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黄国华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日益重视,各高校也通过各种措施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从智慧校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借鉴经验,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09-0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易用、智能、便捷”的信息化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和展示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要依托。
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教育信息化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推动力。教育信息化承担着为师生获取信息提供方便,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科研、生活提供服务,为学校声誉与美誉度服务的三大主要任务。
1.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信息技术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的“新四化”,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为教育信息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信息化不断受到重视和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作为独立一章体现,充分说明了国家从战略发展高度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
为做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推进工作,教育部等有关部委成立了工作小组,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不断理顺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
2.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近年来信息技术一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与人们的日常应用结合得越来越好,其易用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当前的情况看,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的新技术主要有:
(1)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是三种主要的传统网络传输形式,由于技术差异与运营商的不同,三种传输网络分别只承担语音、视频、数据中的一种传输与应用。三网融合就是指三种传输方式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实现了业务应用的融合,网络服务内容变得多样化。三网融合实现后,终端功能将得到拓展。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2)移动互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当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需求是随时能够上网。移动互联,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能够满足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各类终端随处上网的需要,移动互联技术使用户随处上网成为可能,特别是进入4G时代后,在没有无线网的情况,用户也可能通过4G数据服务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3)云技术——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
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云服务是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为用户服务。云服务将是未来IT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主流。云服务让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方便地随时随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4)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对物品进行编码,接入网络,智能获取信息和远程管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随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5)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新校园,是现实校园和网络校园的有机统一。智慧校园强调通过“设备共享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事务网络化、采集智能化”来营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科研共享、便捷高效的事务办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的新型校园,真正做到“安全、稳定、丰富、环保、节能”。
二、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1.各校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信息化
在国家的大力推进下,高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排名靠前的高水平大学更是对信息化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推进工作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实绩和创新。
清华、北大于2013年5月加入国际在线教育平台edX;北大明确发文把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同年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开放。清华2013年10月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
北京大学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为二十多个院系提供服务,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0余所高校还进入中国高性能计算TOP100排名;武汉大学采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全校共用的共享服务器群,面向各部门、各学科提供服务器共享使用,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设备管理服务水平。
浙江大学提出整合各类资源,面向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的要求。复旦大学完成了基于数据和流程的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用户网上办事、部门网上统计、领导网上查询”。上海交通大学提出要打造触手可及、灵活感知的“泛在智能图书馆”,还完成了 “智慧泛在课堂”建设,实现电子教材参考书、选课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数字校园平台的智慧关联,学生选完课就可以查阅课程相关参考书、讲义,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分享笔记,随时随地开展网络互动与讨论。
2.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资料分析,可以总结看到,在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有着明显的发展特征。
(1)发展势头良好,发展规划清晰
近年来,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各高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一点,从前面的论述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总体看来,各高校对信息化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发展的势头很好。
特别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注重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典型经验,紧紧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牢牢把握师生需求,使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内容更加明确,形成了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设备与科研资源共享交互平台,校内外综合信息服务,数据存储、交换、分析与备份容灾,网络与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与电子校务”为主的发展格局,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
(2)发展差异较大,发展特色明显
