教学设想:利用小组对话和讨论策略,拓展群文阅读中的深度和广度。从个人阅读到小组同读同研,从个体体验到同伴互助交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自己和同伴的学习历程,展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采取了“工作纸”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学习小组与号组相互转换,达到学生从个体阅读—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途径,从个性思考到表达分享,学生的表达、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第四步:精彩赏析——共读《爸爸的味道》一文,感知父爱。
全班再研读,完成“工作纸2”的要求:填写表格,分析《爸爸的味道》一文中3个不同特质的爸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再说说自己的爸爸的味道。
教学设想:利用比较阅读策略,突出群文阅读中的主题特点。在整节课群文阅读的品读中,让学生感知一个个具有不一样特质的爸爸,感受不同的作者在相同题材下写出不同的文章的写法。《爸爸的味道》一文的品读,更让学生感知在自己身边的不一样的爸爸,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的是对我们的爱,正如“父爱如山”一词的表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爸爸身上的味道和特质。学习小组分散阅读后,全班又走向集中,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再次突出主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爸爸,将所学用于实际,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在。
第五步:主题拓展——父爱如山,升华感情。
拓展延伸,回应主题。今天我们阅读了这7篇文章,感受到作者用细腻的眼光、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和表达他们身边的父爱。女儿希希的信能否打动她的爸爸?大家想不想知道结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电影《我爸爸比我小四岁》,解开其中的谜。
教学设想:利用探究思考策略,推进群文阅读中的精深思考。本节课设计了两道思考题:“从文中找找并概括不一样特质的爸爸”和“对比和说说爸爸的味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感知。阅读教学离不开人文性,群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父爱如山”这一沉重的话题更应让学生感知,从文章中走向生活,用自己的话表达爸爸身上的特质,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这节“群文阅读”课以首尾呼应的方式结束,由“信”引出主题,由“电影”回应主题,让学生去电影中寻找“信中的爸爸”,解开心中之谜。一节课下来,信、文章、电影都为同一主题服务,形式新颖、有趣。“工作纸”牵引着学生的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转换学习伙伴,加深全班的学习交流,课堂动静结合,凸显学习的互动性、合作性、自主性。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课前的准备需要非常细致,主题的确定和文本的选择需要思考,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要求非常高,因此,抓好主题、整合群文的“五步法”最为适合“群文阅读教学”。
(责 编 欣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