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调查
刘卫滨 高峰
摘 要: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从2012年开始建设,并于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本文对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海域情况、海洋牧场建设情况和海洋牧场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17-2018年该示范区内平均渔获率比周边高63.55%,产值530万元。表明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有着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前乐亭周边海域面临严峻环境压力的局面下,对恢复近海生物资源、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调查;效益分析
乐亭县沿海曾是渤海湾渔业资源最丰饶的海域之一,但随着海洋污染的加剧和捕捞强度的增大,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90年代以后,乐亭海域近岸主要捕捞品种对虾、梭子蟹、小黄鱼、乌贼等均已不能形成渔汛,渔获量急剧下降,已到了资源利用的极限[1]。从本世纪以来,我国就在沿海各地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各地经验发现,发展海洋牧场能够推广高效、安全、节约、环保的浅海生态海水养殖模式,实现海域利用最小化、产出结果最大化的良性循环。
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滦河口西南海域,该海域距岸边3.5海里,示范区所占海域面积725 hm2,海底地势平坦,海岸坡度2%,水深均处于10~12 m等深线范围内①。如图1所示。
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从2012年开始建设,并于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从2017年开始,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乐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和渔民座谈等形式,对兴乐海洋牧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1 海域情况调查
2017年5-8月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对兴乐海洋牧场进行了本底调查,掌握了海洋牧场海域基本情况。
1.1 水环境情况
2017年8月兴乐海洋牧场水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变化范围在1.40~2.25 μg/L,均值在1.71 μg/L;油类的变化范围在0.014~0.033 mg/L,均值在0.021 mg/L;活性磷酸盐变化不大,均值在0.002 mg/L;无机氮均值在0.019 mg/L;COD变化范围在0.96~1.12 mg/L,均值在1.03 mg/L;BOD5变化范围在0.89~1.12 mg/L,均值在1.02 mg/L;悬浮物变化范围在18.5~23.1 mg/L,均值在21.1 mg/L;硫化物变化范围在0.005~0.015 mg/L,均值在0.009 mg/L;有机碳变化范围在3.359~4.801 mg/L,均值在4.120 mg/L;其他重金属(铬、铜、锌、铅、镉、汞、砷)各项指标也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13097-97)中的二类水质标准。
1.2 沉积物环境情况
2017年8月兴乐海洋牧场沉积物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显示,石油类变化范围在76.884~201.364 mg/kg,均值在119.110 mg/kg;有機碳变化范围在8.859~28.056 mg/kg,均值在15.605 mg/kg;重金属(铜、锌、铅、镉、汞、砷)含量等各指标也远远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的一类水质标准。
1.3 浮游植物
2017年8月兴乐海洋牧场共采集到16种浮游植物,总密度151.885 1×104/m3,属2大类6科6属16种,主要隶属于角毛藻属、圆筛藻属等。其中硅藻门4科4属14种,占总种类数的99.85%;甲藻门2科2属2种,占总种类数的0.15%。
1.4 浮游动物
2017年8月兴乐海洋牧场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大类11种,密度0.392×103/m3。经初步鉴定,桡足类8种,毛颚类1种,浮游幼虫2种。优势种有小拟哲镖水蚤、中华哲水蚤、双刺纺锤水蚤、墨氏胸刺水蚤。
1.5 底栖生物
2017年8月乐亭兴乐海洋牧场示范区共采集到30种底栖动物,分别隶属环节、腔肠、节肢、棘皮、软体、纽形、头索和脊索8个动物门。其中生物种数最多的是环节动物,12种,占全部种数的40%;其次是节肢动物7种,占23.3%;软体动物5种,占16.7%;纽形和腔肠动物各2种,各占6.7%;头索、脊索和棘皮动物各1种,各占3.3%。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5.4 g/m2,从生物量的构成上来看,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最高,为3.95 g/m2,占总平均生物量的25.6%;其次为环节动物3.83 g/m2,占24.9%;棘皮动物3.15 g/m2,占20.5%;节肢动物1.98 g/m2,占12.9%;腔肠动物1.33 g/m2,占8.6%;纽形动物0.55 g/m2,占3.6%;脊索动物0.33 g/m2,占2.1%;头索动物0.28 g/m2,占1.8%。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206个/m2,从栖息密度的构成上来看,也是环节动物最高,其平均栖息密度为133个/m2,占64.4%;其次是软体动物35个/m2,占17%;节肢动物22个/m2,占10.7%;腔肠动物8个/m2,占3.8%;纽形动物5个/m2,占2.4%;棘皮、头索、脊索动物均为1个/m2,各占0.5%。
1.6 渔业资源
2017年5月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对乐亭县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由于项目海域周围为扇贝养殖区,不能进行拖网作业,游泳动物调查采用地笼网与流刺网结合调查的方式,捕获的游泳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拖网调查种类要少。生物量和生物密度以流刺网的渔获率 kg/(hm2·h)和ind/(hm2·h)进行统计。