从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差异非常大,特别体现在经费投入和建设进度上。985高校是信息化投入最多的高校,经费非常丰富,人员比较充足,自身的研发力量也比较强大,各项业务的应用推进也比较好。此外,211高校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整体也比较好,大多数高校均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步骤推进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建高校在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做的也非常好。但我们也看到,部分处于地级市的学校,由于经费不足、认识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些滞后。
(3)建设任务较重,深化应用较难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因而也常常处于进行时,正因如此,信息化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从高校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拓宽带宽、更新校园网出口设备;一方面还要加强各应用系统建设,特别是做好校园门户、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学生系统等用户量大、访问量大的常用系统的建设。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所以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系统建设,升级更新的任务非常重。
从建设来看,硬件建设相对较为容易,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和队伍与空间保障,都能够很好地开展。让信息化工作人员感到非常困难的是应用系统建设。一个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展,首先要得到业务处室的认可与支持,还要与承建公司做好沟通和跟进工作,同时要满足不同用户对象的需求与使用习惯,这些都增加了应用系统的建设难度。
三、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各个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充满了期待。教育信息化做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的主要手段,在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认真思考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充分重视,形成合力,把推进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大方针下,各校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要将对信息化的重视转化为实际推进,还需要在以下了个方面再下功夫:
一是学校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认识到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创新、科学研究支撑、文化传承平台、社会服务载体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要清晰地看到“越是优秀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越好的”实际情况,真正支持信息化工作。
二是业务部门要真正推进信息化。是坚持传统的工作方法,还是选择更加便捷、高效、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方式,是摆在各业务处定面前的一个选择。只有业务处室真心地、自愿地选择信息化,信息化工作才能顺畅的推进。
三是形成合力。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业务单位的配合,离不开承建公司的努力,离不开社会单位(银行、电信运营商等)的合作,只有形成合力,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2.注重投入,建设队伍,为推进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需要大投入的工作,比如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的投入累计在5000万以上。为此,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一个体现就是要增加投入,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要投入系统建设费用,也要投入设施更新与软件升级费用。
此外,从高校信息化从业人员来看,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信息化队伍较大,在百人以上之外,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人员在20人左右,甚至有部分高校的信息化人员数量保持在个位数状态,这与国外数以百计的队伍数量更是相差甚远,急需补充壮大。
3.面向对象,立足需求,有针对地做好信息化工作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校内对象,主要是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人员;另一类是校外对象,主要是校友和学生家长(含考生家长)。
不同对象,其需求是不同的。教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科研应用方面,在校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和生活便捷上,离退休人员则希望能够便捷智能地获得有关信息;校友的需求是了解信息,达到关心母校的目的;考生家长则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这个报考对象;学生家长更想了解孩子所在的学院都在做什么,学生最近的状态如何。当前的信息化工作,就是要面向对象,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息化工作,实现精细化服务。
4.围绕中心,把握重点,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工作已经不是简单地上上网、发发邮件,而是体现在基于共享平台的业务系统。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围绕“教学、科研、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做好应用系统建设,并逐步实现创新。
就教务系统而言,教务管理系统、网上教学系统已经成为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就科研系统来看,能否实现“申报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基地管理、成果管理、奖项管理、专家管理”于一体,做到信息共享,方便科研人员,非常重要。再比如管理工作,方便的网上综合办公系统、教师表单智能填报、智能的邮件系统,同时支持移动办公,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关注。
5.超前规划,高度集成,建设智慧校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并在一些方面做了一些建设。从当前的技术发展与高校建设实际来看,高校教育信息化在推进过程,可以适度地超前规划,以智能化校园建设和高度的系统集成为抓手,为智慧校园建设做准备。
就智能化校园建设来看,可以从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校园内所有登录“一号通”入手,在安全的网络与系统接入、便捷的无线接入、灵活的访客接入机制等方面推进。就高度的系统集成来说,可以从实名认证开始,围绕“高效的校园门户系统、便捷的校园管理系统、综合的服务系统”做准备。
6.技术引领,注重推广,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效用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展现着我们面前,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选择之一。在新的建设中,要优先考虑新技术,特别是性价比高、易用性强、效果明显的技术。就当前而言,一定要做好校园无线网建设,并开始推广云存储,可以在邮件系统、个人网盘方面做一些尝试。
信息化工作的成效,一方面是建设出来的,一方面是使用出来的。所以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建设,更要做好推广工作。每当一个新系统建设开始时,要做好充分的用户需求调研;完成时,则要做好培训推广工作,特别要讲求培训的方法,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把深奥的科学通俗化,让广大的用户轻松地接受并使用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进下,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在不断发展。在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给予信息化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之后,更多的新技术、新系统将得到应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将呈现出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OL].http://www.gov.cn/ldhd/2014-02/27/content_ 2625036.htm.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
[3]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7月13日)[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676590.html.
