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苏赐坚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对于非心理专业的教师来说比较陌生。所谓校本课程,即立足本校,为本校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我作为专职心理教师,从2006年至今,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设计过数十篇教案。下面我就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了解学生
当初,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只有我一人,在数百教师数千学生的校园里,我成了另类,孤单寂寞无助陪伴着我,处于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测试、没有同行听课交流,甚至连期末学生教学评价也常被遗忘的现状。更有学生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对我说:“我没有心理问题,我不要上心理课。”所有这些,让我压力重重。因为这门课程没有教材,加上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如幼儿学走路般磕磕碰碰。我虽热情而满怀信心地摸索着去备课上课,但还是导致许多学生反映说:“老师说的不是我们想听的。”
对此我彷徨过焦虑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不接受心理课?为什么学生会听不懂?遇到问题,我没有回避与退缩,而是想方法去解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卷,让学生写一写想在心理课中了解的主题或内容,或者给老师提些如何上好心理课的意见等。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自己也通过对比与反思,发现以前在心理课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未能以学生为本,有的主题离学生较远,有的只有理论而缺少与学生接近的案例或故事说明等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我曾经布置过班级心理日记的作业,平时留意观察并与学生交流,注意校访的家长及心理辅导室来访学生的情况,主动联系年级组长或班主任获取学生的信息。
二、确定主题
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了解之后,就容易确定要上课的主题了,可以说了解学生是确定设计主题的依据与基础。上课课题名称一般要遵循简洁明了和有吸引力的原则,各课之间最好能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比如说,在这学期初,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学会与人交往、时间的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对此,我一共设计了十八节不同主题的心理课,比如破冰之旅、做一个受欢迎的人、适应初中新生活、做时间的主人、有效沟通、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变命运、品格成就未来、如何制订学习计划、优秀中学生十大学习习惯、记忆探秘、提高注意力、用心感恩、学会负责、价值拍卖会、谁能活下来、生命最后的话等。“破冰之旅”等五课属于适应的主题,“知识改变命运”等六课属于自主学习的主题,“用心感恩”等五课属于生命教育的主题。这些主题课有一定的关系又相对独立,都针对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疏导。学期末,我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主题给大部分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体验到解除困扰后心灵成长的快乐。
三、设计与编写教案
在了解学生与确定上课主题后,接着就是设计与编写教案。教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思考如何引入主题,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交流,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与达成目标。
比如,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过“清华大学校长对毕业生说的一段话”,为此我设计了“清华大学校长的五大忠告”这一教案。首先是引入提问:同学们想过今后要读大学吗?是否想读清华大学呢?也许我们无法人人都上清华大学,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来聆听清华大学校长对其毕业生说过的一段话——清华大学校长的五大忠告(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清华的校长,你会给学生提什么样的忠告呢?(请学生发言,教师给予适当回应)然后在课题下面板书: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健康比成绩更重要;生活比文凭更重要;EQ比IQ更重要。
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清华大学校长的哪点忠告,并分析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给予一定的补充和拓展,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什么比什么更重要”,我再加以点评。这是该主题一节课时教案的设计情况。
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与完善
编写好教案并非大功告成,还要经过教学实践才能检验教案设计的效果如何。对于好的部分要保留,不好的部分要整改。比如,在讲授“清华大学校长的五大忠告”这一主题时,因为要在一个课时讲完,我讲得较快,学生讨论交流较少。在后来的调查作业中,部分学生提到了这一主题,其中有同学说:“老师,‘清华大学校長的五大忠告很好,但是您讲得太快,我感觉有些内容还是不容易理解,比如什么方向啊、EQ啊、IQ啊,能否通过例子或故事说得具体些呢?”后来,恰好有相关专家来我校检查,他们也听了我讲的这堂课,并肯定了好的方面,同时建议我分成五课时上,一节课讲一个忠告。我接受了他们的意见,重新调整设计,增加了大量内容,特别是与忠告相关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比如加入了哈佛大学关于学习目标的调查、魏永康的故事、洪战辉的故事、EQ测试等,还加强了讨论交流的环节。这一调整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比之前要好得多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需要教师多方面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生活状况,精心设计、编写教案,还要不断进行反思调整,不断学习与交流。
(作者单位: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湛江,5242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