本次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生物12种,其中鱼类4种,分别是黑鲪、方氏云鳚、尖尾鰕虎鱼、焦氏舌鳎;虾类5种,是褐虾、口虾蛄、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鲜明鼓虾;蟹类1种,是日本蟳;头足类1种,是长蛸;其它1种(红螺)。兴乐海洋牧场示范区刺网平均渔获率为4.884 4 kg/(hm2·h),其中鱼类0.408 6 kg/(hm2·h),虾类3.231 4 kg/(hm2·h),蟹类0.740 5 kg/(hm2·h),其他类0.503 9 kg/(hm2·h);刺网调查平均生物密度为428.01 ind/(hm2·h),其中鱼类18.05 ind/(hm2·h),虾类390.02 ind/(hm2·h),蟹类11.42 ind/(hm2·h),其他类8.51 ind/(hm2·h)。优势种2种,分别是口虾蛄和日本蟳;重要种6种,分别是尖尾鰕虎鱼、焦氏舌鳎、方氏云鳚、日本鼓虾、鲜明鼓虾、海螺;主要种3种,分别是黑鮶、葛氏长臂虾、褐虾。
2 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2.1 建设规模及布局
乐亭兴乐海洋牧场规划人工鱼礁区建设面积273.33 hm2,海洋立体增殖区333.33 hm2。海洋立体增殖区已建设完成,人工鱼礁区正在建设中。目前共建设花岗岩礁区、水泥构件礁区和船型礁区106.67 hm2。海洋牧场布局情况见图2。
2.2 人工鱼礁礁体类型
根据以往的投礁经验,结合乐亭县海水增养殖水域的海洋动力学和本底特性,进行礁体材料、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设计出适合本县投礁海区的鱼礁的礁体结构。
2.2.1 钢筋混凝土构件鱼礁 混凝土预制礁,设计、制作与验收按照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实施。构件礁为边长1.2 m,壁厚15 cm 的正方体,框架型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礁体底部敞空,其它各面开孔,每个面有四个孔,直径约35 cm。组成单位鱼礁后,空方体积大,有利于各种鱼、藻类栖息,见图3。
2.2.2 石块礁 为防止石材风化,就近采购天然花岗岩石块,单个石块的重量不小于75 kg,见图4。
2.2.3 报废船只鱼礁 首先对报废船只进行环保无害处理,然后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包裹,将其改造为人工鱼礁,见图5。
3 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生产情况
为使海洋牧场科学生产,乐亭兴乐海洋牧场在成品回捕工作中,实行轮辅轮放的方法,对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及时捕捞上市,并实行捕大留小,以保障水产品资源增殖。同时还坚持每年春秋两季轮流增殖放养,以充分利用礁群海区这一资源。
3.1 海洋牧场增殖放流和底播情况
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梭子蟹、牙鲆、梭鱼等苗种的增殖放流和贝类底播,投放梭子蟹苗种60 kg,牙鲆鱼、梭鱼、鲈鱼苗种95万尾,底播魁蚶、脉红螺、缢蛏等苗种8 500万粒。
3.2 海洋牧场渔获物情况
乐亭县兴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2018年用冀乐渔2032、2033等渔船在海洋牧场进行捕捞,统计调查情况见表1和表2。统计结果表明:海洋牧场主要捕捞品种有鲈鱼、梭鱼、脉红螺、魁蚶和梭子蟹,均为增殖放流品种。从渔获量来看,魁蚶产量最高,2017年和2018年产量分别为19 000 kg和20 420 kg,分别占总渔获量的31.82%和29.81%;其次为脉红螺,2017年和2018年产量分别为13 075 kg和16 040 kg,分別占总产量的21.90%和23.42%;梭鱼2017年和2018年产量分别为16 520 kg和17 590 kg,分别占总产量的27.67%和25.68%;鲈鱼2017年和2018年产量分别为9 700 kg和12 970 kg,分别占总产量的16.25%和18.94%;梭子蟹2017年和2018年产量分别为1 412 kg和1 474 kg,分别占总产量的2.36%和2.15%。2017年捕捞产量为59 707 kg,2018年捕捞产量为68 494 kg,2018年产量较2017年增加14.72%,说明随着海洋牧场的建设,礁区内渔业资源逐年增加,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4 效益分析及预测
4.1 生态效益
通过对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区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洋牧场内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51.885×104 ind/m3、浮游动物平均密度0.392×103 ind/m3、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210个/m2,周边海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119.989×104 ind/m3、浮游动物平均密度0.306×103 ind/m3,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157个/m2,海洋牧场比周边分别高出26.58%、28.10%、33.76%。乐亭兴乐海洋牧场人工鱼礁使牧场产生涡流效应、集鱼效应和避敌效应,形成鱼群聚焦的良好场所,海洋牧场鱼、虾、蟹等游泳生物种类12种,刺网平均渔获率为4.884 kg/(hm2·h),而周边海域刺网平均渔获率为2.986 kg/(hm2·h),海洋牧场比周边高63.55%。所以乐亭兴乐海洋牧场提高了海域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海域生物量,对于保护乐亭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起到重要作用。
4.2 经济效益
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立体生态增殖、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发现,海洋牧场在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水质环境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海洋牧场内渔获物产量和品质。2017-2018年海洋牧场共投放人工鱼礁8万空方,放流海参90万头、贝类10亿粒、鱼类20万尾、虾类2 000万尾,产出海参20 t、鱼类8 t、贝类50 t、蟹类15 t,产值530万元,效益420万元。另外海洋牧场发展与休闲垂钓相结合, 能产生可观的增加值。2017-2018年海洋牧场共接待垂钓游客2万人次,创产值490万元,效益290万元。
4.3 社会效益
通过乐亭县兴乐海洋牧场建设,可带动辐射水产育苗、加工、销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吸纳转产转业渔民,2017-2018年安排就业渔民160人,安排季节性用工人员580人,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为促进渔区繁荣,稳定渔区经济,维持渔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学城,彭盛佳,任长山,等.唐山市水产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99-100.
(收稿日期:2019-04-24;修回日期: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