(编辑:王晓明)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信息化日益重视,各高校也通过各种措施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从智慧校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借鉴经验,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09-0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易用、智能、便捷”的信息化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和展示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要依托。
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教育信息化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推动力。教育信息化承担着为师生获取信息提供方便,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科研、生活提供服务,为学校声誉与美誉度服务的三大主要任务。
1.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信息技术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的“新四化”,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为教育信息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信息化不断受到重视和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作为独立一章体现,充分说明了国家从战略发展高度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
为做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推进工作,教育部等有关部委成立了工作小组,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不断理顺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
2.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近年来信息技术一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与人们的日常应用结合得越来越好,其易用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当前的情况看,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的新技术主要有:
(1)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是三种主要的传统网络传输形式,由于技术差异与运营商的不同,三种传输网络分别只承担语音、视频、数据中的一种传输与应用。三网融合就是指三种传输方式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实现了业务应用的融合,网络服务内容变得多样化。三网融合实现后,终端功能将得到拓展。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2)移动互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当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需求是随时能够上网。移动互联,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能够满足上网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各类终端随处上网的需要,移动互联技术使用户随处上网成为可能,特别是进入4G时代后,在没有无线网的情况,用户也可能通过4G数据服务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3)云技术——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
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云服务是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为用户服务。云服务将是未来IT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主流。云服务让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方便地随时随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4)物联网
物联网就是对物品进行编码,接入网络,智能获取信息和远程管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随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5)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的新校园,是现实校园和网络校园的有机统一。智慧校园强调通过“设备共享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事务网络化、采集智能化”来营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科研共享、便捷高效的事务办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的新型校园,真正做到“安全、稳定、丰富、环保、节能”。
二、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1.各校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信息化
在国家的大力推进下,高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排名靠前的高水平大学更是对信息化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推进工作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实绩和创新。
清华、北大于2013年5月加入国际在线教育平台edX;北大明确发文把推进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同年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开放。清华2013年10月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
北京大学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为二十多个院系提供服务,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0余所高校还进入中国高性能计算TOP100排名;武汉大学采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全校共用的共享服务器群,面向各部门、各学科提供服务器共享使用,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设备管理服务水平。
浙江大学提出整合各类资源,面向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的要求。复旦大学完成了基于数据和流程的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用户网上办事、部门网上统计、领导网上查询”。上海交通大学提出要打造触手可及、灵活感知的“泛在智能图书馆”,还完成了 “智慧泛在课堂”建设,实现电子教材参考书、选课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数字校园平台的智慧关联,学生选完课就可以查阅课程相关参考书、讲义,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分享笔记,随时随地开展网络互动与讨论。
2.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资料分析,可以总结看到,在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有着明显的发展特征。
(1)发展势头良好,发展规划清晰
近年来,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各高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这一点,从前面的论述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总体看来,各高校对信息化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发展的势头很好。
特别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注重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典型经验,紧紧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牢牢把握师生需求,使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内容更加明确,形成了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设备与科研资源共享交互平台,校内外综合信息服务,数据存储、交换、分析与备份容灾,网络与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与电子校务”为主的发展格局,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
(2)发展差异较大,发展特色明显
从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差异非常大,特别体现在经费投入和建设进度上。985高校是信息化投入最多的高校,经费非常丰富,人员比较充足,自身的研发力量也比较强大,各项业务的应用推进也比较好。此外,211高校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整体也比较好,大多数高校均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步骤推进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建高校在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做的也非常好。但我们也看到,部分处于地级市的学校,由于经费不足、认识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些滞后。
(3)建设任务较重,深化应用较难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因而也常常处于进行时,正因如此,信息化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从高校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拓宽带宽、更新校园网出口设备;一方面还要加强各应用系统建设,特别是做好校园门户、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学生系统等用户量大、访问量大的常用系统的建设。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所以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系统建设,升级更新的任务非常重。
从建设来看,硬件建设相对较为容易,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和队伍与空间保障,都能够很好地开展。让信息化工作人员感到非常困难的是应用系统建设。一个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展,首先要得到业务处室的认可与支持,还要与承建公司做好沟通和跟进工作,同时要满足不同用户对象的需求与使用习惯,这些都增加了应用系统的建设难度。
三、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各个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充满了期待。教育信息化做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的主要手段,在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认真思考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充分重视,形成合力,把推进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在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大方针下,各校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要将对信息化的重视转化为实际推进,还需要在以下了个方面再下功夫:
一是学校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认识到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创新、科学研究支撑、文化传承平台、社会服务载体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要清晰地看到“越是优秀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越好的”实际情况,真正支持信息化工作。
二是业务部门要真正推进信息化。是坚持传统的工作方法,还是选择更加便捷、高效、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方式,是摆在各业务处定面前的一个选择。只有业务处室真心地、自愿地选择信息化,信息化工作才能顺畅的推进。
三是形成合力。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业务单位的配合,离不开承建公司的努力,离不开社会单位(银行、电信运营商等)的合作,只有形成合力,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2.注重投入,建设队伍,为推进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需要大投入的工作,比如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的投入累计在5000万以上。为此,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一个体现就是要增加投入,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要投入系统建设费用,也要投入设施更新与软件升级费用。
此外,从高校信息化从业人员来看,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信息化队伍较大,在百人以上之外,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人员在20人左右,甚至有部分高校的信息化人员数量保持在个位数状态,这与国外数以百计的队伍数量更是相差甚远,急需补充壮大。
3.面向对象,立足需求,有针对地做好信息化工作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校内对象,主要是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人员;另一类是校外对象,主要是校友和学生家长(含考生家长)。
不同对象,其需求是不同的。教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科研应用方面,在校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和生活便捷上,离退休人员则希望能够便捷智能地获得有关信息;校友的需求是了解信息,达到关心母校的目的;考生家长则希望通过信息化了解这个报考对象;学生家长更想了解孩子所在的学院都在做什么,学生最近的状态如何。当前的信息化工作,就是要面向对象,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息化工作,实现精细化服务。
4.围绕中心,把握重点,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工作已经不是简单地上上网、发发邮件,而是体现在基于共享平台的业务系统。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围绕“教学、科研、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做好应用系统建设,并逐步实现创新。
就教务系统而言,教务管理系统、网上教学系统已经成为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就科研系统来看,能否实现“申报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基地管理、成果管理、奖项管理、专家管理”于一体,做到信息共享,方便科研人员,非常重要。再比如管理工作,方便的网上综合办公系统、教师表单智能填报、智能的邮件系统,同时支持移动办公,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关注。
5.超前规划,高度集成,建设智慧校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并在一些方面做了一些建设。从当前的技术发展与高校建设实际来看,高校教育信息化在推进过程,可以适度地超前规划,以智能化校园建设和高度的系统集成为抓手,为智慧校园建设做准备。
就智能化校园建设来看,可以从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校园内所有登录“一号通”入手,在安全的网络与系统接入、便捷的无线接入、灵活的访客接入机制等方面推进。就高度的系统集成来说,可以从实名认证开始,围绕“高效的校园门户系统、便捷的校园管理系统、综合的服务系统”做准备。
6.技术引领,注重推广,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效用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展现着我们面前,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选择之一。在新的建设中,要优先考虑新技术,特别是性价比高、易用性强、效果明显的技术。就当前而言,一定要做好校园无线网建设,并开始推广云存储,可以在邮件系统、个人网盘方面做一些尝试。
信息化工作的成效,一方面是建设出来的,一方面是使用出来的。所以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建设,更要做好推广工作。每当一个新系统建设开始时,要做好充分的用户需求调研;完成时,则要做好培训推广工作,特别要讲求培训的方法,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把深奥的科学通俗化,让广大的用户轻松地接受并使用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进下,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在不断发展。在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给予信息化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之后,更多的新技术、新系统将得到应用,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将呈现出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OL].http://www.gov.cn/ldhd/2014-02/27/content_ 2625036.htm.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
[3]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7月13日)[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676590.html.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